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花是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氣微香,味淡。合歡花產中國東北至華南及西南部各省區。生于山坡或栽培。非洲、中亞至東亞均有分布;北美亦有栽培。

合歡花花絲粉紅色,莢果偏,是城市行道樹、觀賞樹。心材黃灰褐色,邊材黃白色,耐久,多用于制家具;嫩葉可食,老葉可以洗衣服;樹皮供藥用,有驅蟲之效。它還有寧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結胸悶、失眠健忘、滋陰補陽、眼疾、神經衰弱等功效。

形態特征:合歡花為二回羽狀復葉,總葉柄近基部及最頂一對羽片著生處各有1枚腺體;羽片4-12對,栽培的有時達20對;小葉10-30對,線形至長圓形,長6-12mm,寬1-4mm,向上偏斜,先端有小尖頭,有緣毛,有時在下面或僅中脈上有短柔毛;中脈緊靠上邊緣。

合歡花的頭狀花序于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花粉紅色;花萼管狀,長3毫米;花冠長8毫米,裂片三角形,長1.5mm,花萼、花冠外均被短柔毛;花絲長2.5cm。合歡花的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合歡花為溫帶、亞熱帶、熱帶樹種,對氣候和土壤適應性較強,喜陽光,不耐陰,生長適溫13~18℃,冬季能耐一10℃低溫,不耐嚴寒,不耐澇。合歡花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干旱、貧瘠土壤,適宜栽植在排水良好、土質疏松的沙質壤土中,其根具有根瘤菌,有改良土壤的能力。屬淺根性樹種,其萌芽力不強,不耐修剪。

合歡花的栽培技術

育苗方法:合歡在培育苗木生產中,常采用營養缽育苗法,首先需要配制營養土,可以采用坑塘泥土,或生草皮土經細篩篩后,與肥料混均進行配制。在配制營養土時加入適量微量元素、殺菌劑和殺蟲劑對土壤進行處理。

從而防止土壤有害生物對種子、幼苗所造成的危害,以保證苗木健康生長。在營養缽育苗時,一般選用南北行向,床距30~40cm,苗床寬度以1~1.2m為宜,營養缽裝滿營養土后澆1次透水,第2天即可進行播種,合歡營養缽育苗常用點播法,每缽可下種3~4粒,播種后覆土厚度1cm,并保持土壤濕潤。

移植方法:合歡苗育成后,需要進行移植,時間以春季為好,達到“隨挖、隨栽、隨澆”的要求。在移栽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根系,并做到小心細致,對于大苗移植必要時可撐桿或拉繩扶植,以防止被風刮歪或傾斜生長。

為保證成活,對苗木要進行處理,去掉側枝,僅留主干,定干高度根據不同栽植要求,靈活掌握,一般在3m左右,移栽大苗時要帶足土球,并設立支架,防風吹倒伏。栽后立即澆水,晚秋時可在樹干周圍開溝施肥1次,保證來年生長肥力充足。

移植后要適當增加澆水次數,秋季施足底肥,有利于根系生長和來年花葉繁茂。為滿足人們對合歡觀賞性的要求,每年冬末需進行修剪,去除病蟲枝、細弱枝,并對側枝適量修剪調整,以達到主干端正,樹姿優美的效果。

栽后加強管理,立即灌透水,促進傷口及時愈合,在日常澆水、施肥等管理過程中盡量減少創傷口。旱時澆水,雨后排澇,定期施肥,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能力。 

田間管理

陽光管理合歡花為喜光樹種,稍耐陰,所以在生長期要注意提供充足的陽光照射,但夏季光照過強時也要注意遮陰。溫度:合歡花喜歡溫暖的環境,但其抗寒能力非常強,在南方地區冬天是不需要移入溫室的。土壤:合歡花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石灰巖地壤土為佳。

水肥管理:合歡花耐干燥,不耐水澇,養護期間澆水不要過多,以免造成水澇,損傷根系。合歡花可以實行粗放管理,對水肥的要求不是很高,即使是貧瘠地區也可能生長的非常旺盛。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喜噪音以及灰塵,因此在養殖時需要在這上面把好關口。

合歡花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合歡花可采用種子播種繁殖,春秋都可播種,播前可用35℃溫水浸種24小時,淺盆穴播,覆土1--2厘米,以浸盆法給水,保持濕潤,在15--20℃條件下,經7--10天出苗,苗高5厘米時上盆。

采種時選健壯母株,加強管理,于結果期隨熟隨采,莢果成熟時會自動開裂。養護管理無特殊要求。一般土壤均可栽培,生長期需肥不多,施稀液肥2--3次即可,肥料不宜過多,以葉綠生長健壯即可。

勿使徒長,因為含羞草主要為趣味性觀葉花卉,以小型為好。合歡花的種植技術簡單,管理粗放。對氣候、陽光、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為佳,喜溫暖濕潤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