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鳴玉為仙人掌科裸萼球屬,扁球,表皮草綠色,花為淺蠱狀,淡玫瑰紅色,產于玻利維亞。鶯鳴玉扁球,4cm高直徑10cm,表皮草綠色,棱8,被大瘤塊分割,瘤塊大2~3cm。

刺座有白色氈毛,刺6~7,細錐狀,1~2.5cm長,下部灰色,上部紅褐色。花為淺蠱狀(似香檳酒杯),直徑4cm,淡玫瑰紅色,花瓣中間有褐色條紋。鶯鳴玉表皮色彩淡雅,開花很美,刺粗而不散亂。

最難得的是在人工栽培下長勢良好,是一種適應性很廣的種類。溫室布置、展覽會陳列、組裝盆景、景箱園藝等都可以使用,擺放窗臺、案頭也很適宜。鶯鳴玉花期為秋季,花非常漂亮,也很大,潔白無暇,花期也很長。

鶯鳴玉的形態特征:鶯鳴玉為仙人掌科裸萼球屬,扁球,4cm高,、直徑10cm,表皮草綠色,棱8,被大瘤塊分割,瘤塊大2~3cm。刺座有白色氈毛,刺6~7,細錐狀,1~2.5cm長,下部灰色,上部紅褐色。

花為淺蠱狀(似香檳酒杯),直徑4cm,淡玫瑰紅色,花瓣中間有褐色條紋。鶯鳴玉的子房和花筒上生長有寬而鈍的鱗片,而花腋處光滑。花笠球屬和群嶺屬有類似的鱗片。但花笠球屬的花是鮮黃色或者紫色的,花筒較短,而群嶺屬的刺則在疣突之間的凹陷處。

鶯鳴玉的生態習性:鶯鳴玉喜陽光,花頂生,花托簡附很大的鱗片,但無毛和刺,色彩除少數種類外,大多不鮮艷但很雅致。鶯鳴玉為大陸性氣候,生長在干燥的地區,植被為草原,年雨量在500mm左右。生長季節盆土濕潤,夏季遮蔭,加強環境通風,冬季盆土干燥,光線充足,溫度不低于5℃。

鶯鳴玉的栽培技術

栽培要點:鶯鳴玉是少數比較適合半密閉狀態下栽培的種類之一,但培養土應疏松而肥沃,光線要充足,嫁接在量天尺上,初期長勢良好,但日久下部易老化,必須及時取下發根。

栽培時除非出現大的失誤才會導致其死亡,植株生長到一定大小就會開花。由于其原產地生長環境的不同,所以其各個種所需要的栽種環境以及養護條件也各不相同。

在有粘土和腐植土的混合土中能生長良好,有些種對于過量的水分很敏感,因此土壤需要透氣性好且較疏松。同時還需要注意,土壤需呈酸性,在堿性土壤中植株易發黃,而且看上去會有些枯萎干黃。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將花器放在pH值在4.5左右的水中浸泡。

鶯鳴玉適應半遮蔭的環境最適合。對那些著刺不密不多的種,在春季要特別注意遮擋正午的陽光,以免形成難看的灼傷痕跡。而在冬天那些產自阿根廷中部和西北福的種,而那些產自烏拉圭和巴西南部的種越冬則需要一定的溫度。

總的來說,鶯鳴玉能生根,長勢較好,那些分支生側芽的種通過其側芽便能很容易繁殖。但也經常通過播種來培育新種,大約3-4周就能長出幼苗;而有些種1-2年以后才開花,大部分種不能自己授粉,人工授粉后果實長勢良好。雜交種也較容易成活,但不如野生雜交種看起來漂亮,也不如后者容易養護。

鶯鳴玉的繁殖方式:鶯鳴玉繁殖采用播種、扦插和嫁接法繁殖。

播種繁殖:種子可自己授粉結實,在沒有種子的情況下,由于本種不會白行出仔球,必須切頂或挖“心”強制出仔球。鶯鳴玉盆土以草炭土2份、粗沙1份混合。生長季節盆土濕潤,夏季遮蔭,加強環境通風,冬季盆土干燥,光線充足,溫度不低于5℃。

鶯鳴玉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鶯鳴玉皮色彩淡雅,開花很美,刺粗而不散亂。最難得的是在人工栽培下長勢良好,是一種適應性很廣的種類。鶯鳴玉屬于十分值得栽培的種類,鶯鳴玉碩大的花朵及其形態各異的刺十分惹人喜愛。鶯鳴玉適合溫室布置、展覽會陳列、組裝盆景、景箱園藝等都可以使用,擺放窗臺、案頭也很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