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Cactaceae)是一種植物,也是墨西哥的國花。屬于石竹目沙漠植物的一個科。為了適應沙漠的缺水氣候,葉子演化成短短的小刺,以減少水份蒸發,亦能作阻止動物吞食的武器;莖演化為肥厚含水的形狀;同時,它長出覆蓋范圍非常之大的根,用作下大雨時吸收最多的雨水,目前仙人掌科的植物將近有2000種。

仙人掌科原產于北美和南美,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和亞伯達省向南的大部分地區,其南界達到智利和阿根廷。墨西哥的仙人掌種類最多。僅仙人棒屬(Rhipsalis)可能原產于舊大陸,分布于東非、馬達加斯加及斯里蘭卡。但許多學者認為本屬系從世界其他地方引入這些地區。

仙人掌花卉原產于南美和北美大陸,從北緯50度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到南緯50度的阿根廷圣克魯斯省均有它們的蹤跡。據有關資料介紹,從哥倫布1496年發現新大陸之后,在1540年,第一次由海員從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島嶼上將仙人掌帶進歐洲,1669年傳入日本。

在1840年英國出版的《植物學辭典》上記載了仙人掌栽培已達400種。當時的仙人掌花卉已由野生引種發展為人工栽培,通過園藝栽培,已經將原始野生的仙人掌改良成為特殊的觀賞花卉。

形態特征:仙人掌科原產于北美和南美,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和亞伯達省向南的大部分地區,其南界達到智利和阿根廷。墨西哥的仙人掌種類最多。僅仙人棒屬(Rhipsalis)可能原產于舊大陸,分布于東非、馬達加斯加及斯里蘭卡。但許多學者認為本屬系從世界其他地方引入這些地區。

仙人掌為肉質多年生植物。雖然少數種類棲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但多生活在干燥地區。仙人掌的莖通常肥厚,含葉綠素,草質或木質。多數種類的葉或消失或極度退化,從而減少水分所由丟失的表面積。

而光合作用由莖代行。僅熱帶的虎刺屬(Pereskia)和Pereskopsis屬,具備明顯的有功能仙人掌。根系通常纖細,纖維狀,根淺而分布范圍廣,用以吸收表層的水分。

仙人掌的栽培技術

室內栽培:仙人掌從野生到被廣泛移入室內栽培,它反映了城市居民選擇盆花品種的一種趨勢。因樓房面積有限、空氣比較干燥,培養大型或比較嬌嫩的盆花常常生長不好,只有選擇一些小型、耐旱、管理簡便而觀賞價值又高的品種最為適宜,仙人掌類植物正好符合這幾種要求。

室內盆栽仙人掌,以選擇小型、花多的球型種類為宜,栽培中不能認為這類植物耐旱,而忽略對它的正常澆水與施肥。室內栽培,可在窗臺上用鉛絲與塑料薄膜營造一個高溫、高濕的封閉式空間,大多數仙人掌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僅生長快而且色澤晶瑩。

盆栽用土,要求排水透氣良好、含石灰質的沙土或沙壤土。新栽植的仙人掌先不要澆水,每天用噴霧噴幾次即可,半個月后才可少量澆水,一個月后新根長出才能正常澆水。

冬季氣溫低,植株進入休眠狀態時,要節制澆水。開春后隨著氣溫的升高,植株休眠逐漸解除,澆水可逐步增加。每10天到半個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冬季不要施肥。

在一般的住宅條件下,充分利用空間,培養幾十盆各種各樣的仙人掌,布置一個小小的“仙人掌花園”并不困難。當春夏之交,窗臺上形形色色的仙人掌開放出琳瑯滿目的花朵,人們工作之余,在這樣的條件下休息,不僅可以消除疲勞,而且可以說是一種對自然美的享受。

仙人掌的繁殖方式:仙人掌的最常用的繁殖方法是扦插方法

扦插時間在正常條件下,以5~6月扦插最為適宜。有溫室的地方,全年均可進行?;|的配制仙人掌耐干旱、瘠薄,忌積水。因此,基質必須具有透氣性好、排水性能佳、能保持濕潤的特性,以蛭石、珍珠巖等為好。也可用4份粗河沙、壤土3份、腐葉2份和谷殼灰1份配制而成。

切取插穗從生長勢強、無病蟲害的母株上選取生長健壯、成熟的莖節作插穗。用無銹的刮刀從母株上切取插穗,每次切取前后,都要用酒精對刀具進行擦拭消毒。晾干插穗切取后的插穗不宜立即扦插,應先將其放在空氣比較干燥的室內晾上5~7天,待切口干涸、莖肉開始收縮后才扦插。

激素浸泡對生根困難的品種,用植物生長激素浸泡插穗基部,能大大提高成活率。方法是:用50~100ppmGGR(植物生長調節劑)溶液浸插穗基部半至一個小時,或用200毫升/升的萘乙酸溶液浸插穗基部4小時。對其他大多數易生根的品種進行扦插,可不進行激素處理。

扦插將插穗基部淺埋入基質內,切忌過深,造成腐爛。此時插穗難以直立(因其經晾曬已變軟),可以將它平置在基質上;也可用小木棒支撐,再用雙手輕輕壓緊插穗兩旁的土,使其與土密接。

插后管理一是水分管理。扦插時基質以濕潤為好,過干不易生根,可從盆邊少灌些水。但基質不能太濕,否則易導致插穗腐爛。生根前,要保持盆土始終處于潮濕狀態。

為減少水分蒸發,可用塑料袋覆蓋在盆上。一個月左右插穗會生根,這時應立即取下塑料袋。二是光照管理。生根前,防陽光暴曬,應置放在半陰處養護。生根后,水分和光照等方面可進行常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