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字是清嘉慶年間在余姚高廟山發現,又名姚一色、余姚第一仙。植株高大健壯,葉姿富于變化,葉片深紅帶光澤,葉莖細,中幅寬,葉尖尖,芯葉香線腳,低葉螳螂肚。花葶細長,高15-20厘米,可出架;
苞葉玫瑰紅色,新芽綠中帶紫,外三瓣圓闊而尖,緊邊,質厚,淺綠色中略帶黃色,有透明感。觀音捧,大鋪舌,舌上倒品字形三個鮮紅點,五瓣分窠;花容豐麗,花型大,直徑約7厘米。
龍字長勢強健,易栽植,易發芽,健花性。是春蘭“四大天王”、“四大名種”、“四大家”中花色最為艷麗、花朵最大的品種,與宋梅并稱為“國蘭雙璧”。此花是園藝品種。
形態特征:龍字”的新芽綠色綴紅紋,甲殼高,斜立,殼尖有白米粒一點,殼尖內扣。花苞下部淡水綠色,上部轉綠色,殼邊有白邊,殼尖頂白米粒,紫色筋紋通頂,中間紫筋紋寬大凸顯,花苞長5厘米,端部色深,上半部花苞呈中空狀,苞衣層層轉綠,稱上三彩彩殼,子房苞衣全綠有白邊。
花蕊出籜如青杏,圓整青翠,五瓣分窠,外三瓣收根放角,緊邊,瓣端呈拱抱狀,鑲白邊,瓣肉糯潤青翠,花大可達7厘米。觀音捧端呈深兜,捧瓣封寬白邊,捧內有紅條線。雪白大鋪舌,放宕不后卷,上綴三條鮮艷紅條斑。平肩,梗高可達15厘米以上。久開不變形,香氣馥郁,神彩飛揚。
生長習性:“龍字”是蘭花春蘭的培育品種,宜種植于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于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
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里,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采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龍字的栽培技術
上盆:(或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這樣蘭花泥易干,通氣性好.容易發根;
2-3年后方可換人紫砂盆或瓷盆。蘭花種植(在盆中)的方法與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種蘭花,翻種移盆必須洗根。方法足將根浸入清水中,用舊牙刷或毛筆輕輕洗刷,切勿用力過大傷根;
用剪刀將殘葉、黃葉、斷裂根、發黑腐爛根剪去,注意勿傷幼芽。然后將處理好的植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待根部發白并顯細小皺紋柔軟時,再植入盆中。
澆水:澆水在蘭花生長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則盆蘭生長不良,蘭花需八分干、二分濕。澆水應本著“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的原則。澆水必須澆透,不可澆半截水。澆水次數可視盆蘭的植料而定。
如火山石、紅磚粒、浮水石等硬質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強的植料,則可兩三天供水1次。澆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 行,切忌在中午澆水和當頭傾注。應以清潔無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為好。
蘭花爛根,葉面出現黑點,葉芽腐爛等病態,多與供水不當有關。 花卉植物栽種后,第一次澆水被稱為“定根水”。定根水必須澆足澆透。一般上盆后要連續澆水兩次,第一次澆水,見水從盆底孔流出后,再重澆一次。選擇適宜的澆水方法。
通常采用噴澆法,既能增加空氣濕度,又能沖洗葉面灰塵。但對于葉片有絨毛或正在開花的花卉,不宜噴澆,而應將整個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滲水,使盆土濕潤。注意水溫。
如果水溫與土壤溫度相差較大(超過6℃),冬季先將水放置在室內一段時間,或稍加溫水,使水溫升到15℃左右再澆花;夏季應避免在烈日暴曬下和中午高溫時澆水。澆水時間。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以后是澆花的最適宜時間。
施肥:農家肥是很好的有機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這種肥液對水10-20倍澆施,盡量施在盆沿處,不接觸根部,不沾蘭葉。施用化肥時,要注意氮、磷、鉀的平衡,并嚴格控制濃度,葉藝苗要控制葉綠素的合成。
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錳、鎂的肥料(如鈣鎂磷肥等),因為錳、鎂元素能加速葉綠素的合成對花藝蘭,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適量增施氮肥。 以葉面噴肥為主,葉面噴肥既可通過蘭葉吸收補充蘭株的營養,又不會使肥接觸根部引起肥害,對蘭花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施肥方式。
只要在生長發育期,堅持10天左右進行一次葉面噴肥,完全可以養好蘭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氫鉀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蘆薈液。
因為蘆薈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并含有二十多種礦物質,可滿足蘭花所需要的養分,且蘆薈里含有遙蘆薈酊幾乎可殺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后無需再施農藥防病。
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蘭花在發育生長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對生長旺盛的健壯蘭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機物為主。天然有機肥營養元素比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對植物沒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質板結,且化肥大多為酸性,長期施用,會造成基質過酸,引起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