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樹,即土沉香、沉水香木(拉丁學名: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是一種熱帶及亞熱帶常綠喬木,為世界少有的珍貴藥用植物,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也是國際保護的樹材。

高5-18米,樹皮暗灰色,幾平滑,纖維堅韌;小枝圓柱形,具皺紋,幼時被疏柔毛,后逐漸脫落,無毛或近無毛,時有時無。喜歡生活在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邊陽處疏林中。

形態特征:沉香樹的葉革質,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有時近倒卵形;長5-9厘米,寬2.8-6厘米,先端銳尖或急尖而具短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暗綠色或紫綠色,光亮,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5-20毫米,在下面更明顯,小脈纖細,行,不明顯,邊緣有時被稀疏的柔毛;葉柄長約5-7毫米,被毛;單葉互生。

沉香樹的花芳香,黃綠色,多朵,組成傘形花序;花梗長5-6毫米,密被黃灰色短柔毛;萼筒淺鐘狀,長5-6毫米,兩面均密被短柔毛,5裂,裂片卵形,長4-5毫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兩面被短柔毛;

花瓣10,鱗片狀,著生于花萼筒喉部,密被毛;雄蕊10,排成1輪,花絲長約1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4毫米;子房卵形,密被灰白色毛,2室,每室1胚珠,花柱極短或無,柱頭頭狀。沉香樹的花期沉香樹的花期3-6月。果實9-10月成熟。

生長習性:沉香樹喜生于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邊陽處疏林中。一般生于海拔400米以下,在海南可上達1000米。 沉香樹分布區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及其以南,屬高溫多雨、濕潤的熱帶和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溫19-25℃,1月平均溫13-20℃,7月平均溫約28℃以上,極端最低溫偶可下達零下(-1.8)℃,年降水量1600-2400毫米,相對濕度80-88%。沉香樹喜土層厚、腐植質多的濕潤而疏松的磚紅壤或山地黃壤。多生于山地雨林或半常綠季雨林中。為弱陽性樹種,幼時尚耐庇蔭。

沉香樹的栽培技術

栽植時間:沉香樹,種植季節:春季3—4月間氣溫回升,春梢尚未萌動、或剛萌動時,選擇陰雨天定植。成活率可達95%以上。如果選用袋裝苗或營養缽苗,種植季節相對寬松,種植效果較好。

種植準備:沉香樹,按株行距挖穴,穴的規格:寬50×50厘米,深40厘米。挖好植穴后,先回填表土,這時要配合投放基底肥。每株用量:復合肥100克、鈣鎂磷100克、過磷酸鈣250克,結合回填土混合均勻。

但要注意:投放肥料的順序,先放復合肥料混勻表土――投放鈣鎂磷、過磷酸鈣――混勻表土,然后將苗栽植其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根系直接與復合肥接觸。

又可使根系直接接觸到鈣鎂磷和過磷酸鈣,有利于生根。栽植時要注意適當深栽,避免露出地徑基部。栽植后,整個回填土應略高于穴面成小丘形,或開排水溝,切勿積水、土埋,以免爛根。

種植密度:沉香樹,造林密度,不能一概而言,要視立地條件而定,水肥條件很好的地方為2M×3M,每畝種植100株左右;土地不太肥沃、雨水偏少的地區多采用2M×2.5M的規格種植每畝種植120株左右。

田間管理:幼齡樹期每年除草松土4-5次,并于2-3月和10-11月各追肥1次,以追施人畜糞水和復合肥為主。成齡樹施肥量適當增加。

養護管理要點

濕度管理:喜歡濕潤或半燥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在50~7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時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溫度管理:由于它原產于亞熱帶地區,喜高溫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8℃以下停止生長。

光照管理:對光線適應能力較強。放在室內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后(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肥水管理:對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3~7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對于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干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復合肥(化肥),然后澆上透水。入冬以后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修剪: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也可結合扦插對枝條進行整理。

換盆:只要養護得法,它就會生長很快,當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時,就要考慮給它換個大一點的盆,以讓它繼續旺盛生長。換盆用的培養土及組分比例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

脫盆:把要換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輕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動而與盆壁分離,把花盆倒過來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住植株,手腕與指尖頂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從底孔把根土向下頂,讓植物脫出來。脫出來后,用雙掌輕輕拍打盆土,讓多余的土壤脫落。

花盆準備:選一適當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兩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蓋住,既要保證盆土不被水沖出去,又要能讓多余的水能及時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層陶粒或是打碎的紅磚頭,作為濾水層,厚約2~3公分。

排水層上再放有肥機肥,厚約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層基質,厚約2公分,以把根系與肥料隔開,最后把植物放進去,填充營養土,離盆口約剩2~3公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