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蘭又叫喜姆比蘭和蟬蘭。蘭科、蘭屬植物。原產于印度、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南部等地區的蘭屬(Cymbidium)中的一些附生性較強的大花種和主要以這些原種為親本獲得的人工雜交種。
大花蕙蘭,是對蘭屬中通過人工雜交培育出的、色澤艷麗、花朵碩大的品種的一個統稱。蘭屬植物約48種,目前用來作雜交親本的原生種有近20種,主要是大花的附生類以及少量的地生類。
大花蕙蘭是蘭屬人工雜交種,自1889年英國培育出第一個大花蕙蘭品種以后,在20世紀40年代,歐美也選育出大量種間和品種間雜種。至今,大花蕙蘭的栽培品種已有進2萬個,在中國國內外市場十分走俏,成為蘭花中的龐大品種群。
形態特征:常綠多年生附生草本,假鱗莖粗壯,屬合軸性蘭花。假鱗莖上通常有12~14節(不同品種有差異),每個節上均有隱芽。芽的大小因節位而異,1~4節的芽較大,第4節以上的芽比較小,質量差(盧思聰,2004)。
隱芽依據植株年齡和環境條件不同可以形成花芽或葉芽。葉片2列,長披針形,葉片長度、寬度不同品種差異很大。葉色受光照強弱影響很大,可由黃綠色至深綠色。大花蕙蘭的根系發達,根多為圓柱狀,肉質,粗壯肥大。
大都呈灰白色,無主根與側根之分,前端有明顯的根冠。內部結構為典型的單子葉植物構造,其皮層較為發達,有防止根系干燥的功能。大花蕙蘭花序較長,小花數一般大于10朵,品種之間有較大差異(衣彩潔等,2003;陳璋,2004)。
花被片6,外輪3枚為萼片,花瓣狀。內輪為花瓣,下方的花瓣特化為唇瓣。大花蕙蘭果實為蒴果,其形狀、大小等常因親本或原生種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其種子十分細小,種子內的胚通常發育不完全。
且幾乎無胚乳,在自然條件下很難萌發(盧思聰,1994;陳璋,2004)。其中綠色品種多帶香味。花大型,直徑6厘米~10厘米,花色有白、黃、綠、紫紅或帶有紫褐色斑紋。
生長習性:喜冬季溫暖和夏季涼爽氣候,喜高濕強光,生長適溫為10℃至25℃。夜間溫度以10℃左右為宜,尤其是開花期將溫度維持在5℃以上,15℃以下可以延長花期3個月以上。
花期依品種不同可從10月份到第二年4月份。一般從組培苗出瓶到開花需要3-4年的生長周期。大花蕙蘭植株由母球,子球,孫球組成,其中,孫球長速最快。
大花蕙蘭喜強光,能耐50000至70000勒克斯的強光照。大花蕙蘭原產亞洲熱帶和亞熱帶高原,性喜涼爽高濕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0-25℃,冬季應放在低溫溫室內管護,當夜間在10℃左右時長勢良好,花莖正常伸長,多在2—3月開花。
在冬季溫度低于5℃時,葉片略呈黃色且花期推遲,花莖短。但越冬溫度在15℃左右時,則植株葉片綠且有光澤,開花提前到1-2月,以供應春節市場。
花徑柔軟,須豎以支柱支撐,保持直立狀態。如果彎成拱形,則可制成“拱形蕙蘭”,市場上也有稱“垂花蕙蘭”,其實真正的“垂花蕙蘭”應當是花序自然下垂的大花蕙蘭種類。
大花蕙蘭的作用用途
應用價值:大花蕙蘭植株挺拔,花莖直立或下垂,花大色艷,主要用作盆栽觀賞。適用于室內花架、陽臺、窗臺擺放,更顯典雅豪華,有較高品位和韻味。如多株組合成大型盆栽,適合賓館、商廈、車站和空港廳堂布置,氣派非凡,惹人注目。大花蕙蘭以其植姿雄偉,花朵碩大而為人們所喜愛。
以前,春節花卉中的大花蕙蘭多從日本、韓國進口,價格較高。現在已經國產化,中國現在已經年產大花蕙蘭百萬盆以上。還有部分大花蕙蘭切花出口。在荷蘭拍賣市場上1支大花蕙蘭切花平均拍賣價格2.35歐元,拍賣額7.1千萬歐元,排名已經躍居切花第6名(2006VBN數據)。
花期養護管理:開花期最適溫8℃至15℃,不能放于高溫干燥的暖氣旁邊,花期3天澆水一次,長時間2℃至3℃的低溫花則發生凍害,花苞變黃,不能開放。如果室溫過高,高于18℃,則花苞容易發黃脫落,整株花期縮短。
大花蕙蘭花后怎樣進行恢復性養護:當其花朵有7成凋謝時,要及早將花莛從基部剪去,減少植株體內不必要的養分消耗。設法將盆栽蘭株從狹窄的塑料盆中脫出,注意不要硬性傷及根系,桃去根部陳舊的植料,剪去爛根和枯,換一個比原盆稍大、稍深,底部多排水孔的千筒盆栽種。
植料可用水苔、樹皮塊、蛭石、腐葉土、泥炭土等混合配制,底部可墊3厘米厚的磚粒或樹皮塊。一般家庭條件下,植料可用樹皮塊、腐葉土、蛭石各1/3的比例混合,內加3%漚制過的餅肥末或少量多元緩釋復合肥顆粒,pH值控制5.5至6之間。
生長季節,注意保持栽培基質濕潤,并經常給予葉面和周圍環境噴水。從4月至10 月,每半月追施一次稀薄的液肥,4月至8月家庭栽培可考慮澆施稀薄的餅肥水,也可用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9月至10 月可改用0.2%的磷酸二氫鉀加0.1%的尿素混合液。
大花蕙蘭的越夏管理至關重要,白天應將其擱放于不高于35℃的濕潤環境中,同時給予遮光40%至50%,若遮光90%則難以形成花芽。夜間最好能維持25 ℃以下的環境溫度,如有條件可將其置于空調室內,這樣有利于促成花芽順利完成分化。
它的花芽分化通常在6月份前后,具體在植株形態上表現為旺盛生長的新苗最頂部的一枚葉片(又稱止葉)尚未完全展開,第3枚至第4枚葉片生長完成時,在該假鱗莖基部形成花芽。為了更好地促成植株形成花芽,在此期間應適當給予10天至14天的“扣水 ”(干旱處理),但又不能對植株造成傷害。
當大花蕙蘭完成花芽分化以后,在7、8、9三個月,一定要為其創造一個比較濕潤、涼爽,半陰且通風良好的環境。為了防止因施肥不當造成失誤,當環境溫度達3 2℃以上時,應暫停施肥,待天氣轉涼后再恢復正常施肥。冬季氣溫低于12℃后,應停止施肥。越冬溫度,以維持8℃至10℃為宜。
家庭盆栽大花蕙蘭,可用自制的顆粒肥,如用漚制過的餅肥末混合骨粉或過磷酸鈣,外加塘泥搓制成直徑為2厘米的肥丸晾曬干,定期埋施于植料中,可隨澆水和雨水的滲透而緩慢釋放,以滿足植株生長的需要。
花后管理:大花蕙蘭開完花后,家庭或一般單位很難再讓其開花。筆者地處山東濟寧地區,通過近幾年的試驗,在管理過程中掌握它的生長規律,讓其再次開花。
準備材料:塑料花盆(20厘米×24 厘米)或比原盆大點的都可,小電鉆一個,鉆頭直徑為0.7厘米,發酵過的塊狀樹皮和鋸末適量。一般從市場買回的大花蕙蘭是黑色高盆(15厘米×20 厘米)。
開完花后,從基部剪去花稈,換入大一點的塑料花盆,花盆的四周用電鉆鉆上孔,孔與孔之間呈品字形,間距為5厘米,在盆底先放一層指甲蓋大的塊狀樹皮,再鋪一層腐熟過的鋸末。植株從原盆取出后,不要動所有的根
因為根部太密集,交織在一起,以免發生斷根、傷根。將植株放正后,沿根周圍填入鋸末和塊狀樹皮各半的混合物,為預防不實,用小棍輕輕搗一遍,再填入一些,輕輕震動,裝好盆后放半陰處,可于次日澆水,澆水時不要從上面淋澆。
要采用浸底法,放入大一點的盆里面,讓其從底部自動吸水,直至表面濕潤為止。在以后整個生長期間,澆水和施肥均采用浸底法。這樣可達到水和肥的均衡性,換盆一周后噴殺菌劑一遍。
養護管理:春季若發芽較多,可保持在3個左右,其余的全部掰除,放置陽光充足處,為創造一個濕潤的生長空間,可在花盆四周鋪一層厚約4厘米的沙子,面積以每株50厘米×80厘米為宜,平時保持沙子潮濕,注意通風。
澆水時注意寧干勿濕,每半月采用浸底法施一次1%的復合肥溶液,夏季適時遮陰,選用50%的遮陰網,暫停施肥,加強通風,溫度高時要加強噴霧。秋季天涼后,加強肥水管理,每十天施一次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也可配合葉面施肥。
一般在11月中下旬即可看到新芽冒出,此時的芽有花芽和葉芽兩種,花芽寬、粗,葉芽尖、細,可摘除葉芽,控制營養生長,出現花芽后,溫度可保持在10℃至26℃之間,繼續追施磷酸二氫鉀溶液,當花箭拔出后,花苞即將開放時,綁支柱,就可以準備觀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