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茉莉屬茄科鴛鴦茉莉屬常綠矮灌木,是華北夏季露天擺放和冬季室內布置的優良盆栽花卉。鴛鴦茉莉高50至100厘米,單葉互生,花大多單生,少有數朵聚生的?;ü诔矢吣_碟狀,有淺裂,花期4月至10月,單花開放5天左右。

花朵初開為藍紫色,漸變為雪青色,最后變為白色,由于花開有先后,在同株上能同時見到藍紫色和白色的花,故又叫雙色茉莉,其英文名之意為“昨天、今天、明天”,這形象地描繪出其花色的特殊變化。

鴛鴦茉莉,高50厘米至100厘米,單葉互生,花大多單生,少有數朵聚生的,花冠呈高腳碟狀,有淺裂,花期4月至10月,單花開放5天左右,初開為藍紫色,漸變為雪青色,最后變為白色,由于花開有先后,在同株上能同時見到藍紫色和白色的花,故又叫雙色茉莉。

形態特征:花單朵或數朵簇生,有時數朵組成聚傘花序?;ü诔筛吣_碟狀,有淺裂?;ü谥睆?cm~5cm,花萼呈簡狀,雄蕊和雌蕊座落在花冠中心的小孔上?;▎紊?~3朵簇生于葉腋。

高腳碟狀花,花冠五裂,花瓣鋸齒明顯?;ǔ鹾艜r為蘑菇狀、深紫色,初開時藍紫色,以后漸成淡雪青色,最后變成白色,單花可開放3至5天。花香濃郁,香味也不同于普通的茉莉花香。

鴛鴦茉莉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植株高70~150厘米,多分枝,莖深褐色,周皮縱裂。葉互生,長披針形,長5~7厘米,寬1.7~2.5厘米,紙質,腹面綠色,背面黃綠色,葉緣略波皺。花單生或2~3朵簇生于葉腋,高腳碟狀花,花冠五裂,初開時藍色,后轉為白色;芳香。花期5—6月、10—11月。

生長習性:鴛鴦茉莉原產于中美洲及南美洲熱帶,性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氣候條件。其耐寒性不強,生長適溫18—30℃,不宜低于10℃;喜半陰、通風的環境,室內栽培至少要有4小時的光照。

在充足的日照條件下開花繁茂;耐半蔭,耐干旱,不耐澇,不耐瘠薄。在華東、華北地區作溫室盆栽,要求基質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夏季經常補充礬肥水,才能使葉色濃綠光亮,枝茂花繁。

鴛鴦茉莉原產于中美洲及南美洲。其性喜高溫、濕潤、光照充足的氣候條件,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耐半蔭,耐干旱,耐瘠薄,忌澇,畏寒冷。生長適溫為18~30℃。

鴛鴦茉莉的養殖方法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

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

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

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盆栽后的養護管理

濕度:鴛鴦茉莉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0~8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

溫度:鴛鴦茉莉喜半陰、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強光直射,抗風力較差,清明前后移至室外向陽避風處培養。夏季置于通風涼爽處或遮光50%的蔭棚下管理,防止陽光直射,否則葉片易發黃、發焦。

由于它原產于熱帶地區,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秋季霜降前后移回室內培養,放置于光線較強處。

夏季: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在冬季: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鴛鴦茉莉喜歡半蔭環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給予充足的陽光,但在夏季要遮蔭50%以上。放在室內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后(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肥水:對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春、夏、秋三季是鴛鴦茉莉的生長旺季,要做好肥水管理。對于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干旱情況。

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復合肥(化肥),然后澆上透水。入冬以后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施肥:鴛鴦茉莉是喜肥的植物,要經常追肥和澆水,保證足夠的養分與水分。但是施肥要合理,施肥過多或施肥不當都會導致植株徒長,見葉不見花,或因肥多麗燒苗。因此,施肥要勤施薄施,視植物生長情況而定。

施肥可以用花生麩、蘑菇肥或營養土、復合肥混合施,花生麩與復合肥的比例為5:l。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一方面可以迅速提供養分給植物,另一方面又可以改良以前板結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施肥后一定要澆足水,澆透水,保持水分,以免肥傷,影響發芽。家庭盆栽可于生長季節每次花謝后,追施1次稀薄餅肥水或以磷、鉀為主的液肥,20d左右噴施1次0.2%的磷酸二氖鉀作為葉面肥,以利于植株營養生長和養分積累,促進開花。

澆水:鴛鴦茉莉喜濕潤,不耐澇。日常澆水應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夏季氣溫高,空氣干燥,除盆土澆足水外,每日用清水向葉面噴霧2-3次,并向其周圍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降低氣溫。冬季應控制澆水,保持盆土偏干。最好每次花謝后,待新梢長到75px左右時控制澆水,以促使花芽分化,以利于每月都開花。

修剪: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也可結合扦插對枝條進行整理。鴛鴦茉莉要適時修剪整枝,一方面是把原有的老枝、枯枝、干枝、病弱枝等徹底,以減少養分的消耗,防止植株老化;另一方面,保持優美株型,有利于發新芽。

在每次花謝后,及時剪去戰花,并將一些長的枝條剪去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促使萌發更多的分伎,使樹彤緊湊、美觀,以利下月開花多,在秋末最后一次花謝后,進行重剪,即每枝留2-3芽。其余剪除,并將瘦弱枝、內向枝、病蟲枝剪除,以利來年春季長勢旺、枝冠美、開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