萼距花為千屈菜科萼距花屬下的一個種。直立小灌木,植株高30—60厘米。莖具粘質柔毛或硬毛。萼距花的葉對生,長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中脈在下面凸起,有葉柄。花期自春至秋,隨枝稍的生長而不斷開花。

花小而多,盛花時布滿花壇,狀似繁星,故又名紫花滿天星。適于庭園石塊旁作矮綠籬;花叢、花壇邊緣種植;空間開闊的地方宜群植、叢植或列植,綠色叢中,繁星點綴,十分怡人。

形態特征:萼距花為灌木或亞灌木狀,高30-70厘米,直立,粗糙,被粗毛及短小硬毛;分枝細,密被短柔毛。葉薄革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稀矩圓形,頂部的線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5-15毫米。

頂端長漸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下延至葉柄,幼時兩面被貼伏短粗毛,后漸脫落而粗糙,側脈約4對,在上面凹下,在下面明顯凸起,葉柄極短,長約1毫米。花單生于葉柄之間或近腋生,組成少花的總狀花序;花梗纖細;

花萼基部上方具短距,帶紅色,背部特別明顯,密被粘質的柔毛或絨毛;花瓣6,其中上方2枚特大而顯著,矩圓形,深紫色,波狀,具爪,其余4枚極小,錐形,有時消失;雄蕊11,有時12枚,其中5-6枚較長,突出萼筒之外,花絲被絨毛;子房矩圓形。花瓣6個,紫紅色,花期從春至秋,隨枝稍的生長而不斷開花。

生長習性:萼距花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極易栽培管理。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稍陰蔽處也能生長,但日照充足則生育較旺盛。對土壤適應性強,沙質壤土栽培生長更佳,耐水濕。

幼苗定植后宜摘心或修剪1次,促使分枝生長。護花網提醒您:生育期間每1—2個月施肥1次,有機肥料或氮、磷、鉀均佳。植株過高或枝葉擁擠可進行修剪。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為18—32攝氏度。

萼距花的養殖方法

土壤疏松最好:萼距花養殖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一般以排水良好之微堿性石灰質土壤或礫質壤土就可以了。

水分要控制:萼距花苗期對水分的需求較多,摘心后仍需充足水分及肥分,其植株才能從營養生長期漸漸轉換成生殖生長期,亦就是說進入抽凸期(開花期)。

直至小花穗抽出,花瓣長出來時水分應稍減之。以防切花品質及抽水性減低,又能促使盡朵開花整齊。尤其在夏季高溫多濕的季節,水分控制適當與否,往往是決定滿天星栽培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

溫度不能太高:萼距花日溫25℃生長最佳,若超過30℃以上,時間或日數太長,易造成畸形花的機率增高。夜溫以10-15℃最佳,若低於10℃最佳,再低於10℃以下,再加上秋冬短日,易造成休眠態或簇化現。

光照要充足:光照對萼距花的開花與否,有極深遠之影響,尤其是在冬季更為明顯。夏季的萼距花若給予照射80-24Klux照度,則所有的植株皆可開花,所不同之處在于植株所接受的照度愈少,著花數就相對的愈少。在冬季照射58Klux者,植株可全部開花;而照射24Klux者,縱使連續給予24小時的全亮期,也不能開花。

要定期施肥:萼距花喜肥,但忌水,定植后要分期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水分管理要嚴格控制,過濕長勢變弱,積水會引起根腐死亡。當植株長到30厘米時要控制澆水,特別是顯蕾期更要小心,花期亦要干一些。多雨地區栽培要搭棚避雨。

萼距花的繁殖方式:扦插繁殖為主,萼距花也用播種繁殖。在春秋兩季扦插為好,也可全年進行。選取健壯的帶頂芽的枝條5-8厘米,去掉基部2-3厘米莖上的葉片,插入沙床2-3厘米,10天左右生根。生根后上營養袋培育1-2月待定植。

扦插枝條的選擇: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把莖桿剪成5~8公分長一段,每段帶三個以上的葉節,也可用頂梢做插穗。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

建議使用已經配制好并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堿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定植:盆栽用14-16厘米盆,每盆栽一株。花壇、綠籬種植株行距15×20厘米。

萼距花的病害防治:萼距花春季毒蛾危害,可用敵殺死、撲滅松等防治。萼距花的病蟲害現象并不多見,一般偶有蚜蟲或者蝸牛。此時可以用風油精稀釋或者中性洗衣粉進行噴灑。

此法能殺死蚜蟲。而針對蝸牛,則可以用滅蝸靈顆粒劑噴灑于盆土之中。注意對于根腐病則要防止盆土積水現象,并以綠乳銅乳油或者根腐靈800倍液灌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