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花(又稱荷苞花)原是拉丁文“細小的花鞋”的意思。當它最初出生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時,當地的老鄉們對它并不好感,認為它是一個不愿與人溝通的“鼓氣袋”,除了孩子們從野外摘來玩耍外,多數成年人對它均不屑一顧。
誰料后來有人把它形容為“荷包”之后,當地土人的觀念就徹底更新了。的確,自從荷包花問世以來,在國際花卉市場上它一直無往而不勝,很快傳播到世界各國,成為家庭室內盆花的新秀。
法國植物學家巴普洛斯對荷蘭那位大肆宣傳荷包花的花商,曾撰文稱贊他是一個“對園藝文化頗有見地,對開拓花卉產業有新貢獻的企業主”。在各種草本花卉中,荷包花對栽培環境條件要求較高,“嬌氣”較重,比許多花草都較難侍弄,既怕冷、怕熱、又怕濕。
生長適溫為13~17℃如高過25℃就不利開花。它還經常需要長日照射,在花芽孕育期間,每天要求16~18小時的光照。如果在溫室內裝上日光燈,日夜給予照明則生長發育更為壯旺,開花也大朵得多。如果光照不足就會推遲花期。
形態特征:荷包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園林上多作一年生栽培花卉,株高多30cm,全株 莖、枝、葉上有細小茸毛,葉片卵形對生。花形別致,花冠二唇狀,上唇瓣直立較小, 下唇瓣膨大似蒲包狀,中間形成空室,柱頭著生在兩個囊狀物之間。
荷包花花色變化豐富,單色品種有黃、白、紅等 深淺不同的花色,復色則在各底色上著生橙、粉、褐紅等斑點。萌果,種子細小多粒。本種經培 育多分為三種類型:大花系蒲包花的花徑3~4cm。
花色豐富,多為有色斑的復色花;多花矮蒲 包花的花徑2~3cm,植株低矮,耐寒;另有多花矮性大花蒲包花,其性狀介于前兩者之間,為常 見品種。除此外還有很多固定的雜交F1代。
生長習性:荷包花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氣候環境,俱高熱、忌寒冷、喜光照,但栽培時需避免 夏季烈日曝曬,需蔽蔭,在7~15℃條件下生長良好。
對土壤要求嚴格,以富含腐殖質的砂土為好,忌土濕,有良好的通氣、排水的條 件,以微酸性土壤為好。15℃以上營養生長,10℃以下經過4~6周間即可花芽分化。
荷包花的繁殖方式:蒲包花一般以播種繁殖為主,少量進行扦插,播種多于8月底9月初進行,此時 氣候漸涼。培養土以6份腐葉土加4份河沙配制而成,于“淺盆”或“苗淺”內直接撒播,不覆土,用“盆底浸水法”給水。
播后蓋上玻璃或塑料布封口,維持13~15℃,一周后出苗,出苗后及時 除去玻璃、塑料布,以利通風,防止摔倒病發生。逐漸見光,使幼苗生長茁壯,室溫維持20℃以 下。當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進行分盆。
當小苗出現2片真葉時可以移植,待其長出4至6片真葉即可單株上盆。培養土將腐葉土2份、廄肥1份、沙1份、園土6份混合使用,pH值為6.5。11至12月可上大盆定植。
該花的繁殖多采用播種法,通常8月下旬播種,7-10天出苗。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移植,4-5片真葉單株定植。它喜冷涼、濕潤、溫暖的氣候環境,宜于富含腐殖質的疏松土壤中生長,高溫和嚴寒的氣候均不適宜。
在不加溫的室內,溫度達6℃以上就能生長。在生長期間,須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并注意通風。冬季要求光照充足,10-15℃對植株生長開花均有利。如果在生長季節溫度過高,會造成莖葉過茂。
加上盆土濕度加大及悶熱,容易使植株莖部產生腐爛。為降低溫度,初秋和晚春應采取遮陽措施,為盆栽創造通風涼爽環境,尤其是春季開花后和10月份種子成熟時期,更要保持通風并遮去中午強烈光照,以利種子發育成熟。
生長過程中,忌盆土過濕,一般干時才澆水。初秋溫度高時更要控制澆水,高溫多濕會造成爛根及葉片霉爛。如能在室內經常噴霧,增加空氣濕度則生長良好。澆水時,注意不要讓水直沖植株。
如果水經常聚積葉面及芽上,易引起腐爛。生長季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液肥,初花期應施以磷為主的肥料,施肥時,不可讓肥水玷污葉片。管理得當,從幼苗到開花僅需150-160天。
蒲包花自然授粉率低,需要人工授粉,即在花開后用毛筆蘸取花粉,在柱頭上涂抹,反復2-3次,即能受孕結實。種子成熟后,將花枝剪下裝入布袋內晾曬,干后放通風干燥處保存。
播種出苗后20天、苗高2.5厘米時帶土移苗一次。移苗后30天,苗高5厘米時定植在10~15厘米盆。室溫以10~12℃為好。如促成栽培,每天補充光照6~8小時,可提早開花。生長期注意通風和遮蔭,防止蟲害發生和灼傷葉片。
每半月施肥1次。氮肥不能過量,否則易引起莖葉徒長和嚴重皺縮。當抽出花枝時,增施1~2次磷鉀肥。同時,對葉腋間的側芽應及時摘除,否則側生花枝過多,不僅影響主花枝的發育,還造成株形不正,缺乏商品價值。
在規模生產時,當主芽開始由基生葉轉向高生長時,可用0.2%~0.3%CCC,噴灑葉面1~2次,來控制植株徒長,壓低株形。盛花期,嚴格控制澆水,室溫維持在8~10℃。
并進行人工授粉,可提高結實率。結實期氣溫漸高,采取通風、遮蔭等降溫措施,使果實充分成熟,否則高溫多濕,未等果實成熟,植株已枯萎死亡。
育苗法:蒲包花性喜涼爽、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畏寒懼熱,適宜生長溫度為7℃-15℃,忌濕,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蒲包花繁殖以播種為主,北方多以7月—8月播種為宜。但是,這個時期恰遇高溫天氣,給育苗帶來很大困難。
備土消毒:將充分腐熟的鋸末或其它富含腐殖質的輕壤土與細砂按4∶1的比例混合,過細篩后裝入較淺的播種箱。箱底鋪2厘米厚的粗砂或炭渣,中間是篩出的粗渣。
約2厘米厚,上層鋪2至3厘米細土。整平后用50%的辛硫磷乳油800倍與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混合,澆透培養土,進行土壤消毒。也可將培養土、粗砂或炭渣分別翻炒消毒。
播種方法:用藥消毒3至5小時后,用清水沖去播種箱中殘留的藥劑,同時可澆入0.1%磷酸二氫鉀溶液。播種以撒播法為宜,因為種子很小,播時不宜過密,否則出苗生長細弱。
用少量的細土或細沙拌種后均勻撒入播種箱中,覆土不能過厚,甚至可以不覆土。播后在播種箱上蓋玻璃,或者覆以薄膜,保持濕度,然后將箱子放于通風良好的陰棚中。
出苗前后的管理:溫度保持在20℃左右,7至10天可以出苗。這期間若土壤變干,需用浸箱法澆水。出苗后需及時去掉覆蓋物,最好將溫度控制在15℃左右。幼苗易腐爛,因此降溫保苗是夏季育苗的關鍵。
采取頂部噴水、底部灌水的方法增濕降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方法是在遮陰網下距網0.5米左右拉上透光性好的塑料薄膜,以防止降雨噴水時水濺到播種箱里。在遮陰網上裝上自動噴霧裝置(自動噴頭與自來水管連接),于晴天11時—15時噴水降溫,形如“水簾洞”。
同時在陰棚地面上建成大約高20厘米的水池(為節水可在底部鋪上較厚的塑料膜)。池中放入磚塊將播種箱架高,平時灌水保持水面低于磚塊。利用水的蒸發帶走熱量,達到降溫增濕的目的。
在幼苗期,尤其要加強管理。出苗過密時,及時間苗,以利于通風。小苗長至2至3片真葉時,及時分栽,防止猝倒病發生。幼苗期間還要注意病蟲害防治,發生猝倒病時,可噴灑50%的代森鋅800倍液。
并及時拔除病株,保持土壤稍干。夏季幼苗往往受野蛞蝓危害,注意捕殺,也可以用蝸牛敵防治。每7至10天澆一次稀薄液肥,化肥濃度不超過0.5%,越冬溫度不低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