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玉是可愛的多肉植物,墨西哥是虹之玉的原產地,喜歡通風的環境,在日照比較足的情況下整棵虹之玉會變成紅色,植株往上生長,多年老株枝干化后,要注意澆水,澆水過多會導致枝干腐爛。虹之玉肉質葉膨大互生,圓筒形至卵形,長2厘米,綠色,表皮光亮、無白粉,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轉為紅褐色,小花淡黃紅色。

形態特征:虹之玉葉片肉質,呈長橢圓形,約1厘米長,互生。花黃色,星形。在秋冬季節或強光照下,葉片部分或全部轉為鮮紅色。虹之玉葉尖處略呈透明狀,此時葉片紅綠相間,色澤鮮艷,如虹如玉,故又名虹之玉。

虹之玉為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株高10-20厘米,多分枝。肉質葉膨大互生,圓筒形至卵形,長2厘米,綠色,表皮光亮、無白粉,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轉為紅褐色,小花淡黃紅色。虹之玉主要以觀葉為主,它的葉子在秋天的低溫強陽光下會變成鮮艷的紅色,但是一般不開花,花期在秋季。

生長習性:虹之玉性喜溫暖,不耐寒。喜光照,有較強的耐旱性。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虹之玉耐寒,也不怕烈日暴曬,其葉色越曬越紅,因此盛夏不必遮光,而在半陰處生長的植株葉色翠綠光亮。

有時一盆虹之玉由于接受陽光照射的強弱及時間的不同,葉色會有紅有綠;新葉因光照時間較短,往往頂端為紅色,其他部分仍為綠色。喜溫暖及晝夜溫差明顯的環境。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在10℃至28℃之間均可良好生長。

虹之玉的栽培技術

栽培要點:虹之玉喜溫暖及晝夜溫差明顯的環境。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在10℃至28℃之間均可良好生長。秋冬季節氣溫降低,光照增強,肉質葉片逐漸變為紅色,因此栽培過程中人為降溫可提高觀賞價值。

冬季室溫不宜低于5℃。耳墜草喜光,整個生長期應使之充分見光。但夏季曝曬會造成葉片日灼,可適當遮光或半日曬,中午應避免烈日直射。耳墜草生長緩慢,耐干旱,因此不宜大肥大水。

應見干澆水且澆透,而冬季室溫較低時則要減少澆水量和次數。一般一個月施一次有機液肥。夏季注意保持通風良好。耳墜草生長較慢,一般栽培3年后株形開始散亂,因此應提前進行修剪。

土壤:將虹之玉種植在土質疏松、肥沃、排水通氣的土壤中,可用腐殖土、園林土及沙質土壤混合配制;

澆水:虹之玉對水分的需求較少,基本上每周澆水1~2次即可,虹之玉要遵循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氣溫較低的時候要適當的減少澆水量;

光照:虹之玉喜歡溫暖的環境,對光照需求相對較大,喜歡日照較強的環境,因此可以將虹之玉植株放置在明亮的客廳或者是養殖在陽臺都可以,溫度太高或者日照時間太長,葉子的顏色會變成綠色,因此如果不喜歡紅色的朋友們可以減少日照及放置在比較涼快的地方;

溫度:虹之玉適應溫度的能力比較強,晝夜溫差較多也利于虹之玉的生長,在10℃至28℃之間生長更加茂盛;

施肥:虹之玉對水分需求一般,基本上每個月施肥一次有機液肥,施肥的時候盡快避開枝葉以免導致枝葉腐爛。

虹之玉的繁殖方式:虹之玉通常采取扦插法,莖插、葉插均可。可利用虹之玉修剪下來的枝條,截成長5厘米的莖段,最好在陰涼處晾曬3天至5天,待切口處稍干后再插于苗床內。是從虹之玉莖上取下完整葉片(注意不要損傷葉片),放置3天后再扦插。此法繁殖系數大,適于大量繁殖,但成型較慢。

病害防治:虹之玉病害較少,偶爾會發生葉斑病和莖腐病。葉斑病主要是由于通風不良且空氣濕度較大引起的。可以使用內吸性殺菌劑進行防治。改善通風狀況是預防葉斑病的關鍵。莖腐病多是由于冬季環境過于潮濕引發的。應剪取植株上部健康莖段進行繁殖,同時避免冬季過多過頻澆水,保持盆土稍微干燥。

危害虹之玉主要是葉斑病和莖腐病,主要是由于不通風和澆水不注意導致的,出現葉斑病病癥時可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出現莖腐病病癥時可用百分之70的托布律600-1000倍液涂抹病斑或涂枝干,或用福美雙500倍液,效果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