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鐵是常綠木本植物,在原產地(北美溫暖地區)株高可達10米,盆栽的株高多為1一2米。寬約8—10厘米;葉革質,堅韌,全緣,綠色,無柄,常用扦插繁殖。荷蘭鐵又稱巨絲蘭、象腳絲蘭、無刺絲蘭,為百合科絲蘭屬觀葉植物。

荷蘭鐵株形規整,莖干粗壯,葉片堅挺翠綠,極富陽剛、正直之氣質。它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栽培管理簡單,同時是一種對多種有害氣體(如CO2、HF、Cl2、NH3等)具有較強的吸收能力的植物。

是室內外綠化裝飾的理想材料。作中小盆栽,布置會議室、大廳、走廊過道等處,可營造莊重、嚴肅的氣氛;盆栽的幼小植株放于書架、辦公桌上,也極受歡迎。

形態特征:荷蘭鐵為常綠木本植物,在原產地株高可達10米,盆栽的株高多為1一2米。莖干粗壯、直立,褐色,有明顯的葉痕,莖基部可膨大為近球狀。荷蘭鐵的葉窄披針形,著生于莖頂,末端急尖,長可達100厘米、寬約8—10厘米;葉革質,堅韌,全緣,綠色,無柄。

生長習性:荷蘭鐵喜陽也耐陰,耐旱,耐寒力強。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0℃。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松、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為佳。

荷蘭鐵的作用用途:荷蘭鐵株形規整,莖干粗壯,葉片堅挺翠綠,極富陽剛、正直之氣質。它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栽培管理簡單,同時是一種對多種有害氣體(如CO2、HF、Cl2、NH3等)

具有較強的吸收能力的植物,是室內外綠化裝飾的理想材料。作中小盆栽,布置會議室、大廳、走廊過道等處,可營造莊重、嚴肅的氣氛;盆栽的幼小植株放于書架、辦公桌上,也極受歡迎。

荷蘭鐵的栽培技術

盆栽方法:荷蘭鐵盆栽可用園土、腐葉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為培養土。生長季保持盆土濕潤即可,避免澆水過多,引起積水,而使根部和莖干腐爛。它生命力旺盛,對肥料要求不高,生長旺盛期每月施3—2次液肥即夠。

荷蘭鐵生長要求充足的陽光,除了炎熱夏季需適當遮陰外,其它季節可在全日照下生長。它喜陽也耐陰,可適應不同光線環境。但也不宜過于陰蔽,否則抽長的新葉往往不易老化且發黃。

或引起徒長、葉片不健壯而下垂。荷蘭鐵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極易發生葉斑病,韌發時吁尖葉緣呈黑褐斑跡,嚴重時蔓延到葉片大部分,應及時防治,藥劑宜用800—1000倍百菌清。

荷蘭鐵生長速度一般,對溫度的要求范圍較寬,生長最佳溫度為15-30℃之間,冬季要保持在2℃之上最適,不耐嚴寒。在生長季節中,需要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如氣溫為20℃時,濕度在50%左右即可,氣溫為30℃左右時。

濕度需要調整至70%左右,才可保持較好的生長勢頭。荷蘭鐵的適應性較強,也可用腐葉土與河沙混合栽培。在栽培的過程中,需要每月左右施用一次硫酸亞鐵,可確保土壤的PH值適宜,呈微酸性,適宜其正常生長。

上盆種植:以疏松、排水和通氣性好的品氏5-40 mm規格的進口泥炭,將泥炭加水拌勻,(加水的標準:加水拌勻后,手緊握一把泥炭,水從指縫中滲出)待上杯種植。14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約400毫升,一包300升進口泥炭可以裝750杯左右。

上盆:對重新使用的舊盆,必須要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浸泡半個小時以上,然后用清水沖洗,晾干待用。一般用口徑為 14cm規格盆子種植,種植時先在杯底墊2cm左右基質,再將篩苗移入杯中,小苗種植不宜過深,以平植株基部為宜;基質松緊適中,裝至杯子9分滿。

荷蘭鐵的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荷蘭鐵家庭中一般采用扦插繁殖,結合修剪進行,每年的4-8月皆可,室內可全年進行,但需要保持溫度為20-30℃之間,才利于生長新根。樁式的最好用手掰下,去除下部的1/2-2/3葉片。

直接插于干凈的河沙中澆透水,暫時避開強烈的光照即可;整株式在短截后也要先去葉,然后再扦插于干凈的河沙中澆透水,以后要保持空氣濕度為70%左右,一個月生長新根而成為新株。

荷蘭鐵常用扦插繁殖。扦插在整個生長季均可進行,但以春秋季較好。扦插時剪取10—30厘米的芽,待傷口稍晾干后基部沾上黃泥漿,扦插于干凈河沙中,一個月左右即可生根。

也可截取30一40厘米長的莖段,用殺菌劑消毒傷口后沾上黃泥漿,橫臥于沙床,覆沙1/2—2/3,佼莖段隱芽萌發;或將莖段頂端封上石蠟,插于沙床中,使上部隱芽陸續萌發。當芽體長到10厘米以上時剪下來扦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