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葉花月因截面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角;經(jīng)日曬葉片泛紅后也稱馬蹄紅。又名“吸財樹”。植株呈多分枝狀,莖圓柱形,表皮黃褐色或深綠色,葉互生,在枝頂密集呈簇狀生長。
肉質(zhì)葉筒狀,頂端呈斜的截面,截面大都呈橢圓形,略向內(nèi)凸,葉色翠綠,有蠟狀光澤,陽光充足時截面呈紅色,非常漂亮。因葉形奇特,色彩宜人,是理想的室內(nèi)小型觀葉植物。
形態(tài)特征:筒葉花月的植株呈多分枝的灌木狀,莖明顯,圓形,表皮黃褐色或灰褐色。筒葉花月的葉互生,在莖或分枝頂端密集成簇生長,肉質(zhì)葉筒狀,長4厘米至5厘米,粗0.6厘米至0.8厘米。
頂端呈斜的截形,截面通常為橢圓形,葉色鮮綠,頂端有些許微黃,有蠟狀光澤,冬季其截面的邊緣呈紅色,葉形奇特,色彩宜人,是理想的室內(nèi)小型觀葉植物。
生長習(xí)性:筒葉花月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干旱和半陰,不耐寒。除盛夏高溫時要避免烈日曝曬外,其他季節(jié)都要給予充足的光照。
筒葉花月的栽培技術(shù):景天科 青鎖龍屬 和燕子掌(玉樹)是同科同屬植物,可以參照玉樹的種植方法養(yǎng)護(hù)。因為屬于多肉植物,多水分的要求不高。土壤需要排水性良好的沙質(zhì)疏松壤土,干透再澆水。
剛剛定植的植株不要大量澆水。喜歡明亮的散射光線,不要在夏季的陽光下暴曬,否則植株變紅。冬季溫度不要低于10度,保持干燥。筒葉花月雖然好養(yǎng),易種但也有自己的脾氣、秉性,否則它也愛耍脾氣,輕則掉葉重則死亡。
筒葉花月喜疏松透氣的輕質(zhì)酸性土壤,如腐葉土、草炭土,也可以自己配制PH值要呈微酸性,忌直接用黏重土壤栽培。葉片雖有排堿功能,但長時間在堿性土壤中植物生長停滯,葉片失綠無光澤,易掉葉導(dǎo)致死亡,平葉澆水一定要保證水呈弱酸性,每月施一次全元素有機肥即可,鮮有病蟲害的發(fā)生。
筒葉花月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不耐陰,在半陰處也能生長,但葉片變得細(xì)長、松散,株形不夠豐滿、挺拔,觀賞效果欠佳,除夏季避免直曝外都可以擺放在朝陽的窗臺上,每周轉(zhuǎn)一次盆,充分接受陽光。平時盆土表面稍干即可澆水,短時間缺少萎蔫葉片可以恢復(fù),長時間缺水,葉片皺縮,既而脫落影響生長。
筒葉花月的繁殖方式:筒葉花月的繁殖一般采用砍頭法。砍頭全年都可以進(jìn)行,晾干傷口扦插在微濕的土壤等待發(fā)根就可以。
葉插繁殖:掰取植株中下部成熟健康的筒葉,基部略斜插入基質(zhì)中,大部分裸露在外面。這樣光合作用面積大,有利于快速生根并能防止或減少插葉腐爛,提高成活率。葉插基質(zhì)可選用沸水消毒后的粗砂。
可以插在花盆的的盆邊,充分利用其它花卉的葉片,來給最初的筒葉遮蔭,利用“花搭光”創(chuàng)造一個自然的散射光環(huán)境,減少插葉的水分散失。同時,務(wù)必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干燥誘導(dǎo)不出來根。
枝插繁殖:剪取健康粗壯的枝條做插枝,在剪取前要將下部葉片首先去除。剪枝后待傷口皺縮再扦插,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扦插時爛莖。如果基部出現(xiàn)腐爛,可剪去腐壞部分,晾干后再行扦插。扦插時機最好選在春、秋兩季,避開潮濕悶熱的的伏天和寒冷低溫的冬季。
壓條和高壓:這是利用母株莖上長出的氣生根接觸土壤的方法,是一種安全快速成型的方法,家庭少量繁殖時可以采用。可以用現(xiàn)今流行的育苗快做高壓。做法是將育苗塊用水浸泡,然后切開而又不全切開,包在長有氣生根的部位。
用深色或黑色塑料袋包好扎牢,有助于保溫吸熱和防止陽光灼傷根系,用注射器補水。為防止頭重腳輕,可設(shè)立支架保護(hù),后期補水時少量加入稀釋液肥即可。一般2~3個月可切離母株,當(dāng)觀察到有根系外露再切離,切口用硫酸粉、草木灰或煙灰涂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