蟹爪蘭又名蟹爪蓮和仙指花,為仙人掌科蟹爪蘭屬植物。因節徑連接形狀如螃蟹的副爪,故名蟹爪蘭,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國家因其適值“圣誕節”開花故又稱之為“圣誕仙人掌”。嫩綠色,新出莖節帶紅色,主莖圓,易木質化,分枝多,呈節狀,刺座上有刺毛,花著生于莖節頂部刺座上。
常見栽培品種有大紅、粉紅、杏黃、和純白色。因節徑連接形狀如螃蟹的副爪。葉狀莖扁平多節,肥厚,卵圓形,鮮綠色,先端截形,邊緣具粗鋸齒。花著生于莖的頂端,花被開張反卷。
蟹爪蘭已經選育出200多個栽培品種。常見的有白花的圣誕白、多塞、吉納、雪花,黃色的金媚、圣誕火焰、金幻、劍橋,橙色的安特、弗里多,紫色的馬多加,粉色的卡米拉、麥迪斯托和伊娃等。
形態特征:蟹爪蘭的葉為蟹爪蘭嫩綠色,新出莖節帶紅色,主莖圓,易木質化,分枝多,呈節狀,刺座上有刺毛,花著生于莖節頂部刺座上。常見栽培品種有大紅、粉紅、杏黃和純白色。因節徑連接形狀如螃蟹的副爪,故名蟹爪蘭。
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國家因其適值“圣誕節”開花故又稱之為“圣誕仙人掌”。蟹爪蘭節莖常因過長,而呈懸垂狀,故又常被制作成吊蘭做裝飾。蟹爪蘭開花正逢圣誕節、元旦節,株型垂掛,花色鮮艷可愛,適合于窗臺、門庭入口處和展覽大廳裝飾,熱鬧非凡,頓時滿室生輝。
但因為飼養方式的關系,有些蟹爪蘭被調控在十月開花。花朵嬌柔婀娜,光艷若倜,明麗動人,特別受人們的喜愛和贊美。在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蟹爪蘭已規模性生產,成為冬季室內的主要盆花之一。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種蟹爪蘭。
蟹爪蘭為附生性小灌木。葉狀莖扁平多節,肥厚,卵圓形,鮮綠色,先端截形,邊緣具粗鋸齒。花著生于莖的頂端,花被開張反卷,花色有淡紫、黃、紅、純白、粉紅、橙和雙色等。花卉育種家都做了大量的雜交育種研究。
生長習性:蟹爪蘭性喜涼爽、溫暖的環境,較耐干旱,怕夏季高溫炎熱,較耐陰。生長適溫20-25℃,休眠期溫度15℃左右。喜歡疏松、富含有機質、排水透氣良好的基質。蟹爪蘭屬短日照植物,每天日照8-10小時的條件下,2-3個月即可開花,可通過控制光照來調節花期。
養護注意事項:蟹爪蘭是一種向光性很強的植物,在其生長過程中,如果改變它的向光位置,對其長勢將會有影響,尤其是在孕蕾期間,改變它的向光位置,可能引起啞蕾和落蕾現象。故此,蟹爪蘭在養護過程中,不要頻繁的改變它的向光位置。
蟹爪蘭是一種適應弱酸性土壤的植物,其適應土壤的ph值為6.5~6.8,過高過低都將影響其長勢和花的亮度及色彩。一般情況下,自來水是中性或中性以上,所以,長期用自來水澆花,土壤必然呈堿性,因此,每半應用硫酸亞鐵對土壤進行一次調解。
其方法是:用2~3g的硫酸亞鐵,加200~300ml的清水,搖均,使之充分溶解,當花卉需要澆水時灌入即可。如有ph試紙,可用200~300ml的清水,加適量的硫酸亞鐵,調至6.5,缺水時灌入。
為使蟹爪蘭開花能繁茂而鮮艷,度過盛夏的休眠期后,要及時的添加肥料,土壤可用1:1:1的復合肥。葉面可用磷酸二氫鉀溶液噴霧。盆栽蟹爪蘭,宜選用疏松、肥沃而又排水暢通的凝酸性培養土,切忌盆內積水。
從春季到入夏,可每隔l0~14天施1次稀薄液肥,夏季高溫期停止施肥;從立秋到開花,肥水應不斷,一般每周施1次液肥或復合化肥,開花前增施1~2次速效性磷肥。在此期間,應供給充分養料,既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又有利于花色鮮艷。
蟹爪蘭喜半蔭,春季出室后放置背風向陽處,入夏后移到通風涼爽的蔭處養護,盛夏季節,蟹瓜蘭生長處于停滯階段,這時要少澆水,但需每天噴水2~3次,若此時澆水過多、容易爛根,入秋以后,可放在陽光較多的地方照射,以促進花芽分化。
蟹爪蘭不耐寒,秋涼后要移入室內,放置向陽處,室溫以維持在15℃左右為宜。孕蕾期要經常噴水,保持變態莖及花蕾濕潤。開花期溫度以1O~15℃為好,花后出現一段較短的休眠期,這時應少澆水,停止施肥,將全部殘花剪棹,并進行修整株形,待莖節上長出新芽后,再進行正常水肥管理。
蟹爪蘭是原產巴西熱帶雨林中的一種仙人掌科植物。由于在原產地它附生在大樹干上或陰暗濕潤的石縫里,因而生長發育中需要蔭蔽、潮濕的環境條件。它屬于短日照植物,每天需日照8~10小時。
蟹爪蘭一年的生長過程中,有二次短暫的休眠期(一次在夏季最炎熱時,一次在早春開花后),也有二次生長旺盛期(一次在5月中下旬,一次在10月上中旬)。秋季生長期,應注意把盆養蟹爪蘭放在向陽的窗口,讓它充分接受陽光。
最好在避風向陽的陽臺角落搭建一塑料薄膜棚蒔養,當太陽照射到塑料棚,棚內便形成了一種小氣候,可保證足夠的空氣濕度,有利于蟹爪蘭生長。另一方面,用料薄膜棚可提高溫度,起保暖作用,一般夜間要比室高5℃左右。
如果有太陽時,溫度要比室外高5~10℃。在寒冬臘月,傍晚可用廢舊的棉花胎或毯子覆蓋在塑料棚上,到第二天日出時掀開。這樣,白天溫度就能保持在15~20℃左右,夜里不低于5~8℃,有利于它的生長。
蟹爪蘭進入現蕾階段,肥水供應要充足,特別需要增施磷鉀肥,少施或不施氮肥,這主要是防止徒長,影響花蕾的形成。一般每周用充分腐熟的雞糞、魚腥水、骨粉等稀肥液施一次。澆水不宜過勤,以盆土見干再澆為宜。
此外,要注意蟹爪蘭的疏蕾。花蕾一般在10月中下旬開始形成。莖節的頂端往往同時著生2~3個花蕾,此時就要進行疏蕾,保留最大的一個,其余摘除。有時,莖節的頂端還會同時著生一個幼莖和一個花蕾,要及時將幼莖摘除,避免頂端勁節的花蕾因養料不足而萎蔫。
蟹爪蘭為短日照植物,喜半陰半陽散射光,忌烈日直射,養護時要注意遮蔭,保持通風良好,經常向莖面噴水,可避免片發黃。遭受紅蜘蛛危害時,莖片亦會發黃。
落蕾、落花的原因,多半為養料不足、寒流侵襲、及盆土過干過引起的。所以蟹爪蘭在養護過程中,要注意合理澆水和施肥,冬季來臨時,要注意避免寒流侵襲。一般每年10月要移入室內養護。
根據筆者經驗,要想使蟹爪蘭短日照花卉花開得茂盛,必須在開花前40~70天期間,每日要保證給予12小時以上的連續黑暗環境,才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即使搬入室內,也要避免燈光的多余照射,注意遮光。
一缽嫁接成型,支撐得當的蟹爪蘭,三年后冠徑可達兩到三尺,能同時開花二三百朵,形色俱麗。特別是隆冬臘月,室外花草一片凋零,蟹爪蘭卻繁花怒放,生機盎然。
翠綠肥厚的葉狀莖,映襯著朵朵色澤艷麗的小花,格外美麗。可要使它年年絢麗多彩,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平時的精心培植外,花前花后的養護管理尤為重要。
秋涼以后,蟹爪蘭即可孕蕾進入花期,此時將花移入室內向陽處,以免因晝夜溫差大損傷花蕾。同時要修剪花形,將那些參差不齊的莖節及主莖節上吊得過多的弱小花蕾適當剪除,千萬不要舍不得。
這樣做的必要有二點:第一,修整以后,株形勻稱,保持傘狀,達到美觀目的。第二,除掉弱小過剩的花苞,使其整個花期的長勢旺盛,花朵大小如一。否則,會使頂端莖節的花蕾因養料不足而萎蔫。
花期可十天施一次顆粒復合肥,沿盆土淺埋泥土中,切勿靠近根部,以免灼傷根,盆土見濕見干即可。如果作好花前的養護管理,那你將會在冬季和來年初春如愿以償地看到一缽美麗壯觀的蟹爪蘭。
來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蟹爪蘭的花勢將逐漸減弱以至結束。此時,蟹爪蘭即將進入休眠期,原來掛花的那些莖節,大多數發軟起皺,有的雖然還掛著少許殘花,但都要全部剪掉,同時注意修整花形。
春分前后,將花放置陽臺或窗口避雨通風處,盆土要保持干燥,經常向植株噴些水霧,使枝條鮮亮。待休眠期一過,新芽萌發,就可正常施肥澆水了。
修剪和施肥:種養的蟹爪蘭花蕾大小不一、總量少的原因,可能與施肥種類失衡、營養不足、室溫偏低等因素有關。對已現花蕾的蟹爪蘭,應堅持每隔10天施一次薄肥,種類如磷酸二氫鉀。
濃度在0.2左右,也可使用多元復合肥;一般情況下,對已現花蕾的蟹爪蘭,冬季室溫應維持在 10℃以上,并略有光照,且盆土宜偏干,不能澆水過多或經常過濕。
蟹爪蘭的修剪、疏蕾、綁扎工作有:春季花謝后,及時從殘花下的3片至4片莖節處短截,同時疏去部分老莖和過密的莖節,以利于通風和居家養護;在蟹爪蘭的培育中,有時從一個節片的頂端會長出4個至5個新枝,應及時刪去1個至2個。
莖節上著生過多的弱小花蕾,也要摘去一些,可促成花朵大小一致、開花旺盛;培養3年至5年的植株,可用3根至4根粗鉛絲作支柱,沿盆壁插入土中,上部扎成2層至3層圓形支架,將節枝捆扎于圓環上,以避免莖節疊壓和散亂,同時刪去一些參差不齊的莖節,使植株呈傘狀,這樣方可有益于光合作用和陳列觀賞。
為了控制株形過大,使之適于作室內陳設,當整個植株的蓬徑達50厘米以上時,可在春季將莖節短截,并疏去一部分衰老和過密的枝條,經過疏剪后長出的新枝會顯得嫩綠茁壯,開花將更加繁茂。值得注意的是修剪應在晴天進行,不要在雨天、也不要在夏季進行修剪。
蟹爪蘭的施肥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蟹爪蘭3月份開花后,有一段短時間的休眠期,應停肥控水,直至莖節上冒出新芽,才給予正常的水肥管理;生長季節每隔半月施稀薄氮肥一次,不要玷污莖節,以利于變態莖的營養生長。
蟹爪蘭可每隔2年換盆一次,通常在3月至4月進行,除在盆底應加墊約3厘米厚的沙石子,以利于濾水,還應在培養土中加入含磷較多的腐熟禽類鴿屎、碎骨魚鱗等,但根系不要直接與肥料接觸;當氣溫達30℃以上時,植株進入半休眠狀態。
此時不僅要避開烈日和雨淋,而且應將其擱放于濕潤陰涼處,同時停肥控水,以防植株爛根;秋冬季為蟹爪蘭的孕蕾開花期,9月下旬可稍見陽光,10月中下旬再給予全光照,可促成花芽分化、多孕花蕾,此時宜每隔7天至10天追施一次含磷較多的液肥,直至開花時才停止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