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常山別名臭梧桐、泡花桐、八角梧桐、追骨風、后庭花、香楸、泡火桐、海桐、臭桐、臭芙蓉等,花序大,花果美麗,一株樹上花果共存,白、紅、蘭色澤亮麗,花果期長,植株繁茂,為良好的觀賞花木,叢植、孤植均宜,是布置園林景色的良好材料。根、莖、葉、花入藥,有祛風濕,清熱利尿,止痛,平肝降壓之效。
海州常山喜光、稍耐陰、喜濕潤肥沃壤土,較耐旱,適應(yīng)性強,有一定耐寒性,忌低洼積水,耐鹽堿性較強。極少病蟲害,易于管理。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幼枝、葉柄、花序軸少有黃褐色柔毛。單葉對生。
卵形至橢圓形,全緣或有微波狀齒,長5~16cm。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長8~18cm,花萼紫紅色,5裂幾達基部;花冠白色或帶粉紅色,筒細長,頂端5裂,花絲和花藥同伸出花冠歪。核桃近球形,包于宿存花萼內(nèi),熟時藍紫色。
花形奇特美麗,花期長,果實色彩鮮艷,是優(yōu)良的秋季觀花、觀果樹種,宜配置于庭院、山坡、水邊、堤岸、懸崖、石隙及林下。中國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qū)。
朝鮮半島、日本、菲律賓也有分布。海州常山花序大,花果美麗,一株樹上花果共存,白、紅、蘭色澤亮麗,花果期長,植株繁茂,為良好的觀賞花木,叢植、孤植均宜,是布置園林景色的良好材料。
形態(tài)特征:海州常山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8m。幼枝、葉柄、花序軸等多少有黃褐色短柔毛,枝內(nèi)髓部有淡黃色薄片橫隔。單葉對生,葉片闊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5~16cm,寬3~13cm,先端漸尖,基部多截形,全緣或有波狀齒,兩面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葉柄2~8cm。
花兩性,微香,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長8~18cm。花蕾時花萼綠白色,后變紫紅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有5棱脊,頂端5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或卵形,急尖,花后增大,宿存。花冠細長筒狀,長約1.2~2cm,頂端五裂,白色或粉紅色;
雄蕊4,長而彎曲,伸出花冠外。子房上位,不完全4室,每室1胚珠。花柱略短于雄蕊,柱頭2裂。核果近球形,成熟時呈蘭紫色,包藏于增大的宿萼內(nèi)。整個花序可同時出現(xiàn)紅色花萼、白色花冠和蘭紫色果實的豐富色彩。花期6~9月,果熟期9~11月。
生長習性:海州常山喜陽光、稍耐陰、耐旱,有一定的耐寒性,在遼寧中部及以南地區(qū)可安全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濕潤土壤,能耐瘠薄土壤,但不耐積水,在砂土、輕粘土中均能正常生長。
適應(yīng)性好,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在肥厚通透性好的沙壤土中生長最好,有一定的耐鹽堿性,分蘗能力強。病蟲害少,易于管理。但以在溫暖濕潤氣候,肥、水條件好的沙壤上生長旺盛,花序大,花量多。
海州常山的栽培技術(shù)
栽培條件:栽植時間應(yīng)在春季3~4月份,定植前施足腐熟的有機肥,然后埋土,栽后及時澆水3遍。為了保持海州常山旺盛生長,將植株栽于土壤深厚、光照條件好的環(huán)境下,以利于其生長良好。栽植土壤須增施有機肥,并在生長初期保持灌水,保證成活。每年為促進植株萌芽強,擴大株叢,須增施追肥,促進旺盛生長。
水肥管理:海州常山喜肥,栽植時應(yīng)施足底肥,底肥以腐熟發(fā)酵的牛馬糞或芝麻醬渣為好,底肥應(yīng)與栽植土充分拌勻。在此后的管理中,秋末結(jié)合澆凍水施用一些烘干雞糞、牛馬糞或芝麻醬渣。翌年初夏可適量追施一次尿素,花前可適當施用一些磷鉀肥。
需要注意的是,給海州常山施肥,必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注意營養(yǎng)平衡,不可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長或患病蟲害;二是要注意要有機肥和化肥交替施用,或混用,防止土壤板結(jié)。
對于定植后的樹木,每年從萌芽至開花初期,可灌水2~3次,如遇夏季干旱時灌水2~3次,秋冬時灌一次封凍水。
除當年定植時施足底肥外,每年的早春可在樹木的根際處溝施適量的磷鉀肥或腐熟的堆肥,按35kg/m2,覆土后澆水,以促進多開花。但是秋季不要施肥,以增加植株抗寒性能,有利于越冬。
海州常山雖然耐干旱,但還是喜濕潤環(huán)境的。特別是新栽植的苗木和幼苗,加強澆水是非常必要的。對于新栽植的海州常山,頭三年的澆水至關(guān)重要,直接關(guān)系到成活率和栽植后的成長。一般來說,新栽植的苗木除澆好頭三水外,當年的4月、5月、6月也應(yīng)視降水情況和土壤墑情澆一兩次透水。
9月、10月也可以各澆一次水,這兩次水可以適當量小一些,水分過大易使植株徒長,不利于其安全越冬。但不澆水也是不行的,因為此時雖然進入秋季,但氣溫尚高,植株蒸騰量仍然很大,如果天氣持續(xù)干旱,又不澆水,植株葉片會出現(xiàn)萎蔫。
所以在9月、10月給海州常山澆水以葉片不萎蔫為宜,不必澆透。7、8兩月為降水豐沛期,如不是過于干旱,應(yīng)少澆水或不澆水,大雨過后應(yīng)及時進行排除積水,防止水大爛根。11月底或12月初應(yīng)澆足澆透防凍水,翌年3月初應(yīng)及時澆解凍水。
次此水寧大勿小,此后的澆水可按頭年的方法進行。第三年按第二年的方法進行管理。從第四年起,每年只需要澆好防凍水和解凍水即可,其他季節(jié)如果不是過于干旱可靠天生長。幼苗的澆水可適當比新栽苗木澆水次數(shù)要多一些,充足的水分可使其枝也繁茂,加速生長。
整形修剪:當幼樹的主干長至1.5~2m時,可根據(jù)需要截干,也可在主干30cm以內(nèi)短截,培養(yǎng)叢枝灌木。同時留4~5個強壯枝作主枝培養(yǎng),使其上下錯落分布。短截主枝先端,剪口下留一個下芽或側(cè)芽。主枝與主干角度小則留下芽,反之留側(cè)芽。
過密的側(cè)枝可及早疏剪。當主枝延長到一定程度,互相間隔較大時,宜留強壯分枝作側(cè)枝培養(yǎng),使主枝、側(cè)枝均能受到充分陽光。逐步疏剪中心主枝以前所留下的撫養(yǎng)枝。隨時剪去徒長枝、萌蘗枝等。
每年秋季落葉后或早春萌芽前,應(yīng)適度修枝整形,疏剪枯枝、過密樹及徒長枝,使枝長分布均勻,從而使來年生長旺盛,開花繁茂。枝條萌芽力強,于生長早期剪去主干或摘去頂芽,促進側(cè)枝萌生。在生長旺盛,花蕾未形成前,通過修剪保持株形圓滿。多年老樹要重剪以利更新復壯。
修剪方法:當幼樹的中心主枝達到一定高度時,根據(jù)需要進行短截,選三四個強壯的枝作主枝培養(yǎng),所選留的枝要分布均勻,且不在同一軌跡上生長,還應(yīng)與主干有一定的開張角度,其余枝條全部疏除。
對選留下的主枝進行短截,剪口下留外芽,新生枝條長至50厘米左右時應(yīng)進行短截,再選留強分枝作側(cè)枝培養(yǎng)。基本樹形形成后,即可進行正常管理,及時疏除過密枝、下垂枝、交叉枝、病蟲枝和徒長枝,對一些過長枝也應(yīng)進行適當短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