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紫薇,高7-25m。樹皮灰色,平滑。陽性植物。需強光。耐熱、不耐寒、耐旱、耐堿、耐風、耐半蔭、耐剪、抗污染、大樹較難移植。大葉紫薇喜高溫濕潤氣候,栽培在全日照或半日照之地均能適應,對土壤選擇不嚴,抗風,耐寒,耐干旱和耐瘠薄。

形態特征:大葉紫薇的葉互生或近對生;葉柄長8-10mm,粗壯;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披針形,長10-25cm,寬6-12cm,先端鈍形或短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兩面均無毛;側脈7-17對,在葉緣糨拱連接。

大葉紫薇的花淡紅色或紫色,直徑5cm;頂生圓錐花序長15-25cm,排成分塔形;花梗長1-1.5cm,密生黃褐色氈絨毛;花萼有12條縱棱或縱槽,生糠秕狀毛,長約13mm,裂片三角形。

反曲,內面無毛,除屬體鱗往大辯論;花瓣6,近圓形或倒卵形,長2.5-3.5cm,幾不皺縮,有短爪,長約5mm;雄蕊多數,多達100-200,著生于萼管中下部;子房球形,4-6室,無毛,花柱長2-3cm,比雄蕊長。大葉紫薇的花期5-7月。大葉紫薇的果期10-11月。

生長習性:大葉紫薇是陽性植物。大葉紫薇需強光。耐熱、不耐寒、耐旱、耐堿、耐風、耐半蔭、耐剪、抗污染、大樹較難移植。大葉紫薇喜高溫濕潤氣候,栽培在全日照或半日照之地均能適應,對土壤選擇不嚴,抗風,耐寒,耐干旱和耐瘠薄。

大葉紫薇的病害防治

紫薇絨介:這種常見的病蟲害1年發生2代,以卵或若蟲越冬。以雌成蟲和若蟲在芽腋,葉片和枝條上吮吸汁液為害,致使枝葉發黑,葉片脫落,嚴重影響樹木生長發育,其排泄物能誘發煤污病,是危害紫薇的主要蟲害之一。

防治方法:加強檢疫,防止病原流入,合理施肥,增強植株抗蟲能力,保持通風、透光,避免植株密度過大,結合冬季、早春修剪將蟲枝集中燒毀。數量小時,進行人工刮除。

紫薇的白粉病:這種病蟲害是我們最常見的以一種,接下來重點為大家講講這點。白粉病主要侵害紫薇葉片,嫩葉比老葉易感染。嫩梢和花蕾也能受侵染。葉片上出現白色小粉斑,擴大后為圓形病斑連成片。

嚴重者致整個葉片枯黃,引起早落葉,溫度在19-25℃,相對濕度100%的條件下最易發病,主要發生在春、秋季,尤其秋季發病最嚴重,病原菌以菌絲體在芽或以閉囊殼在落葉上越冬,由氣流傳播,生長季節能多次侵染。發生白粉病后,其光合作用強度降低一半以上,病葉蒸騰強度增加,加速葉片衰老、死亡。

防治方法:加強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濕度過大。減少侵染源,結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燒毀,生長季節注意及時摘除病芽、病葉和病梢。植株發病時可噴灑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1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幾種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大葉紫薇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大葉紫薇的枝葉茂密,開花華麗,樹姿飄逸。大葉紫薇的葉片質感平滑,枝葉略為下垂,每到冬天就轉為紅色或暗紅色的葉子禁不住寒冷而落葉紛紛,到初春又萌芽,給南國人們以季相的變化。

大葉紫薇夏季開花,為夏季代表花之一。花在枝條頂成串朝上綻開,花朵滿布枝頭,總讓人驚艷不已,大型優雅的紫花就如同揚翅飛舞的風蝶圍繞枝頭不肯離去,非常顯眼。盛開時幽柔華麗,極為壯觀,頗有櫻花的風姿。大花紫薇的球形蒴果串串結與枝頭,宛如樹頂掛著許多小鈴鐺。

景觀用途:大葉紫薇適合用作高級行道樹、園景樹、林浴樹與庭蔭樹,單植、列植、群植均可。大葉紫薇適于各式庭園、校園、公園、游樂區、廟宇等,均可單植、列植、群植美化。特別推薦用于風景林建設。

紫花品種宜用于中、近距離觀賞,而紅花品種大葉紫薇可用于供遠距離觀賞的風景林。紫薇是園林綠化中重要的觀花觀葉樹種,其綠化效果好,栽植當年既能體現。紫薇移栽成活率極高,花期超長,全年可觀賞時間長達7個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