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蓮屬天南星科的球根花卉,馬蹄蓮屬,為近年新興花卉之一,作為鮮切花市場需求較大,前景廣闊。由于馬蹄蓮葉片翠綠,花苞片潔白碩大,宛如馬蹄,形狀奇特,是國內外重要的切花花卉,用途十分廣泛。馬蹄蓮自然花期從11月直到翌年6月,一般很少有成熟的果實。
形態特征:馬蹄蓮為多年生草本,具肥大肉質塊莖,株高約1-2.50米。葉基生,具長柄,葉柄一般為葉長的2倍,上部具棱,下部呈鞘狀折疊抱莖;葉卵狀箭形,全緣,鮮綠色。馬蹄蓮花梗著生葉旁,高出葉叢,肉穗花序包藏于佛焰苞內,佛焰包形大、開張呈馬蹄形;肉穗花序圓柱形,鮮黃色,花序上部生雄蕊,下部生雌蕊。
馬蹄蓮果實肉質,包在佛焰包內;自然花期從11月直到翌年6月,整個花期達6個-7個月,而且正處于用花旺季,在氣候條件適合的地方可以收到種子,一般很少有成熟的果實。
生長習性:馬蹄蓮性喜溫暖氣候,不耐寒,不耐高溫,生長適溫為20℃左右,0℃時根莖就會受凍死亡。冬季需要充足的日照,光線不足著花少,稍耐陰。夏季陽光過于強烈灼熱時適當進行遮蔭。
馬蹄蓮喜潮濕,稍有積水也不太影響生長,但不耐干旱。馬蹄蓮喜疏松肥沃、腐殖質豐富的粘壤土。其休眠期隨地區不同而異。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北方栽培,冬季宜移入溫室,冬春開花,夏季因高溫干旱而休眠;而在冬季不冷、夏季不干熱的亞熱帶地區全年不休眠。
馬蹄蓮的無土養殖方法
品種選擇:馬蹄蓮常見的園藝品種有白柄種、綠柄種及紅柄種等。白柄種、塊莖較小,葉柄基部白綠色,長勢緩慢,佛焰苞白色,花期早,花數多,直徑1-2厘米的塊莖就能開花。
綠柄種塊莖粗大,葉柄基部綠色,生長勢旺,植株高大,花黃白色,花開遲,塊莖直徑要達5-6厘米以上才能開花。紅柄種生長勢中等,葉柄基部帶紅色,佛焰苞白色,花期介于白柄種和綠柄種之間。
另外,還有一些與馬蹄蓮同屬的常見園藝栽培種如銀花馬蹄蓮、紅花馬蹄蓮、黃花馬蹄蓮等。馬蹄蓮無土栽培形式主要有盆栽和槽培。盆栽一般選用植株矮小緊湊的白柄種、紅花馬蹄蓮和銀花馬蹄蓮,如以大型植株為目的,可選用植株高大的綠柄種或黃花馬蹄蓮。以收獲佛焰苞作為切花的馬蹄蓮,適宜采用槽培形式。
無土栽培系統:馬蹄蓮無土栽培系統主要由種植槽、滴灌系統、營養液池、水泵和供液定時器等組成。種植槽可用磚塊砌成,槽框寬80厘米,高20厘米,種植槽長度按大棚實際長度而定,一般要求不超過30-40厘米。
槽內先鋪一層塑料薄膜以隔離土壤,再放入15-18厘米厚的基質。適合切花馬蹄蓮無土栽培的基質有稻殼灰、鋸木屑按3:1體積比或采用珍珠巖與鋸木屑基質按2:1體積比混合基質。
滴灌系統可采用內嵌式滴灌帶,出水孔距離10厘米或20厘米,每條種植槽鋪2條。營養液池容積一般以1-2立方米為宜。水泵選擇要根據滴灌帶工作壓力及數量而定,一般3座大棚可用1臺功率為450瓦的潛水泵來進行供液。
種植:無土栽培馬蹄蓮可在8月下旬種植。選用健康無病、大小一致的種球,按15厘米株距定植在種植槽中。大小一致的種球,行距40厘米,種球插入深度為3-4厘米。定植后,在種球外側鋪設2條滴灌帶供液。
營養液管理:馬蹄蓮無土栽培營養液可采用下列的營養液配方:硝酸鈣800克、磷酸二氫鉀210克、硫酸鎂250克、硝酸鉀500克、硝酸銨30克、乙二胺四乙酸鐵鹽10克、硫酸錳2克、硫酸鋅1克、硼酸1.3克、硫酸銅0.15克、鉬酸銨0.1克。
在馬蹄蓮生長初期,營養液濃度可控制在 1.2ms/cm;生長中后期可適當提高到1.5ms/cm,整個生長期間,營養液pH值均要調到5.6-6.5。營養液供應量主要根據天氣情況與植株大小而定,一般一天供液2-3次,保證栽培基質層濕潤,槽底有一層淺水層即可。
毒性:馬蹄蓮花有毒,內含大量草本鈣結晶和生物堿,誤食會引起昏眠等中毒癥狀。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塊莖、佛焰苞和肉穗花序有毒。咀嚼一小塊塊莖可引起舌喉腫痛。
一位8歲的女孩因食花序而中毒,昏迷12小時、24小時后恢復。馬蹄蓮可藥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治燙傷,鮮馬蹄蓮塊莖適量,搗爛外敷。預防破傷風,在創傷處,用馬蹄蓮塊莖搗爛外敷。
馬蹄蓮有毒,禁忌內服。此植物全身有毒,誤食一點點都會引起嘔吐,但煮過后可以喂野豬,煮過的葉子可以治輕微頭痛,但藥用都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