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楸俗稱:馬加木(東北土名),別名:楸、花楸、水桐、河楸、臭梧桐、黃花楸、水桐楸、木角豆,為薔薇科、花楸屬喬木。主干通直,嫩枝具稀疏柔毛。葉對生或近于對生,有時輪生,闊卵形,長寬近相等,產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
在適地生長頗速,春日滿樹白花,秋冬英垂如豆;木材白色稍軟,可做家具。制琴底,所謂'桐天梓地'者是也。嫩葉可食;葉或樹皮可作農藥,可殺稻螟、稻飛虱;果實(梓實)入藥(含枸櫞酸及對羥基苯甲酸0.1-0.4%;種子含脂肪油10%;葉含對羥基苯甲酸2%)。
有顯著利尿作用,可作利尿劑,治腎臟病,腎氣膀胱炎、肝硬化,腹水。根皮(梓白皮)亦可入藥,消腫毒,外用煎洗,有助于治療疥瘡。本草綱目曰:梓白皮,苦寒無毒?;ㄩ被ㄆ?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花楸喜光也稍耐蔭,抗寒力強,泰山山頂有栽培,生長表現良好,適應性強,根系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濕潤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好?;ㄩ毙韵矟駶櫷寥?,多沿著溪澗山谷的陰坡生長。耐蔭,抗寒力強,以砂質壤土為好。常生于山坡或山谷雜木林內,多栽培于村莊附近及公路兩旁,野生者已不可見,海拔(500)1900-2500米。
花楸的栽培技術
澆水:水分狀況對播種苗的生長至關重要,秋播育苗,如果到翌年4月下旬天還不下雨,土層干燥,就要進行澆水,保持床面濕潤,到5月上旬幼苗陸續出齊,這時取掉遮陰網,根據天氣和土壤水分狀況,適時澆水。春播育苗采取同樣的管理方法。
松土除草:幼苗出齊后應及時松土、除草,保持床面干凈,土壤疏松,透水透氣,促進苗木生長。尤其是7月份,苗木進入速生期,雜草較多,要及時清除。結合松土除草,可適當間苗,間去過密及病弱苗木,保證通風和光照。
施肥:采取量小次多的原則,在生長期內可追肥2~3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銨25kg,選擇雨后或灌水后進行追施,進入8月,應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0天1次,噴2次,促使苗木盡快木質化,以便增強越冬能力?;ㄩ泵缒灸举|化程度好,可不用防寒即可安全越冬;如果苗木木質化程度較差,則應覆土防寒越冬。
花楸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播種繁殖,種子采后須先沙藏層積,春天播種。采種:花楸果實9月成熟,但可在樹上宿存,采種可延至冬季采集。調制:9~10月,將采收后的果實堆放在室內或裝筐,待果實變軟后將其搗碎,用水浮出果皮與果肉,涼干、去除雜質后可得到1的成熟種子。
種子處理:花楸種子處理,強調冷、濕二字,溫度超過5℃以上則停止發芽,因此種子處理最好于播種前4個月進行。方法是將種子用40℃溫水浸泡24h,再用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3h后,撈出種子用清水沖洗數次。
按種沙比例1:3混合后置于0~5℃條件下,種沙濕度為飽和持水量的80,要經常翻動,70天后種子陸續發芽,70~100天種子發芽率達到高峰。播種前一周取出種子,放入室內陰涼處,并檢查發芽情況,準備播種。
作床:為了防治病蟲危害和提高土壤肥力,整地前每公頃地用硫酸亞鐵粉末110kg、克百威75kg與腐熟農家肥7000kg混勻后,均勻撒在圃地上,然后進行翻耕作床,床高500px,床寬2750px,步道寬50~1500px,床長根據情況定。
春播:適時早播可提高出苗率,時間在4月末至5月初,進行床面條播或撒播,條播開溝5~200px寬,行距500px,播種量5g/左右,覆土厚度0.125px左右,播后鎮壓,并保持土壤濕潤,有條件的可鋪設遮陰網,產苗量330~400株/mz,一般出苗率可達60%~70%。
秋播:播種時間以10月上旬播種為宜,花楸播種前對種質情況進行測定,播前將種子放入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3h,或0.4%硫酸銅水溶液中消毒催芽處理,浸泡4h后撈出,控干水分,在床面上開溝條播,開溝深125px,行距500px,理論播種量5g/m左右,播后覆土50px,然后進行鎮壓,灌足冬水,地表覆蓋遮蔭網,以防鳥鼠危害。
花楸的作用用途
景觀價值:花楸枝葉秀麗,冠形多姿,初夏白花如雪,入秋葉紫果紅,是良好的園林觀賞樹種,但在高溫強光之處生長不良,栽種時應予注意。白果的花楸觀賞觀賞性另有一種潔雅趣味,可以按本地區的氣候就近引種。其余見“百花山花楸”條。
制造價值:花楸在適地生長頗速,春日滿樹白花,秋冬英垂如豆,木材白色稍軟,可做家具。制琴底,所謂'桐天梓地'者是也。古來以為木莫良于梓,書以'梓材'名篇,禮以'梓人'名匠,宅旁喜植桑與梓,以為養生送死之具,故迄今又以桑梓名故鄉也。帷古所謂梓者,往往兼楸而言也。
園林用途:花楸樹干挺拔優美,春天發芽,綠葉青青,枝葉秀麗。初夏葉片蔥蔥,白花如雪,招蜂引蝶。早秋果實累累,紅黃相間與綠葉相配,相得益彰。晚秋葉色多樣,或粉、或黃、或紅、或紫,更襯托出果實紅艷。
冬天枝葉脫落,偉岸的身姿綴滿了紅紅的果實。花楸一年四季都有它獨特的風景,更因它的葉色多變,有秋天魔術師的美稱。是一種優良的觀葉、觀花、觀果型樹種,因此在園林種植,綠化美化等多方面是優選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