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蓮,又名蔥蘭,為石蒜科多年生的常綠球根花卉。顧名思義它的葉子像蔥,蔥一樣的清秀碧綠,蔥一樣的亭亭玉立。蔥蘭原產美洲,江南地區最常見的地被植物。帶莖的全草又是民間的中草藥,有平肝、寧心、熄風的作用,可治小兒急驚風、羊角風、小兒肝熱。有消腫、散瘀的功效。蔥蘭的花語:初戀、純潔的愛。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粗約2厘米,高2.2厘米,基部生根,外皮膜質,淡褐色,秋后變黑褐色,膜質;小鱗莖在外層鱗瓣的腋內形成,常數枚集生,春時與老鱗莖同時萌生新葉,夏、秋亦不脫離母鱗莖,仍由同一的外皮所包裹。

葉2—4枚,線形,綠色,扁筒狀,干后扁平,長約30厘米,寬3—4毫米,先端鈍,下部7—10厘米擴大為膜質葉鞘筒,層層重疊成長7—8厘米的圓柱體。基部近肉質、即為鱗莖膜質外皮內層的鱗瓣。

花梗短,花莖中空,單生,花被6片,花冠直徑 4厘米至5厘米,花瓣長橢圓形至披針形。 多年生草本,株高20cm左右。地下具小而頸長的有皮鱗莖。葉基生,扁線形,稍肉質,暗綠色,花葶中空,自葉叢中抽出,花單生,花被6片,白色外被紫紅色暈,花期7-9月。蒴果近球形。

生長習性:喜陽光充足,耐半陰和低濕,宜肥沃、帶有黏性而排水好的土壤。較耐寒,在長江流域可保持常綠,0℃以下亦可存活較長時間。在-10℃左右的條件下,短時不會受凍,但時間較長則可能凍死。蔥蘭的習性有點特殊,雖然喜光,但卻耐半陰。

如果光線太強,很容易將其曬 壞,不利于其生長發育,在半陰的環境下卻能生長良好,如在高大的樹陰下或者在高墻的陰面種植較好。同時它還喜溫暖,但也有較強的耐寒性。喜濕潤,耐低濕。喜排水良好、肥沃而略黏質的土壤。

蔥蓮的繁殖方式:蔥蘭以分株和播種為主,但要達到春季栽種下半年開花,分栽鱗莖把握最大。蔥蘭極易自然分球,分株繁殖容易。

蔥蓮的水養蔥蘭:蔥蘭還可在水箱中栽種,長出葉片鮮亮。進入8月份,株高已達30 多厘米,這時可抽出幾十個花莖,到9月下旬,開出白花。令人稱贊的是,這些花朵均位于水面以下,透過明亮的水體,襯托出晶瑩潔白、高低錯落的蔥蘭花。

水養蔥蘭的具體方法是:準備幾個長90厘米、高50厘米、寬35厘米的玻璃魚缸。于4月初在裝好土的、高4厘米至5厘米長形或圓形的白塑料袋或淺瓷盆內,將充實的蔥蘭鱗莖按株行距2厘米至3厘米的位置擺開,根系要舒展,用黏土壓住根部。

填土至與鱗莖上部平,輕輕將土壓實,上面蓋上一層0.5厘米的粗沙,最后用卵石塊隔開鱗莖。栽好后,將盆沉在水槽或水池中,輕輕左右擺動,沖去表面沾上的浮泥后,放入已裝水的魚缸中。魚缸中的水不要過滿,以缸高的4/5為宜。為了增加情趣,缸內還可放養一些小型熱帶魚。

蔥蓮的園林用途:栽培供觀賞,蔥蘭多用于地被植物,可用于花壇鑲邊、疏林地被、花徑。葉翠綠而花潔白,盆栽裝點幾案亦很雅致。作盆栽栽培管理粗放。蔥蘭是江南園林綠化中常見的地被植物。

適合花壇、花徑和草地中成叢栽植,也可盆栽供室內觀賞。蔥蘭四季常青,相對馬尼拉草坪的有黃葉期,蔥蘭郁郁蔥蔥的很可愛。相貌平平的它在人們眼里與草沒有什么兩樣,只有當花季來臨它靜靜綻放的時候,令所有見到它的人為之動容,為之驚呼。

植株低矮整齊,花朵繁多,花期長,常用作花壇的鑲邊材料,也宜綠地叢植,最宜作林下半陰處的地被植物,或于庭院小徑旁栽植。蔥蘭是一種很常見的植物,校園里的花壇、公園里的綠化帶都能看到它纖瘦的身影。

它看似柔弱卻耐寒力極強,在-10℃的低溫下也不會受凍。進入寒冷蕭條的冬季,面對滿地落葉,同伴小草已萎靡枯黃的情景,它仍倔強得讓植株保持翠綠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