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根果是美國山核桃的果實,又名“長壽果”。能補腎健腦、補中益氣,潤肌膚、烏須發。殼很脆,跟香榧一樣脆,易剝。肉質介于大核桃與小核桃之間,碧根果是全世界17種山核桃之一。

碧根果(pecan,又名美國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koch)、長壽果)屬胡桃科的山核桃屬,又名薄殼山核桃或長山核桃,英文名為pecan或hickory,碧根果果型如大橄欖狀,肉多而香,是世界十大堅果之一。

碧根果外形是長橢圓型的干果,原產北美大陸的美國和墨西哥北部現已成為世界性的干果類樹種之一,其種仁有優異的食療保健價值。優質碧根果皮很薄,可以用手剝開。

果仁的味道界于我們常吃的山核桃和大核桃之間,口感香濃酥脆令人贊不絕口。它是全世界17種山核桃之一,屬純野生果類,是集山地之靈氣哺育而成,無任何公害污染的天然綠色食品。

古書上記載:長壽果能補腎通腦,有益智慧。將長壽果仁與冰糖共搗成泥,密藏罐中,每次取兩勺,開水沖飲,那沖后浮起的一層白色液體,便是補腦力最強的長壽果奶。

形態特征:碧根果是落葉喬木,一般株高20~25米,最高可達55米,樹皮淺裂,芽有柔毛,幼枝有柔毛。碧根果為羽狀復葉,小葉11~17個,有短柄,幼時有腺毛或茸毛,后為無毛。

碧根果為葇荑花序3個生于一總柄上,雌花生于新梢頂端,每3~12朵聚生為一束。碧根果為長橢圓形果實,外果皮薄,有縱橫4條,核長圓形或卵形。碧根果分為:大尖、中尖、小尖;大圓、中圓、小圓。碧根果的花期4-5月。碧根果的果期7-11月。

生長習性:碧根果是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范圍比較大,微酸性、微堿性土壤均能生長良好,不耐干旱瘠薄,在土層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質的沖積平原或河谷地帶生長迅速,深根性,萌蘗力強,生長速度中等,壽命長。適于河流,湖泊地區栽培。

碧根果的栽培技術

栽植方法:碧根果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水源充足、背風向陽的地塊種植。株行距4m×5m~7m×8m為宜。定植穴要求直徑1~1.5m,深1~1.2m;表土與心土分開放,先在坑底放一層秸稈,覆表土至20cm;放入有機肥50kg、甲敵粉20g、過磷酸鈣500g,并與土拌勻。

在12月~1月植苗。定植后,固好樹盤,澆足定根水。也可直播營造果林。播種時間在冬季10月至翌年3月,除冰凍天氣外,均可進行。移植時,近距離的最好能帶土球,遠運時,苗木掘起后將根立刻沾上泥漿,能起保護作用。

整形修剪:碧根果早期修剪宜輕,適當多留主枝,使其早結果。修剪時要做到使樹冠內膛通風透光,早期樹冠上部枝梢應盡量保留,樹冠下部可逐步進行疏剪,必要時可鋸去過密大枝。

鋸口必須削平,并涂布保護劑,以防腐爛。山核桃樹進入衰老期后,可將樹冠發生更新枝處以上部位全部鋸去,培養已萌發的更新枝,將衰老樹冠主枝枯死的部分全部剪去。在進行截枝更新的同時,最好結合深翻和施肥。 

施肥管理:碧根果豐產園每667平方米產量在500kg以上。在建園的1~3年內可以間作黃豆、玉米以及白術等作物。在間作過程中,園地要中耕除草,同時適量施用焦泥灰、餅肥、廄肥等有機肥料,并在每年7~8月間將林地雜草、灌木、荊棘、藤蔓等割除1~2次。

將割下的雜草覆蓋林地,冬季將覆蓋物耕入土中,增加土壤肥力。每年春季發芽前,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0kg左右,果實膨大期施果樹專用肥80kg,秋施基肥3000kg.進入結果期后,根據結果情況增施肥料。

可結合噴藥每15天左右葉面噴肥1次,生長前期和后期噴0.3%尿素,6~7月噴0.3%的磷酸二氫鉀。冬季澆足越冬水及萌芽水。雨季要及時排水防澇。結果樹每年施肥2次。2月沿樹盤開放射狀溝,每株施玉米稈20kg,大糞5kg.7月份施肥以三元復合肥為主,每平方米施0.2kg。 

嫁接技術:碧根果嫁接所用的砧木一般為核桃。在華北寒冷地區 用核桃楸,在長江流域多采用野核桃,在山東、陜西采用楓楊(Pterocaryastenoptera)。在優良單株上采集接穗,要選用樹冠外圍充實健壯的發育枝,長30~40cm,粗1~1.5cm.接穗中下部充實飽滿的芽作接芽。

接穗采下后立即剪去葉片,只留1~1.5cm長的葉柄,以減少水分蒸發。去掉葉片后立即放入水桶內,用濕布蓋好,或是放在濕沙中以防水分蒸發。碧根果最好是當天采的接穗當天用完,當天用不完時,應埋在濕沙或潮濕鋸木屑中,不要插在水桶內,以免影響嫁接的成活率。

特別是芽接,接芽泡在水中成活率極低。作砧木的核桃、楓楊和核桃楸在休眠期間都有傷流,傷流會影響愈傷組織形成,接穗易被傷流泡爛,不能愈合成活。因此,應在傷流很少或無傷流時候嫁接。枝接在萌芽后進行。插皮舌接最適宜在核桃樹展葉至雄花末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