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花又稱聚八仙、蝴蝶花,與曇花相似,像牛耳抱珠。忍冬科落葉的半常綠灌木。4、5月間開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聚傘花序生于枝端,周邊八朵為萼片發育成的不孕花,中間為兩性小花。分布于江蘇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也是揚州、昆山的市花。
揚州瓊花的形態特征:瓊花(瓊花集)聚八仙(洪武郡志);八仙花(花鏡),蝴蝶木(拉漢種子植物名稱),揚州瓊花(博物)聚傘花序僅周圍具大型的不孕花,花冠直徑3-4.2厘米。
裂片倒卵形或近圓形,頂端常凹缺;可孕花的萼齒卵形,長約1毫米,花冠白色,輻狀,直徑7-10毫米,裂片寬卵形,長約2.5毫米,筒部長約1.5毫米,雄蕊稍高出花冠,花藥近圓形,長約1毫米。
果實紅色而后變黑色,橢圓形,長約12毫米;核扁,矩圓形至寬橢圓形,長10-12毫米,直徑6-8毫米,有2條淺背溝和3條淺腹溝。花期4月,果熟期9-10月。
揚州瓊花的生態習性:喜光,略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宜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較耐寒,能適應一般土壤,好生于濕潤肥沃的地方。長勢旺盛,萌芽力、萌蘗力均強,種子有隔年發芽習性。
揚州瓊花的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常用種子繁殖,11月采種,堆放后熟,將種子洗凈,用低溫層積至翌春播種,覆土需略厚,上面再蓋草。當年6月有一部分發芽出土,這時可揭草遮陽,留床a2年可換床分栽,4~5年可供移栽用于庭園美化。
瓊花移栽:瓊花移栽容易成活,應在早春萌動前進行,以半陰環境為佳,成話后注意肥水管理。主枝易萌發徒長枝,擾亂樹形,花后可適當修枝,夏季剪去徒長枝先端,以整株形,花后應施肥一次,以利生長。
瓊花果實為單果類中的核果,內果皮極堅硬,包于種子之外,種子采收期一般在10月以后,以種子外果皮發黑為成熟標志。種子采收后應沙藏,翌年清明取出,洗去果皮,將種殼(內果皮)剝去。
或者磨損部分種殼,或者用0.1%的稀酸溶液浸泡24小時,使種殼軟化后再播種,未經處理的種子一般當年很難出苗。播種后覆土1.5厘米左右,如是盆播應經常澆水、松土,使苗盡快出土。
嫁接繁殖:瓊花實生苗一般要7年至8年方能開花,而若用成年瓊花有花芽的枝條嫁接,成活后第一年就能開花。
嫁接方法是:在3月初(芽萌動前),取能開花的母樹枝條(通常為樹冠中上部的外圍枝條),剪下長約5厘米左右的一段為接穗,留頂芽者較理想,一般用高接法。嫁接后置遮蔭處。
待接穗的芽發出葉片后,再直接放在陽光下。瓊花的主干與分枝之間存在著生長相關性,當側枝高接后,應剪去主干的頂端,以加快接穗的成活與成長,使之早日進入盛花期。
栽培管理:去殼后的種子一般經1個月左右出苗,幼苗剛出第一對葉子時,應適當遮蔭,特別是中午不要讓陽光直射幼苗,以免水分蒸騰過快,使幼葉萎蔫。如發現葉片內卷,而傍晚立即復原,說明葉的蒸騰量大于根系的吸收量。
是炎熱或干旱條件下常有的現象。瓊花當年播種出苗的,生長不快。第二年開始明顯加快生長,長到10厘米以上時,可根據盆的大小摘去頂芽,促進側芽迅速生長,為盆栽造型及嫁接做好準備。
揚州瓊花的病害防治
病蟲防治:瓊花適應性較強,沙土、粘土,一般土壤等均可栽培,用沙土栽培的苗根系發達。在生長旺季應注意薄肥勤施。如發現葉片發黃,可用1/1000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葉片。瓊花葉片皮毛較多,一般不易受到蟲害。
但下表皮的角化程度較低,有些病菌孢子在萌發時的分泌物能溶解這部分角質層,所以在梅雨季節,通常需噴些波爾多液防治。此外,因瓊花角質層的折光性為中等,故暑天不宜直接接受暴曬。
揚州瓊花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瓊花主要用于觀賞,瓊花的壽命較長,揚州大明寺內一株清朝康熙年間種植的瓊花,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如今依然繁茂,風姿如故,風韻仍不減當年。 瓊花的美,是一種獨具風韻的美。
它不以花色鮮艷迷人,不以濃香醉人,每到春夏之交,自然界一片姹紫嫣紅,瓊花卻花開潔白如玉,風姿綽約,格外清秀淡雅;而每當秋風蕭瑟,群芳落英繽紛,凋零衰敗之際。
瓊花展示的卻是綠葉紅果的迷人秋色。其葉、其果,紅綠相映,分外鮮艷,經久不凋,給蕭瑟的秋色點染了艷麗的色彩和歡快的氣氛。瓊花枝條廣展,樹冠呈球形,樹姿優美,樹形瀟灑別致。
瓊花的美更在它那與眾不同的花型。其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圍成一周,環繞著中間那顆白色的珍珠似的小花(尚未開放的兩性小花),簇擁著一團蝴蝶似的花蕊,微風吹拂之下,輕輕搖曳,宛若蝴蝶戲珠;
又似八仙起舞,仙姿綽約,引人入勝。“千點真珠擎素蕊,一環明月破香葩”。無風之寸,又似八位仙子圍著圓桌,品茗聚談。這種獨特的花型,是植物中稀有的,故而世人格外地喜愛它,并美其名曰:“聚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