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樹冠圓柱形,老時圓頭形。大枝直立,小枝下垂。其葉為刺形條狀、質堅硬、端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一條窄白粉帶,背面有明顯的縱脊。球果熟時呈淡褐黃色或藍黑色,被白粉。種子近卵形頂端尖,有四條不顯著的棱。

杜松是一種耐旱、耐寒,須根系發達,適應性強的優良樹種,為陜北黃土高原地區的先鋒樹種,易于形成疏林草原,在改善氣候、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杜松是深根性樹種,主根長,側根發達,抗潮風能力強;其栽培變種為垂枝杜松。

形態特征:杜松的葉三葉輪生,條狀刺形,質厚,堅硬,長1.2-1.7厘米,寬約1毫米,其橫切面成內凹的 "V" 狀三角形;葉的上部漸窄,先端銳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1條窄白粉帶;葉的下面有明顯的縱脊。

杜松的花是黃色雄性花和藍色雌性花,雌雄異株。杜松的雄球花呈橢圓狀或近球狀,長2-3毫米,其藥隔是先端尖,背面有縱脊的三角狀寬卵形。杜松的花期5月。杜松的果期10月。

生長習性:杜松是喜光樹種,耐蔭。喜冷涼氣候,耐寒。杜松對土壤的適應性強,杜松喜石灰巖形成的栗鈣土或黃土形成的灰鈣土,可以在海邊干燥的巖縫間或沙礫地生長。

杜松的栽培技術:杜松用種子繁殖,需在低溫下層積處理。其也可行軟材(6月播)或硬材(10月插)扦插法繁殖。

播種繁殖:杜松播種繁殖,發芽率40%。當年采收之種子,次春播下后常發芽率極低或不發芽,故應在一月份將潔凈種子浸于5%福爾馬林液中消毒25分鐘后,用冷開水洗凈。

然后層積于5℃左右環境中約經100天,則種皮開裂開始萌芽,即可播種,約2~3周后發芽。當年苗高數厘米,次春移植,滿2年者高可達30厘米,3年生者高約60厘米,即可供作綠籬用。

選種: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播種能否成功。最好是選用當年采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消毒:消毒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指對種子進行消毒,另一個是指對播種用基質進行消毒。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

播種: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用“盆浸法”;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厘米的間距點播。

播后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后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后,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

幼苗: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地間苗,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

扦插繁殖:各種植物品種常用扦插繁殖。杜松種子有隔年發芽的習性,播種前需沙藏。插條要用側枝上的正頭,長約15cm,常用成活率高的泥漿法扦插。要避免在蘋果、梨園等附近種植,以免發生梨銹病。常于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可用中粗河砂,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堿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

扦插枝條的選擇: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

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要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梢酝ㄟ^“噴霧”來解決。光照: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杜松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

壓條繁殖: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后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

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扎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扎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移栽: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