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冬別名:三百棒,武竹,絲冬,老虎尾巴根,天冬草,明天冬。天門冬根部紡錘狀,葉狀枝一般每3枚成簇,淡綠色腋生花朵,漿果熟時紅色,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天門冬分布于中國華東、中南、河北、河南、陜西、山西、甘肅、四川、臺灣、貴州等省區(qū)。多生長于山野林緣陰濕地、丘陵地灌木叢中或山坡草叢。一般在秋、冬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洗凈,曬干備用。另外天門冬的塊根是常用的中藥,因此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天冬草又名天門冬,亮綠色小葉有序地著生于散生懸垂的莖上,秋冬結(jié)紅果,它既有文竹的秀麗,又有吊蘭的飄逸,非常具有觀賞性。天門冬喜陽光,也耐蔭,在濕潤氣候下生長良好,冬季要保證不低于5℃,否則會生長不良。盆栽的天門冬適宜裝飾家庭室內(nèi)或廳堂,也可剪取莖葉用作插花的襯葉。

形態(tài)特征:天門冬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綠色;花梗長2-6毫米,關(guān)節(jié)一般位于中部,有時位置有變化;雄花:花被長2.5-3毫米;花絲不貼生于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漿果直徑6-7毫米,熟時紅色,有1顆種子。

天冬草具塊根,叢生莖,蔓生多分枝,且下垂覆蓋于盆口。葉狀枝線形,簇生,極為細(xì)小,色青綠。總狀花序,小花淡紅色至白色。漿果球形,鮮紅色。有變種斑葉型和矮天冬型。天門冬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xí)性:天門冬喜溫暖,不耐嚴(yán)寒,忌高溫常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山區(qū)。夏季涼爽、冬季溫暖、年平均氣溫18-20℃的地區(qū)適宜生長。喜陰、怕強(qiáng)光,幼苗在強(qiáng)光照條件下。

生長不良,葉色變黃甚至枯苗。天門冬塊根發(fā)達(dá),人土深達(dá)50厘米,適宜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黑砂土)或腐殖質(zhì)豐富的土中生長。

天門冬的花語,天冬草象征代表意義:飄逸。武竹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它那生機(jī)勃勃的綠色了,它的綠色,不是一般的綠色,而是充滿朝氣、充滿生機(jī)的綠色,就像陽光型少男一樣讓人喜歡,而且它是很癡生的植物,只要給他澆點水就可以了了,

不需要說其他施肥或其他打理一樣生長的那么強(qiáng)壯、那么綠。這就像歸隱的詩人一樣有田有地有紙有筆就能抒寫自己的人生呢?而這歸隱的詩人是飄逸的,所以,它的花語為飄逸。很適合送給陽光型的少男哦。 

天門冬的繁殖方式:天冬草播種和分株繁殖。

播種:于春季和初夏,15℃時,約1個月發(fā)芽。分株宜在翻盆時進(jìn)行。因根系生長勢強(qiáng),每年需要換盆,換盆時剪去一部分根須,將大株叢另行分?jǐn)?shù)叢栽培即可。繁殖采用分株或播種法。

分株法:將植株磕出,去除宿土,并將塊根剪除一部分,將株叢分割成數(shù)叢分栽即可。播種法于冬季果紅時采種,春季或夏初播種,在15℃條件下,30天左右出苗,待苗高3-5厘米時,3-5株一叢栽入小花盆中。

每年需換盆1次,上盆時盆土宜淺,因根系長勢強(qiáng)壯,需在花盆沿口留出空間,以免在生長后期,旺盛的根系將盆土頂至盆面上,而沒有澆水和施肥的余地。翻盆后宜放于半陰處。15-20天施肥1次。初冬需移入室內(nèi)養(yǎng)護(hù),并控制水分。

天門冬的病害防治

蚜蟲:蚜蟲會為害嫩藤及芽芯,使整株藤蔓萎縮。在蚜蟲為害初期,可用40%樂果1000倍-1500倍稀釋液或滅蚜靈1000-1500倍稀釋液噴殺。對于蟲害嚴(yán)重的植株,可割除其全部藤蔓并施下肥料,20天左右便可發(fā)出新芽藤。

根腐:天門冬根腐病病狀是:先從1條根塊的尾端爛起,逐漸向根頭部發(fā)展,最后整條根塊內(nèi)成漿糊狀,發(fā)病1個多月后,整條根塊變成黑色空泡狀。此病多是由于土質(zhì)過于潮濕或被地下蟲害咬傷,或培土肥施碰傷所致。防治方法:做好排水工作,在病株周圍撒些生石灰粉。

天門冬的作用用途

裝飾應(yīng)用:天冬草可作為小型盆栽,天門冬適于盆栽室內(nèi)觀賞,也是花束很好的配葉。常用千筒盆,置于高幾架上,綠葉纖細(xì)柔軟垂懸而下如飛瀑,具動感。也可懸吊欣賞。

國際上流行栽培一種狐尾天冬,枝條成直立形,密生小葉組成如狐尾狀,美麗異常。盆栽的天門冬適宜裝飾家庭室內(nèi)或廳堂,也可剪取莖葉用作插花的襯葉。

藥用價值:主治陰虛發(fā)熱,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小便不利。內(nèi)服:煎湯,2-4錢;熬膏或入丸、散。虛寒泄瀉及外感風(fēng)寒致嗽者忌。天門冬的塊根是常用的中藥,有滋陰潤燥、清火止咳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