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刺梅是大戟科藤蔓狀多刺植物,學名Euphorbiasplendens或E.milii.原產于馬達加斯加,是受歡迎的室內植物,熱帶地區種植于庭園。四季均開花,在北半球冬季開花最盛。

莖稍攀緣性,分枝,可長達2米余。莖上有灰色粗刺,葉卵形,老葉脫落。花小,成對著生成小簇,各花簇又聚成二歧聚傘花序。外側有兩枚淡紅色苞片,花小。苞片有黃色,也有深紅色。

全株有毒不宜室內養殖,種植土壤中含致癌病毒和致癌物激活物質,且釋放刺激性難聞氣味,誤食會有嘔吐現象。虎刺梅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島西部。中國有引種,各地廣泛栽培。

其花全株有毒,白色乳汁毒性強。誤食會有嘔吐、腹瀉現象。同時會釋放出刺激性的難聞氣味,種過此類植物的土壤中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病毒和化學致癌物的激活物質。

因此,不宜室內養殖。虎刺梅全身有銳利的硬刺,而且分泌的白色乳汁有毒,接觸后會使皮膚紅腫奇癢。因此放置地點要注意遠離室內活動多的地點,以免兒童碰著,刺傷中毒。

形態特征:虎刺梅為多刺直立或稍攀援性小灌木,株高1-2m,多分枝,體內有白色漿汁。莖和小枝有棱,棱溝淺,密被錐形尖刺,刺長1-1.5(2.0)厘米,直徑0.5-1.0毫米,常呈3-5列排列于棱脊上,呈旋轉。

葉互生,常密集著生新枝頂端,倒卵形或長圓狀匙形,長1.5-5厘米,寬0.8-1.8厘米,先端圓,具小尖頭,基部漸狹,全緣,葉面光滑、鮮綠色;無柄或近無柄;托葉鉆形,早落。

花序2、4或8個組成二歧狀復花序,生于枝上部葉腋;復序具柄,長4-7厘米;苞葉2枚,腎圓形,上面鮮紅色,下面淡紅色,緊貼花序;總苞鐘狀;雄花數枚;雌花1枚。

熱帶地區種植于庭園,四季均開花,在北半球冬季開花最盛,花形美觀具觀賞性。但是虎刺梅渾身上下都帶“毒”,還會釋放出刺激性的難聞氣味,種過此類植物的土壤中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病毒和化學致癌物的激活物質。因此,室內環境中最好不要擺放虎刺梅。

生長習性:自然花期為冬、春季,若溫度適宜全年均有花可賞。喜陽光充足的環境。性喜溫暖,不耐寒,耐高溫。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和瘠薄。怕水漬,如果土壤濕度過大,則生長不良,甚至腐爛死亡。

虎刺梅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稍耐陰,耐高溫,較耐旱,不耐寒。以疏松、排水良好的腐葉土為最好。若冬季溫度較低時,有短期休眠現象。

虎刺梅的養殖方法

栽植:盆栽要求用沙質壤土,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加1/2的沙土和少量肥料配成。虎刺梅生長較迅速,一般每年或隔1年于早春換1次盆。

施肥:虎刺梅不喜濃肥,生長期一般3-4周施1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即可。施肥過多,特別是施氮肥過多,枝條徒長,只長葉不開花。孕蕾期增施1-2次磷、鉀肥則花多,色艷。

澆水:虎刺梅屬于多肉植物,耐干旱,澆水不宜多,若盆土長期過濕,不僅引起爛根,而且危及植株生存,因此平時澆水以盆土稍干燥為好。夏天水分蒸發快,澆水要適當多些,但盆內不能積水。開花期澆水過多會引起落花落蕾,甚至引起爛根。

光照:虎刺梅喜歡陽光充足,一年四季都應給予較充足的光照。開花期間,陽光充足,則苞片色彩鮮艷,且花期長;陽光不足,花色暗淡,若長期放在陰蔽條件下培養則不開花或很少開花。虎刺梅喜溫暖,不耐寒。北方地區一般于5月上旬出室,放置向陽處,10月上旬入室,放室內有陽光照射的地方。

越冬期間室溫低時葉子完全脫落,進入半休眠狀態,此時要嚴格控制澆水,保持盆土干燥。溫度低于0℃時植株會因凍害死亡。冬季室溫如能保持在15℃以上則整個冬季開花不斷。虎刺梅是很適合北方栽植的秋、冬季室內花卉。

修剪:虎刺梅的花開在新枝的頂端,要想讓虎刺梅多開花,就必須進行適當的修剪。如果主枝太長,開花就少,所以應在花期之后將過長的和生長不整齊的枝剪短,一般在枝條的剪口下長出2個新枝,當新枝長到5-6厘米時就能開花。

每年修剪1次,幾年后,整個植株就會開滿鮮艷的小紅花。由于枝條細長較軟,隨植株長大,可用竹棍或鐵絲扎成不同形狀的支架,將枝條牽引捆縛其上,使之成為花柱狀,開花時更能顯現出紅花綠葉的美麗。若不及時修剪,任其自然生長,其主枝就會越長越長,不僅開花少,而且株形也不美觀。

虎刺梅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虎刺梅盆栽觀賞,刺籬等。虎刺梅栽培容易,開花期長,紅色苞片,鮮艷奪目。是深受歡迎的盆栽植物。由于虎刺梅幼莖柔軟,常用來綁扎孔雀等造型,成為賓館、商場等公共場所擺設的精品。

毒性:虎刺梅是麒麟花的園藝雜交種。這花全株有毒,白色乳汁毒性強。誤食會有嘔吐、腹瀉現象。虎刺梅的白色汁液里,含有毒素,皮膚接觸可能會引起紅腫,誤食會引起口腔、咽喉水腫。會致癌。不可以放在室內。

虎刺梅全株生有銳刺,莖中白色乳汁有毒。虎刺梅類植物傷口分泌出的白色乳汁,對人的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誤食會引起惡心、嘔吐、下瀉、頭暈等。家庭養植只要不隨意折花給孩子玩,就不會造成危害。

有經驗的花工還會常常利用大戟屬植物莖、葉浸漬濾液,防治蚜蟲、紅蜘蛛等花卉害蟲。莖、花枝葉可入藥。性涼,味苦。有小毒。有拔毒泄火、涼血止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