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被稱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薔薇科。常綠或半常綠低矮灌木,四季開花﹐多紅色﹐偶有白色﹐可作為觀賞植物,可作為藥用植物,也稱月季花。自然花期5至11月,花大型,有香氣,廣泛用于園藝栽培和切花。
月季花種類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地被月季等。中國是月季的原產地之一。為北京市、天津市等市市花。紅色切花更成為情人間必送的禮物,并成為愛情詩歌的主題。自然花期5至11月,花成大型,有香氣,廣泛用于園藝栽培和切花。
月季為落葉灌木或常綠灌木,或蔓狀與攀援狀藤本植物。莖為棕色偏綠,具有鉤刺或無刺,但也有幾乎沒有刺的月季。小枝綠色,葉為墨綠色,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一般3~5片,寬卵形(橢圓)或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先端漸尖,具尖齒,葉緣有鋸齒,兩面無毛,光滑;
托葉與葉柄合生,全緣或具腺齒,頂端分離為耳狀。花生于枝頂,花朵常簇生,稀單生,花色甚多,色澤各異,徑4~5厘米,多為重瓣也有單瓣者;萼片尾狀長尖,邊緣有羽狀裂片;花柱分離,伸出萼筒口外,與雄蕊等長;
每子房1胚珠。有花中皇后的美稱。花有微香,花期4~10月(北方),3~11月(南方),春季開花最多,大多數是完全花,或者是兩性花。肉質薔薇果,成熟后呈紅黃色,頂部裂開,“種子”為瘦果,栗褐色。果卵球形或梨形,長1~2厘米,萼片脫落。
生長習性:月季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微帶酸性沙壤土最好。盆土疏松,盆徑適當、干濕適中,薄肥勤施,摘花修枝,防治病蟲,每年換盆。
喜歡陽光,但是過多的強光直射又對花蕾發育不利,花瓣容易焦枯,喜歡溫暖,一般氣溫在22~25℃最為花生長的適宜溫度,夏季高溫對開花不利。月季需日照充足,空氣流通,排水性較好而避風的環境,盛夏需適當遮蔭。
多數品種最適溫度白晝15~26℃夜間10~15℃。它較耐寒,冬季氣溫低于5℃即進入休眠。如夏季高溫持續30℃以上,則多數品種開花減少,品質降低,進入半休狀態。
月季的養殖方法
促花方法:月季花大花多,需肥多,故宜多施肥料,在萌芽前應施足有機肥。對于盆栽月季,應在早春換盆一次,盆土配方為:(壤土)5∶(腐葉土)2∶(腐熟糞)2∶(砂土)1,再加入少量菜餅,將其拌勻。
以后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追肥可用餅肥加磷肥漚制的液肥對水澆施,特別5月盛花后,應及時施肥,以促夏、秋開花。月季生長季節,應充分接受陽光,以每天保持光照8小時為宜,如作為室內觀賞,應于上午11時前搬入,下午4時前搬出,這樣接受中午前后的柔光,有利延長開花時間。
月季在33℃以上即處于半休眠狀態,在平均氣溫20~25℃時最有利于生長,因此,夏季應進行適當的遮蔭和多次噴水。降溫補濕,在生長季節最好在上午、下午各噴一次水,創造濕潤環境,促進花葉生長。
月季開花后應在花下第三個復葉以下剪掉,以促發壯實新枝,及早現蕾開花。修剪技術要點是:弱短枝先剪、高剪;健壯枝后剪、短剪,以促弱抑強,促其開花整齊。
長枝條修剪長度不宜超過1/2,避免腋芽萌發遲緩。此外每茬留花不宜過多,盆栽月季以3~5朵為宜,地栽月季視植株強弱而定。留花過多養分過于分散,花小且影響下茬花。
鮮切技術:月季應在溫度低、濕度大時采切。月季采切過早、往往采切后花朵不易正常開放。一般是在開花前1~2天采切。采切的時間與品種有關,通常有4~6片花瓣已松開花蕾時,即可采切。
有時發現,采切后的月季切花,花蕾還沒綻開,就過早地垂頭了,這種情況主要是蕾期采切過早,花萼還緊包著花蕾。最好在萼片同花瓣成90°時切取。剪切時枝條要有5個節間踞或更長一些的長度,但在枝條上至少要有兩個芽。
切下1小時后,插入水中吸水,然后按長度分級,10枝一束捆好,用玻璃紙包裝。月季切花保鮮期短,不耐長途運輸。采切后的月季如果不上市出售,應立即入低溫庫貯藏,貯藏的溫度為1~2℃,最好是插入水中進行濕貯。
濕貯的水質很重要,pH值低,對月季切花有利。注意不要把葉子也插入水中。盛花容器中的促鮮劑是由硫代硫酸銀和硫酸鋁組成的混合液。通常月季所有的瓶插保鮮液稱為康乃爾配方液。若要克服月季彎頸現象,可在保鮮劑中加入質量分數為360×10E-6的醋酸鈷。加外乙氨-甲酰磷銨可阻止紅月季切花爛變及早萎。
月季的繁殖方式
繁殖:大多采用扦插繁殖法,亦可分株、壓條繁殖。扦插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冬季或秋季的梗枝扦插為宜,夏季的綠枝扦插要注意水的管理和溫度的控制。否則不易生根,冬季扦插一般在溫室或大棚內進行。
如露地扦插要注意增加保濕措施。其以播種繁殖者,用于有性雜交育種。對于少數難以生根的名種,則用嫁接繁殖,其砧木以野薔薇為宜。如黃色系列品種。
管理:月季移植在11月至翌年3月之間進行,移植的同時可進行修剪,先剪去密枝、枯枝,再剪去老弱枝,留2~3個向外生長的芽,以便向四面展開;適當剪短特別強壯的枝條,以加強弱枝的長勢,夏季新枝生長過密時,要進行疏剪。
每批花謝后,及時將與殘花連接的枝條上部剪去,不使其結子消耗養料,保留中下部充實的枝條,促進早發新枝再度開花。月季喜需在開花前重施基花后追施速效性氮肥以壯苗催花,月季對水要求嚴格,不能過濕過干,過干則枯,過濕則傷根落葉。
嫁接:扦插為主,播種及組織培養等為輔。常用的嫁接砧木有:野薔薇、粉團薔薇、“白玉棠”(薔薇)等。露地栽種月季,應選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處所,除重施基肥外,生長季節還應加施追肥。
修剪是一項重要作業,除以休眠期修剪外,生長期還應注意摘芽、剪除殘花枝和砧木萌蘗溫室栽培主要以供應切花為生產目的,常按30cm×30cm株行距栽植,夜間保持15~17℃,白天21~25℃。月季盆栽,可供室內觀賞。其栽培管理要領是:盆土疏松,盆徑適當、干濕適中,薄肥勤施,摘花修枝,防治病蟲,每年換盆。
嫁接是繁殖月季時最廣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嫁接屬無性繁殖范疇,它是將兩個植物體部分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并像一株植物一樣繼續生長下去。嫁接組合中,上面的部位稱為接穗,承受接穗的部分叫做砧木。
有些月季品種數量少,花色動人,而自根苗根系較弱,生長極為緩慢,利用強健的砧木進行嫁接使得這些月季品種生長強健,抗病性增強。嫁接還可以真實地反映原品種的各種性狀,遺傳性和穩定性極強。
通過實踐觀察,嫁接后經過生長發育形成的植株從嫁接之日起至開出第一朵花,最快的只需23天,個別株還可提前1至2天開花,大部分嫁接株通常約需40至45天開花。由此可見嫁接與扦插相比,嫁接可將開花時間提前。
以北京地區為例:2012年6月15日,同日嫁接與扦插,嫁接株在7月25日前后約有20%左右即可開花,而扦插苗于9月20日前后甚至更晚才有10%左右開花。由此可見嫁接的優勢是很強的。當然嫁接繁殖操作復雜,技術要求較高。以下就嫁接繁殖的具體問題逐一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