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林芋為天南星科喜林芋屬的蔓生植物,其葉形奇特多變,氣生根纖細密集,姿態婆娑,而且很耐陰,放置在室內,令人仿佛有進入熱帶雨林之感受,是目前很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較大型的觀葉植物。

栽培最廣泛的有兩有名的品種:一種是紅寶石喜林芋,它的葉片戟形,暗綠色,有紫紅光澤,長20-30厘米,寬10-18厘米;新梢為紅色,葉柄紫紅,嫩葉的葉鞘為玫瑰紅色莖枝粗壯,節上有氣生根。

另一種為綠寶石喜林芋,形態與前一種相似,但莖和葉柄、嫩梢、葉梢皆為綠色。這一屬的植物,常栽培的還有琴葉喜林芋、掌葉喜木芋、蛙葉喜林芋、絨葉喜林芋等,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形態特征:一種是紅寶石喜林芋,它的葉片戟形,暗綠色,有紫紅光澤,長20-30厘米,寬10-18厘米;新梢為紅色,葉柄紫紅,嫩葉的葉鞘為玫瑰紅色莖枝粗壯,節上有氣生根。

另一種為綠寶石喜林芋,形態與前一種相似,但莖和葉柄、嫩梢、葉梢皆為綠色。莖細,能自我支撐或攀緣,葉心形至卵狀心形,葉緣因種和品種的不同變化很大。其葉形奇特多變,氣生根纖細密集,姿態婆娑。

生長習性:此花草在氣溫25-32℃,相宜濕度在80%以上時生長最快,所以6-9月要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且每天要噴水1-2次,以增大濕度。但這段時間要避免陽光曝曬,適當給予明亮的散射光較好。

在生長期內,可根據它的長勢,或10天或半月左右施一次餅肥水或化肥。冬季要減少澆水,保持盆土稍濕潤,但水不能太冷,若能用微溫水擦去其葉面灰塵,則更能使葉面光亮青翠。

在室內或陽臺上,因空氣濕度較小,有條件的可制作一個大沙盤,使沙保持潮濕,將盆栽的喜木芋半埋入沙中,就可改善空氣濕度小的缺陷,更有利于其生長。喜高溫高濕和較蔭蔽的環境。

對光照要求不高,室內較暗處和春秋陽光下都能較好地生長。它不耐寒冷,冬季越冬溫度宜在10℃以上,喜歡生長在肥沃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中。喜林芋性較強健,掌握好溫度和濕度兩大因素就不難養好。

喜林芋的栽培技術喜溫暖,潮濕的環境,雖喜光,但怕陽光直射,耐陰。生長季節可經常澆水,向葉子噴水,每兩周施一次液體氮肥。生長適溫為20—28℃,越冬溫度應在15℃以上。每年春天換盆一次,盆土要求肥沃,含腐殖質豐富,且排水良好,否則會因盆中積水而使葉子發黃。

喜林芋盆栽基質以富含腐殖質且排水良好的壤土為佳,一般可用腐葉土1份、園土1份、泥炭土1份和少量河沙及基肥配制而成。種植時可在盆中立柱,在四周種3—5株小苗,讓其攀附生長。它喜高溫多濕環境,須保持盆土濕潤,尤其在夏季不能缺水,而且還要經常向葉面噴水;但要避免盆土積水,否則葉片容易發黃。

一般夏季每春天澆水一次,秋季可3—5天澆一次;冬季則應減少澆水量,但不能使盆土完全干燥。生長季要經常注意追肥,一般每月施肥1—2次;秋末及冬季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應停止施肥。

它喜明亮的光線,忌強烈日光照射,一般生長季需遮光50%一60%;但它亦可忍耐陰暗室內環境,不過長時間光線太弱易引起徒長,節問變長,生長細弱,不利于觀賞。

在室內擺放,高溫時節應避強光直射,低溫時節應移到明亮處接受柔和陽光,不可過于蔭蔽,使莖葉細弱暗淡失色。生長季節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并向棕柱上淋水增加濕度,每月追施一次稀薄肥水。入冬停肥控水,防避冷風直吹。每年春季翻盆換土。

喜林芋的養殖方法

黃葉原因:在土栽情況下,由于爛根而發生黃葉。無土栽培也會由于土傳染了病害,使植株帶菌產生爛根而引起黃葉。氣候條件不適宜。若冬季室溫低于10℃以下,長時間低溫會產生爛根和黃葉。

空氣濕度不適宜。如果花盆靠近暖氣、火爐或空調,空氣過于干燥也會使葉發黃,甚至枯死。光照不足。雖然紅寶石喜林芋不喜歡強光,但是長時間擺放在較暗的地方也會發生葉黃。長時間通風不良,環境缺氧造成葉黃。

冬季保溫不當,植株受冷風吹過,或夏季防暑降溫不當,高溫時間過長,也會造成葉片急性失水而干尖、黃葉。施肥不當。一是無土盆栽,澆營養液濃度過高造成葉黃;二是營養液PH值過高,也會嚴重缺鐵而造成黃葉。因此,發生黃葉后,應具體分析發生原因,而采取相應措施。

保鮮方法:適宜溫度。紅寶石喜林芋生長最適溫度為20~39℃,不能低于15℃,如長期低于10℃,葉片就會枯黃,根系腐爛。因此,冬季室溫必須保持在15℃以上。

適量水分:紅寶石喜林芋喜較高的空氣濕度,故在夏季或干旱季節,每天需向葉片噴灑2~3次水,以提高空氣濕度,平時需保持盆土濕潤。冬季澆水要見干就澆,但以偏干為好。

適度光照:因其耐陰性較強,可常年放室內光線明亮處,如長期放在過于陰暗的房間,新葉會變小,節間伸長,影響觀賞。冬季應將其放在朝南窗前,多接受光照。春秋兩季如將其移至室外遮蔭處養護一段時間。

再搬回室內,長勢會更加旺盛,色彩更加艷麗。適量養分。生長旺季每2周需施1次稀薄餅肥水,冬季結合澆水約2~3周施1次極稀薄餅肥水或復合化肥,這樣冬春季節植株仍能繼續生長,并能保持葉色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