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又名白萼、白鶴仙。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頂生總狀花序,著花9~15朵.花白色,筒狀漏斗形,有芳香,花期7~9月。因其花苞質地嬌瑩如玉,狀似頭簪而得名。碧葉瑩潤,清秀挺拔,花色如玉,幽香四溢,是中國著名的傳統香花,深受人們的喜愛。
形態特征:玉簪的葉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長14-24厘米,寬8-16厘米,先端近漸尖,基部心形,具6-10對側脈;葉柄長20-40厘米。玉簪的根狀莖粗厚,粗1.5-3厘米。
玉簪的花葶高40-80厘米,具幾朵至十幾朵花;花的外苞片卵形或披針形,長2.5-7厘米,寬1-1.5厘米;內苞片很小;花單生或2-3朵簇生,長10-13厘米,白色,芬香;花梗長約1厘米;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基部約15-20毫米貼生于花被管上。玉簪的花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玉簪屬典型的陰性植物,喜陰濕環境,受強光照射則葉片變黃,生長不良,喜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性極耐寒,我國大部分地區均能在露地越冬,地上部分經霜后枯萎,翌春宿萌發新芽。忌強烈日光暴曬。
玉簪的栽培技術
栽植:每年春天上盆或栽植。盆養每年春天換1攻盆,地栽3年左右分栽次。新株栽植后放在遮蔭處,待恢復生長后便可進行正常管理。盆土一般用腐殖、泥炭土或沙土。
溫度與光照:玉簪是較好的喜陰植物,露天栽植以不受陽光直射的遮蔭處為好。室內盆裁可放在明亮的室內觀賞,不能放在有直射陽光的地方,否則葉片會出現嚴重的日灼病。秋末天氣漸冷后,葉片逐漸枯黃。冬季入室,可在0-5℃的冷房內過冬,翌年春季再換盆、分株。露地栽培可稍加覆蓋越冬。
在34℃以上的生長環境中,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盡可能地加強空氣對流,以利于它進行蒸騰作用,把體內的溫度降下來;給葉面噴霧,每天2~4次:溫度越高,相應地次數也要越多。溫度較低的時候或陰雨天則少噴或不噴;把它周圍的地面噴濕,這對降低它周圍的環境溫度是很有幫助的。
在0℃以下的生長環境中,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把它搬到不低于0℃的室內越冬;如果不能搬動,就需要用稻草把它包起來或用土把它埋起來;當溫度進一步降低時,還要考慮用薄膜把它包起來,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澆水與施肥:生長期每7-10天施1次稀薄液肥。春季發芽期和開花前可施氮肥及少量磷肥作追肥,促進葉綠花茂。生長期雨量少的地區要經常澆水,疏松土壤,以利生長。冬季適當控制澆水,停止施肥。
每月的養護管理
1月:檢查根狀莖過冬情況,防止結冰覆蓋等發生。2月:播種繁殖可在溫室內進行,采用盆播,播后覆土,浸盆法吸水并蓋上玻璃,放庇蔭處,保持濕潤,約40天可出苗,第3年可以開花。3月:結合松土在植株旁開溝施一次基肥。
4月:分株繁殖,2-3年可進行一次。挖起根狀莖,抖去泥土,將2-3個芽切為一段,待切口晾干后再進行分栽,株距50厘米左右,深5-6厘米,栽前穴內要施適量基肥,栽后澆足水,上面再加遮蔭。栽后當年即可開花。種植地要防止陽光直射。母株分株繁殖2-3年可進行一次。
5月:繼續分株繁殖。中耕除草,澆水施肥,防止干旱發生,防止蟲害。6月:雨后注意及時排水。盆栽宜放庇蔭處,忌太陽直曬,否則葉片會由綠變淡綠色,嚴重時變黃白色,邊緣產生枯焦。
7月:開始開花,適施磷肥,以有利開花結實。8月:繼續開花,花謝后應及時剪掉枯黃的花葶,以免影響觀葉及養分消耗。9月:開花期結束,注意及時清除殘花枯葶。
10月:秋季分株繁殖。果熟期,及時采收種子。晾干種子,在干燥冷涼處貯藏。11月:分株繁殖。地上部逐漸枯萎,留下根狀莖和休眠芽露地越冬。12月:將地上部枯葉剪除,根部覆以細土,以防風寒。
玉簪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春季發芽前或秋季葉片枯黃后,將其挖出,去掉根際的土壤,根據要求用刀將地下莖切開,最好每叢有2-3塊地下莖和盡量多的保留根系,栽在盆中。這樣利于成活,不影響翌年開花。
播種繁殖:秋季種子成熟后采集晾干,翌春3-4月播種。播種苗第一年幼苗生長緩慢,要精心養護,第二年迅速生長,第三年便開始開花,種植穴內最好施足基肥。播種2~3年才能開花,家庭一般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