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吐珠又名珍珠寶蓮,為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龍吐珠夏秋季節,頂生的白色花萼中吐出鮮紅色花冠,紅白相嵌,形如游龍吐珠,異常美麗,為常見的盆栽花卉。龍吐珠原產熱帶西非,在中國栽培歷史并不長,花形奇特、開花繁茂。
主要用于溫室栽培觀賞,可做花架,也有作盆栽點綴窗臺和夏季小庭院,全草可入藥。夏日似乎是白花的天下,樸實無華著稱的龍吐珠也是其中之一。作為南國奇葩的龍吐珠,其花皆屬苞片組成的棱形花萼,像一個個奶白色的“楊桃仔”。
在它尖端的裂口間,吐出五根絳紅的花兒,疏密勻稱地布滿在葉片之上,在夏季頑強地抗御酷暑,把蘊藏生命之火的紅珠,吐完一顆又一顆。一般盆栽因受剪枝的限制,植株長得很矮。其實它用屬半蔓性的藤本,枝條可以至一丈以上,可供公園或旅游基地砌作花籃、拱門、涼亭和各種圖案等造型,為游客增添雅興。
形態特征:龍吐珠為多年生常綠藤本,株高2~5米,莖四棱;葉對生,長圓形,長6~10厘米。聚傘形花序腋生;春夏開花,花甚美麗,萼白色較大、花冠上部深紅色,花開時紅色的花冠從白色的萼片中伸出,宛如龍吐珠,故名。
龍吐珠為柔弱的木質藤本植物,莖四棱。單葉對生,深綠色,卵狀矩圓形或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渾圓,葉脈由基部三出,全緣,有短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呈疏散狀,二歧分枝。
花萼筒短,綠色,裂片白色,卵形,宿存,花冠筒圓柱形,柔弱,5裂片深紅色,從花萼中抻出,雄蕊及花柱很長,突出花冠外,花期春夏 。果實肉質球形,藍色,種子較大,長橢圓形,黑色。龍吐珠花期3-5月。
生長習性:龍吐珠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半陰環境,不耐寒。越冬溫度應在15℃以上,長期低于10℃,可引起落葉至死亡。用播種或扦插法繁殖,種子壽命短,采后即播。龍吐珠的生長適溫為18~24℃,2~10月為18~30℃,10月至翌年2月為13~16℃。
冬季溫度不低于8℃,5℃以上莖葉易遭受凍害,輕者引起落葉,重則嫩莖枯萎。營養生長期溫度可以較高,30℃以上高溫,只需供水充足,仍可正常生長。而生殖生長,即開花期的溫度宜較低,約在17℃左右。龍吐珠土壤用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盆栽用培養土或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
龍吐珠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多在春季播種,龍吐珠的種子較大,播前可用溫水浸種12小時,采用點播法,株行距3×5厘米,在20-25℃環境下,10天即可出苗。3-4片葉時移植1次,待苗高10厘米時上盆,每盆1-3株。
第二年即可開花,播種可于每年的3~4月用淺盆播撒,溫度保持在24°C,10天可出苗,苗高十厘米時換盆移栽,第2年可開花。播種法不易成活,建議使用扦插法繁殖。
扦插繁殖:扦插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扦插可采用枝插、葉芽插、根插均可。枝插,可選擇健壯的一年生枝條剪成2-3節一段,保留頂端葉片并剪去1/2,插入素沙土中,在蔽蔭處養護,保持濕度,20天即可生根,35天后上盆定植;
葉芽插,取枝條上的側芽作為插穗,切取時帶1小段枝條,然后扦插在基質中,芽露出基質外面,遮蔭養護20-25天可生根,待葉芽萌發后上盆;根插,可結合換盆進行,將土壤上的根狀葡匐莖剪成8-10厘米的段作為插穗。基質應選用通透性好的泥炭、蛭石、珍珠巖、腐葉土或沙等,但以偏酸性為好。
扦插一般于每年5~6月進行,可選健壯無病枝條的頂端嫩枝,也可將下部的老枝剪成8~10厘米的莖段作為插穗。芽接是取枝條上的側生芽,帶一部分木質部,作為插穗。根插是根狀匍匐莖剪成8~10厘米長作插穗。
插床可用泥炭、珍珠巖、腐葉土、河沙和蛭石等基質,以春、秋季扦插最好,扦插適溫為21℃,插床溫度為26℃,對生根十分有利。插后3周可生根。如用0.5%~0.8%吲哚丁酸溶液處理插穗基部1~2秒,可生根快而多。
龍吐珠的病害防治:龍吐珠屬馬鞭草科,會生葉斑病,是半知菌感染所致。起初只是一個個小褐點兒,如不及時治療會產生大片的黑斑,葉片枯黃死掉。所以,一旦發現生病,應立即用百菌清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隔7-8天一次,連續2-3次,可基本痊愈。
主要蟲害有介殼蟲、白粉虱等,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至1500 倍液噴灑。對土壤偏堿而造成的葉片不能正常舒展,葉片失綠發黃,可用0.2%硫酸亞鐵溶液澆灌。對花葉病和真菌病,要及時清除脫落的病葉,加強通風,保持葉片干燥,可控制病情。
龍吐珠主要病害有花葉病和引起葉脫落的真菌病害,常見銹病、灰霉病和花葉病毒病危害。銹病用20%萎銹靈乳油400倍液噴灑,灰霉病和花葉病毒病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噴灑防治。龍吐珠蟲害有葉甲、刺蛾和介殼蟲危害,可用2.5%敵殺死3000倍液噴殺。
龍吐珠的文化背景
命名由來:在十八世紀中葉,英旅行行家科斯·湯姆森去非洲游歷,無意中看到許多黑膚姑娘,用龍吐珠花串成頸鏈,飾持胸前,一黑一白,反差強烈,引起莫大興趣,于是采得種苗帶回試種。當時植物學家認為他是第一個發現者,遂以他的名字命名。
到十九世紀末期,馬里開始經營這種花草,自行改名為“珍珠寶塔”,這比用人名確勝一籌。到了二十世紀初,龍吐珠進入荷蘭的國際花市,初時銷售量極少,有個華僑工人方福林針對花客喜愛吉祥的心理。
建議改用“龍吐珠”的花名來招徠顧客,立即受到老板的采納。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幾乎遠銷世界各地,他被提升為職員。此后,龍吐珠之名就流行全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