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樹又叫:蛇樹、豆角樹、接骨涼傘等,俗稱幸福樹;為小喬木,高達10米;葉柄、葉軸、花序均無毛。2回羽狀復葉,稀為3回羽狀復葉,葉軸長約30厘米左右;小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7厘米,寬2-3.5厘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全緣,側脈5-6對,向上斜伸,兩面均無毛。

菜豆樹性喜高溫多濕、陽光足的環境,生于山谷或平地疏林中;在中國的熱帶地區如廣東、臺灣等地分布,在國外的印度、菲律賓等國也有分布。菜豆樹的根、葉、果可以作藥用,具有涼血、消腫、退燒的作用,還可以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菜豆樹名稱繁多,在花卉市場上又叫幸福樹、麒麟紫葳等商品名稱。

形態特征:菜豆樹為小喬木,高達10米;葉柄、葉軸、花序均無毛。2回羽狀復葉,稀為3回羽狀復葉,葉軸長約30厘米左右;小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7厘米,寬2-3.5厘米,頂端尾狀漸尖。

基部闊楔形,全緣, 側脈5-6對,向上斜伸,兩面均無毛,側生小葉片在近基部的一側疏生少數盤菌狀腺體;側生小葉柄長在5毫米以下,頂生小葉柄長1-2厘米。頂生圓錐花序,直立,長25-35厘米,寬30厘米;

苞片線狀披針形,長可達10厘米,早落,苞片線形,長4-6厘米。花萼蕾時封閉,錐形,內包有白色乳汁,萼齒5,卵狀披針形,中肋明顯,長約12毫米。花期夏季。菜豆樹花期5-9月,果期10-12月。

生長習性:菜豆樹性喜高溫多濕、陽光足的環境;耐高溫、畏寒冷、宜濕潤、忌干燥,生于山谷或平地疏林中。菜豆樹的栽培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和沙質壤土 。

菜豆樹的繁殖方式

播種:可于12月底,待其蒴果接近開裂、種子充分成熟時,采收長條狀蒴果,晾干后脫出帶翅的種粒,搓揉后揚去膜質種翅碎片,將其干藏至來年春天播種。也可將其浸泡2個至3個小時后拌和于濕沙中,薄攤于棚室內的大塑料盆中。

保持種、沙濕潤,經常檢查防止出現霉變,待其種粒萌發后再行下地播種。干藏的種子,于3月至4月間,先浸泡3個至4個小時,撈出后其稍加攤晾,再與沙土混合后撒播于作好的苗床上,輕覆薄土,加蓋薄膜保濕,待其種粒出苗后揭去薄膜,搭疏蔭棚遮光。出售。

扦插:3月至4月間,當環境氣溫達15℃左右時,剪取1年至2年生木質化枝,長約15厘米至20厘米,刪去全部葉片,下切口最好位于節下0.5厘米處,將其扦插于沙壤苗床上。

插穗入土深度約為穗長的1 /3至1/2。在其下切愈合生根期間,應噴水維持苗床濕潤。待其長出完好的根系后,方可將其帶土團移栽上盆,最好2株至3株合栽,可及早成形出售。

壓條:可于3至4月間,在2年生壯枝或莖干的節下,進行環狀剝皮,剝皮寬度一般為被壓條莖干直徑的2倍至3倍。在環剝口下,捆綁一塊15厘米×20厘米的塑料薄膜。水口,并將其綁靠于粗大的主干上,以防下垂被風折斷。到了秋末,待其環剝口長出較完好的根系后,再將其切離母株另行上盆栽種。

菜豆樹的病害防治

葉斑病:在高溫、高濕通風不好的環境中,其葉片易感染葉斑病。防治方法: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都應加強通風透光,避免葉面長時間滯水,減少葉斑病發生的可能。

發現少量病葉,及時將其摘除燒毀,定期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半月一次,連續 3次至4次。家庭盆栽,個別植株少量葉片上出現的病斑,可涂抹達克寧霜軟膏。

介殼蟲:在高溫高濕、通風透氣不良的條件下,特別是秋冬季長時間擱放于棚室期間,其莖干及葉片上,易出現介殼蟲危害。防治方法:加強通風透光,注意控制環境濕度。發現少量活蟲體,也可用透明膠帶將其粘去。生產性栽培,可于其若蟲孵化盛期,用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殺。

菜豆樹的作用用途

裝飾:菜豆樹是中小型盆栽,可擺放在陽臺,臥室,門廳等處。其中陽臺是家居中最空曠的地方,可以吸納外面的陽光空氣和風雨,是住宅的納氣之處。而在陽臺擺放植物有化煞和生旺兩種作用。

觀賞:中葉對生,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冠鐘狀漏斗形,白色或淡黃色,蒴果革質,呈圓柱狀長條形似菜豆,稍彎曲、多溝紋。大棵的菜豆樹,葉子茂密青翠,充滿活力朝氣,可以作為生旺的植物,而且它有著為人們帶來幸福的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