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蘭是石蒜科君子蘭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長達30-50天,以冬春為主,元旦至春節前后也開放。忌強光,為半陰性植物,喜涼爽,忌高溫。生長適溫為15-25℃,低于5℃則停止生長。喜肥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和濕潤的土壤,忌干燥環境。
其植株文雅俊秀,有君子風姿,花如蘭,而得名。根肉質纖維狀,葉基部形成假鱗莖,葉形似劍,長可達45厘米,互生排列,全緣。傘形花序頂生,每個花序有小花7~30朵,多的可達40朵以上。小花有柄,在花頂端呈傘形排列,花漏斗狀,直立,黃或橘黃色。
君子蘭花、葉美觀大方,又耐陰,宜盆栽室內擺設,為觀葉賞花,也是布置會場、裝飾賓館環境的理想盆花。還有凈化空氣的作用和藥用價值。君子蘭可全年開花,以春夏季為主。果實成熟期10月左右。
生長習性:君子蘭原產于非洲南部的熱帶地區,生長在樹的下面,所以它既怕炎熱又不耐寒,喜歡半陰而濕潤的環境,畏強烈的直射陽光,生長的最佳溫度在18~28℃之間,10℃以下,30℃以上,生長受抑制。
君子蘭喜歡通風的環境,喜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適宜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有機質土壤內生長。君子蘭是著名的溫室花卉,適宜室內培養。根和葉具有一定相關性,長出新根葉時,新葉也會隨著發出,根部消除(被積水腐爛或干死等)。
只要葉片沒有萎蔫,在養護時注意保持土壤的濕度,切記澆水不要過澇過干過勤,那么根部就會重新長出新的根系,可以讓植株成活(養護得當,10天左右即可發現有新根的長出);葉片受到傷害,同樣會影響根部。
君子蘭的栽培技術
土壤:君子蘭適宜用含腐殖質豐富的土壤,這種土壤透氣性好、滲水性好,且土質肥沃,具微酸性(pH6.5)。一般君子蘭土壤的配置,6份腐葉土、2份松針、1份河砂或爐灰渣、1份底肥(麻子等)。腐葉土主要是指柞樹葉子,也叫橡樹。
這種樹葉質地厚,是很好的腐殖質。有營養,透水性好。其它樹葉太薄,腐化后就沒有了,無法和其它介質摻合配土。栽培時用盆隨植株生長時逐漸加大,栽培一年生苗時,適用3寸盆。第二年換5寸盆,以后每過1--2年換入大一號的花盆,換盆可在春、秋兩季進行。
澆水:君子蘭具有較發達的肉質根,根內存蓄著一定的水分,所以這種花比較耐旱。不過,耐旱的花也不可嚴重缺水,尤其在夏季高溫加上空氣干燥的情況下不可忘記及時澆水,否則,花卉的根、葉都會受到損傷,導致新葉萌發不出。
原來的葉片焦估,不僅影響開花,甚至會引起植株死亡。但是,澆水過多又會爛根。所以要好好掌握,經常注意盆土干濕情況,出現半干就要澆一次,但澆的量不宜多,保持盆土潤而不潮就是恰到好處。
一般情況下,春天每天澆1次;夏季澆水,可用細噴水壺將葉面及周圍地面一起澆,晴天一天澆2次;秋季隔天澆1次;冬季每星期澆一次或更少。但必須注意,這里指的是“一般情況“。必須隨著各種不同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比如說,晴天要多澆;陰天要少澆,連續陰天則隔幾天澆一回;雨天則不澆。氣溫高、空氣干燥時一天要澆幾次;花盆大的,因土內儲水量大而不易風干,可少澆;花盆小,水分容易蒸發掉,則應適量多澆。
花盆放置在通風好、容易蒸發的地方,宜適量多澆;通氣差、蒸發慢、空氣濕度大的地方則應少澆。苗期可以少澆;開花期需多澆。總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以保證盆土柔潤,不使太干、太潮為原則。
有條件的當然是用磁化水最好;其次是雨水、雪水或江河里的活水,再次是池塘里的水,最差的是自來水。住在大城市中的養花者只有自來水可用,那么,可以用一個小水缸或盆桶,把自來水放進去,隔2-3天后再澆。
這樣可以使水中部分有害的雜質沉淀。另外,可以讓水中所含的物質得到氧化和純化,而且可以使水的溫度接近盆土的溫度,不致太冷或太熱,使植株受到傷害。
施肥:花卉中有不少是喜肥的,但對喜肥花卉施肥也要有一個限度,過多施肥,不利生長,甚至會成植株爛根或焦枯。君子蘭也屬于這類植物,必須做到適量施肥。
花卉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養分的需要量也不同。所以應該在各個時期采取不同的適合于植株需要的施肥方式。如施底肥、追肥、根外施肥等。
施底肥(或稱基肥):目的是創造植株生長發育的條件,滿足其對養分的需要。君子蘭施底肥應在每2年一次的換盆時進行。施入土壤中常用的廄肥(即禽畜糞肥)、堆肥、綠肥、豆餅肥等。
追肥:主要是促進植株的生長。君子蘭可施用餅肥、魚粉、骨粉等肥料。初栽植的少施些,以后隨著植株的長大和葉片的增加,施肥量也隨之逐漸增加,施肥時,扒開盆土施入2-3厘米深的土中即可,但要注意,施入的肥料不要太靠近根系,以免燒傷根系。施這種固體肥一般每月施一次已夠,不宜再密。
追施液肥:追施液肥是將浸泡漚制過的動植物腐熟的上清液兌上30-40的清水后澆施在盆土上。小幼苗宜澆對水40倍的,中苗宜對水30倍的,大苗可只對20倍水。澆施肥液后隔1-2天后要接著澆一次清水(水量不宜多),使肥料滲放盆土中的根系,充分發揮肥效。
澆施液肥前1-2天不要澆水,讓盆土比較干一些再施肥液,更為有效。施肥時間最好在清晨;澆施時,應讓肥液沿盆邊澆入,注意避免施在植株及葉片上。此外,施肥品種也應根據季節不同,施不同的肥料。
如春、冬兩季宜施些磷、鉀肥,如魚粉、骨粉、麻餅等,有利于葉脈形成和提高葉片的光澤度;而秋季則宜施些腐熟的動物毛、角、蹄或豆餅的浸出液,以30-40倍清水兌稀后澆施,助長葉片生長。
根外追肥:用這種方法施肥,主要是彌補土壤中養分之不足,以解決植株體內缺肥的問題,使幼苗生長快、花朵果實長得肥大。根外施肥就是把肥料的稀釋液直接用霧器噴在植株的葉面上,讓營養元素通過葉片表皮細胞和氣孔滲入葉內組織再輸往植株全身。
常用的施肥品種有尿素、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等。噴時,要向葉片正反兩面均勻噴施。生長季節4-6天噴1次,半休眠時2星期1次,一般在日出后噴施,植株開花后即宜停施,必須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只有在發現植株缺肥的情況下才可使用。若植株營養充足,生長旺盛,則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