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枝蒲桃為灌木至小喬木;嫩枝紅色,干后褐色,圓形,稍壓扁,老枝灰褐色。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國大陸的廣東、福建、廣西等地。生長于海拔160米的地區(qū),見于疏林中、林中、山谷、常綠闊葉林中、山坡或溪邊。紅枝蒲桃雖然對土質(zhì)要求不嚴,但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長的紅車樹形緊湊,枝葉稠密,新葉萌芽多,色紅,更利于造型成景。
紅枝蒲桃的形態(tài)特征:紅枝蒲桃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在南方是應用較為普遍的彩葉植物。生長于海拔160米的地區(qū),見于疏林中、林中、山谷、常綠闊葉林中、山坡或溪邊。
紅枝蒲桃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長4-7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急漸尖,尖尾長1厘米,尖頭鈍,基部闊楔形,上面干后灰黑色或黑褐色,不發(fā)亮,多細小腺點,下面稍淺色,多腺點,側(cè)脈相隔2-3.5毫米,在上面不明顯。
在下面略突起,以50度開角斜向邊緣,邊脈離邊緣1-1.5毫米;葉柄長7-9毫米。聚傘花序腋生,或生于枝頂葉腋內(nèi),長1-2厘米,通常有5-6條分枝,每分枝頂端有無梗的花3朵;
花蕾長3.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長3毫米,上部平截,萼齒不明顯;花瓣連成帽狀;雄蕊長3-4毫米;花柱纖細,與雄蕊等長。果實橢圓狀卵形,長1.5-2厘米,寬1厘米。紅枝蒲桃花期6-8月,11月果熟。
紅枝蒲桃的生態(tài)習性:紅枝蒲桃為中國的特有植物,生長于海拔160米的地區(qū),見于疏林中、林中、山谷、常綠闊葉林中、山坡或溪邊。適合生長在溫暖濕潤的地區(qū),一般生長在常綠闊葉林中,或水源邊上。
紅枝蒲桃為陽性植物,比較耐高溫,喜歡陽光充足的肥沃土壤。紅車雖然對土質(zhì)要求不嚴,但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長的紅車樹形緊湊,枝葉稠密,新葉萌芽多,色紅,更利于造型成景。
紅枝蒲桃的栽培技術(shù)
栽培管理:定植時間常為12月至翌年2月,對定植園地的土質(zhì)要求不嚴。蒲桃生性強健,對環(huán)境適應性強,較少病蟲害發(fā)生。栽培管理一般也較為粗放。蒲桃進入結(jié)果期后,每年開花很多,但坐果率不高。粗放栽培的蒲桃在結(jié)果10多年后,往往出現(xiàn)樹勢衰退現(xiàn)象,應加強栽培管理。
紅枝蒲桃的繁殖方式:紅枝蒲桃樹苗用播種或扦插繁殖。蒲桃種子具多胚性,長出的多是遺傳性一致的珠心胚實生苗,故多用播種繁殖,但未成熟或新鮮種子萌發(fā)率較低,須用充分成熟的種子,并梢經(jīng)儲藏后熟再播種,播后約1周就可發(fā)芽。實生樹6--7年才開始結(jié)果。嫁接苗比實生苗提早2年結(jié)果,常用共砧,嫁接苗需培育2年。
紅枝蒲桃的作用用途
室內(nèi)裝飾:紅枝蒲桃陳設于大型辦公室、廳堂、會議場所,其亮紅色的新葉給人以紅紅火火的感覺,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觀賞價值:紅枝蒲桃樹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已廣泛用于城鄉(xiāng)綠化、庭園植物、公園綠地中,以球形、層形、塔形、自然形、圓柱形、錐形等造型苗木三五成群配置成景,也可與景石等園林小品搭配成景。
株型豐滿而茂密,葉片跟北方常見的紅葉石楠有些相似。其新葉紅潤鮮亮,隨生長變化逐漸呈橙紅或橙黃色,老葉則為綠色,一株樹上的葉片可同時呈現(xiàn)紅、橙、綠3種顏色,非常美麗。
園林用途:紅枝蒲桃在道路中間綠化帶中,將紅車做主體植物材料栽植,其富于變化的鮮艷色彩可有效避免司機疲勞駕駛。紅枝蒲桃在公園綠地中,以球形、層形、塔形、自然形、圓柱形、錐形等造型苗木三五成群配置成景,也可與景石等園林小品搭配成景。
紅枝蒲桃在庭園植物配置中,可將體形稍大的紅車列植做小行道樹,也可在門廊處對植,還可用小灌木栽植成蘺分隔空間。在風景區(qū)內(nèi),可將紅車群植成大型紅樹林的壯麗彩色景觀。除在園林綠地的廣泛應用外,近年一些苗圃還刻意培養(yǎng)出一批造型精美的盆栽苗木,以滿足大型寫字樓、機關、商場等室內(nèi)裝飾之需。
在風景區(qū)內(nèi),可將紅車群植成大型紅樹林的壯麗彩色景觀。除在園林綠地的廣泛應用外,苗圃還刻意培養(yǎng)出一批造型精美的盆栽苗木,以滿足大型寫字樓、機關、商場等室內(nèi)裝飾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