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乳花是多年生纏繞藤本。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和中南各省,生長在山坡灌木林下陰濕地區。多年生纏繞草本,根粗壯肥大,倒卵狀紡錘形,莖圓形,著生于莖上的葉較小,互生,有短柄。

花通常一朵生于枝端;花萼5裂,萼筒與子房結合;花冠藍綠色或淡黃色,鐘狀,雄蕊5枝,花絲基部稍膨大;子房下位,3室;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圓錐形。

形態特征:羊乳花的葉在主莖上的互生,披針形或菱狀狹卵形,細小,長0.8-1.4厘米,寬3-7毫米;在小枝頂端通常2-4葉簇生,而近于對生或輪生狀,葉柄短小,長1-5毫米,葉片菱狀卵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3-10厘米,寬1.3-4.5厘米,頂端尖或鈍,基部漸狹,通常全緣或有疏波狀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葉脈明顯。

羊乳花的花單生或對生于小枝頂端;花梗長1-9厘米;花萼貼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狀,裂片灣缺尖狹,或開花后漸變寬鈍,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3-3厘米,寬0.5-1厘米,端尖,全緣;

花冠闊鐘狀,長2-4厘米,直徑2-3.5厘米,淺裂,裂片三角狀,反卷,長約0.5-1厘米,黃綠色或乳白色內有紫色斑;花盤肉質,深綠色;花絲鉆狀,基部微擴大,長約4-6毫米,花藥3-5毫米;子房下位。羊乳花的花期7-8月,果期9月。

羊乳花的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羊乳屬直根系植物,根系發達,因此要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條件良好的土壤。參區可選擇參后地,以陰坡地最好,坡度小、土層厚、養分足、腐殖質含量高、光照適宜、土壤含水量適中,利于出苗,有利于根系生長。667m2施有機肥3000kg或施專用肥50kg。結合翻地、耙地將肥拌勻。可畦作,也可壟作。

種子處理:羊乳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當年采收的種子表皮呈綠色,有光澤,發芽率高達85%以上,隔年種子表皮呈淡褐色,無光澤,發芽率很低,僅能達到5%以下,不宜作播種用。播種前把種子浸入40-50℃溫水中。

充分攪拌,經過5-10min,手放入水中以不燙手或感覺與手溫相近時撈出,用紗袋裝好,用清潔涼水反復沖洗幾遍,把紗袋放在室內濕紗中保存,早晚再用40℃溫水洗一遍,5d后,打開紗袋,檢驗種子裂口與否,裂口即可播種。

播種育苗:育苗地以選擇砂壤土最好,稍有坡度以利排水,深翻約33cm,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5 000kg/667m2左右。作畦要根據地勢,地下水位高低決定床的高度,床面寬1.2m,長度自定。

播種時,垂直床面開溝,深1cm,按種子1份、細砂2份的比例充分拌勻,撒在溝中,溝距10-13cm,把床面都播完后,拿掃帚反復掃幾遍,再用水桶輕輕鎮壓一遍,覆上稻草,用細繩把稻草捆住,出苗后逐漸撒去覆蓋物,667m2用種量1kg左右。

苗期管理:苗高5cm要搭遮陽棚,以床面能透光為標準,用于遮陽的材料最好是黑松枝,苗高10cm要逐漸撤掉遮陽棚。床面要及時除草,并澆灌糞水幾次。

起苗及移栽:10月中旬開始起苗,從床下邊用鎬慢慢刨,刨出的苗分等級放好或捆成小把,在封凍前移栽,如果條件不成熟,第2天解凍后栽苗,可以用窖藏方法保苗,移栽地塊也要求作畦。

規格同育苗床,在床面開溝,深15-20cm,把苗按7cm間隔斜放,苗的芽頭向上,再覆土,以超過芽頭5cm為宜,溝的間距為20-30cm,667m2用苗約25kg左右。

田間管理: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除草、松土,但要防止芽頭露出地面,發現露頭要填土。保持床面濕潤,幼苗出土后及時澆水,苗長至15cm后,不用再澆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長至30cm要及時搭架。

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性,有利于打藥時操作。苗高3-7cm時,要追施稀糞水1次,667m2用量1200kg左右,夏季再追施1遍糞水,667m2用量1500-2000kg,封壟后不再追施糞肥。

采種采收:兩年生植株即大量產種,一般于果實臘黃未開口時隨熟隨采,避免果實裂口,種子落地。采后晾曬,每天翻幾次,待種子落出,去除雜質,曬干后儲存備用。播種后3a收獲,收獲時期為秋季霜后9月下旬或春季萌芽前4月上旬。

收獲方法:拔掉架棍,清除莖蔓雜草,割去地上部分,坡地從床的下端,平地從床的一端開始,以倒土的方式將根挖出,避免挖斷主根。收獲后要及時用水洗凈,刮皮,分出等級銷售,或曬干出售。

羊乳花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銹病和根腐病是羊乳生育期中的主要病害。銹病在雨季易發生,初期莖葉感病時,葉背發生黃褐色略突起的斑,其外圍有明顯的黃色暈圈,后期病斑破裂,散出大量孢子,葉片枯死。

于雨季前噴施粉銹寧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發病初期以粉銹寧1000倍液噴灑,7d一次,連噴3次。根腐病多危害在2a以上的植株,雨季發病重。除顯癥時,拔除病株,用1%石灰水澆灌。發病期用波爾多液噴布或灌根,7d一次,連噴數次,也可用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