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杉屬常綠喬木,原產澳大利亞諾和克島,它的名稱繁多,按屬地稱謂有英杉、澳杉、諾和克杉、南洋杉。按葉稱謂有異葉南洋杉、小葉南洋杉、美麗南洋杉,按形態稱有塔式南洋杉、海南南洋杉等。我國引進有肯氏南洋杉和諾和克南洋杉等品種。

肯氏南洋杉主干直立整樹呈塔型,枝輪生水平伸出,輪距均勻、層次分明,無剌,外觀端駐。為觀葉植物上品,多為盆栽。而諾和克杉為園林觀賞佳品,地栽可達30米以上高度,喜溫暖和陽光,既能忍受40℃高溫,也能耐得零下5℃的低溫,可在北緯27℃線左右露地生存(諾和克島位于南緯27℃)。

形態特征:南洋杉的葉二型:幼樹和側枝的葉排列疏松,開展,錐狀、針狀、鐮狀或三角狀,長7~17毫米,基部寬約2.5毫米,微彎,微具四棱或上(腹)面的棱脊不明顯,上面有多數氣孔線。

下面氣孔線不整齊或近于無氣孔線,上部漸窄,先端具漸尖或微急尖的尖頭;大枝及花果枝上之葉排列緊密而疊蓋,斜上伸展,微向上彎,卵形,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無明顯的脊背或下面有縱脊,長6~10毫米。

南洋杉的球果卵圓形或橢圓形,長6~10厘米,寬約4厘米,基部寬,上部漸窄或微圓,先端尖或鈍,中脈明顯或不明顯,上面灰綠色,有白粉,有多數氣孔線,下面綠色,僅中下部有不整齊的疏生氣孔線。雄球花單生枝頂,圓柱形。

南洋杉的球果卵形或橢圓形,長6~10厘米,徑4.5~7.5厘米;苞鱗楔狀倒卵形,兩側具薄翅,先端寬厚,具銳脊,中央有急尖的長尾狀尖頭,尖頭顯著的向后反曲;舍莊重林的先端薄,不肥厚;種子橢圓形,兩側具結合而生的膜質翅。

生長習性:南洋杉喜光,幼苗喜陰;南洋杉喜暖濕氣候,不耐干旱與寒冷。喜土壤肥沃。生長較快,萌蘗力強,抗風強。南洋杉冬季需充足陽光,夏季避免強光暴曬,怕北方春季干燥的狂風和盛夏的烈日,在氣溫25℃—30℃、相對濕度70%以上的環境條件下生長最佳。盆栽要求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較高、排水透氣性強的培養土。

南洋杉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播種法繁殖因種皮堅實、發芽率低,故種前最好先破種皮,以促使其發芽。另外,播種的幼苗易受病蟲危害,因此所用的土壤應經嚴格的消毒。種子最好經砂床催芽或上述破殼播種法,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一般約30天左右可發芽。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較為容易,被廣泛采用。一般在春、夏季進行扦插,但須選擇主枝作插穗,用側枝作插穗長成的植株歪斜而不挺拔。插穗長10至15厘米,插后在18℃至25℃和較高的空氣濕度條件下,約4個月可生根。如在扦插前將插穗的基部用200ppm吲哚丁酸(IBA)浸泡5小時后再扦插,可促進其提前生根。

要想獲得更多的主枝作為插穗,可將幼樹截頂,使頂端抽生出許多直立新梢,春季剪下作為插穗。這種剪頂的母株以后仍可繼續長出頂芽,作為永久性繁殖母株之用。

盆栽南洋杉的土壤,宜用40%泥炭土、40%腐葉土和20%河沙配合而成。生長期應保持盆土濕潤,過干時會使下層葉片垂軟,但冬季要保持稍微干燥的狀態。冬季室溫應保持在5%以上,低溫會使生長點受凍枯死。

高壓法更新植株:如果棚室內有條件,可在植株適當高度位置環剝后整株栽在地下,切口掩埋深度10厘米以上。約1~2年植株復壯新根長足,再起株上盆,此時原有老根已腐朽即可去掉,新株矮壯更耐觀賞。

南洋杉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南洋杉樹形高大,姿態優美,它和雪松、日本金松、北美紅杉、金錢松被稱為是世界5大公園樹種。最宜獨植作為園景樹或作紀念樹,亦可作行道樹。但以選無強風地點為宜,以免樹冠偏斜。

南洋杉又是珍貴的室內盆栽裝飾樹種。南洋杉為美麗的園景樹,可孤植、列植或配植在樹叢內。也可作為大型雕塑或風景建筑背景樹。南洋杉又是珍貴的室內盆栽裝飾樹種,用于廳堂環境的點綴裝飾,顯得十分高雅。

南洋杉樹形為尖塔形,枝葉茂盛,葉片呈三角形或卵形,為世界著名的庭園樹之一;可列植、孤植或配植于樹叢內,也可作雕塑或風景建筑的背景樹。亦可作行道樹用,但以選無強風地點為宜,以免樹冠偏斜。

幼苗盆栽適用于一般家庭的客廳、走廊、書房的點綴;也可用于布置各種形式的會場、展覽廳;還可作為饋贈親朋好友開業、喬遷之喜的禮物。南洋杉材質優良,是澳洲及南非重要用材樹種,可供建筑、器具、家具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