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巖桐的引種主要在20世紀30年代,由在南京的金陵大學農學院和中山陵園紀念植物園從美國引進。新中國成立后,各地植物園才正式引種試種。直到90年代才有小批量生產,至今還沒有形成規模。
大巖桐生長期喜溫暖、潮濕,忌陽光直射,有一定的抗炎熱能力,但夏季宜保持涼爽,23℃左右有利開花,1-10月溫度保持在18-23℃;10-翌年1月(休眠期)需要10-12℃,塊莖在5℃左右的溫度中,也可以安全過冬。
形態特征:大巖桐為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地上莖極短,株高15-25 cm,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葉對生,肥厚而大,大巖桐卵圓形或長橢圓形,有鋸齒;葉脈間隆起,自葉間長出花梗。
花頂生或腋生,花冠鐘狀,先端渾圓,5-6淺裂色彩豐富,有粉紅、紅、紫藍、白、復色等色,大而美麗。蒴果,花后1個月種子成熟;種子褐色,細小而多。
生長習性:大巖桐生長期喜溫暖、潮濕,忌陽光直射,有一定的抗炎熱能力,但夏季宜保持涼爽,23℃左右有利開花,1-10月溫度保持在18-23℃;10-翌年1月(休眠期)需要10-12℃。
塊莖在5℃左右的溫度中,也可以安全過冬。生長期要求空氣濕度大,不喜大水,避免雨水侵入;冬季休眠期則需保持干燥,如濕度過大或溫度過低,塊莖易腐爛。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
大巖桐的栽培技術
適宜的溫度:大巖桐生長適溫為1-10月為18-22℃,10月至翌年1月為10-12℃。冬季休眠期盆土宜保持稍干燥些,若溫度低于8℃、空氣濕度又大,會引起塊莖腐爛。
適當遮光:大巖桐為半陽性植物,喜半陰環境。故生長期間要注意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環境也不可過于干燥。在夏季,高溫多濕,對植株生長不利,需適當遮蔭,要放置在蔭棚下有散射光且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否則極易引起葉片枯萎。供水應根據花盆干濕程度每天澆1-2次水。
適當施肥:大巖桐較喜肥,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質土壤,從葉片伸展后到開花前,每隔10-15天應施稀薄的餅肥水一次。當花芽形成時,需增施一次骨粉或過磷酸鈣。
花期要注意避免雨淋,溫度不宜過高,可延長觀花期。開花后,若培養土肥沃加上管理得當,它又會抽出第二批蕾。花謝后如不留種,宜剪去花莖,有利繼續開花和塊莖生長發育。大巖桐葉面上生有許多絲絨般的絨毛。因此,施肥時不可沾污葉面。否則,易引起葉片腐爛。
大巖桐不耐寒:在冬季,植株的葉片會逐漸枯死而進入休眠期,此時可把地下塊莖挖出,貯藏于陰涼(溫度不低于8℃)干燥的沙中越冬。待到翌年春暖時,再用新土栽植。塊莖可連續栽培7~8年,每年開花兩次。老塊莖需淘汰更新。
土壤:盆栽大巖桐,常用腐葉土、粗沙和蛭石的混合基質。
品種選擇:若想使大巖桐多開花,首先應選擇那些開花繁多、株型矮壯、抗病力強、生長迅速、管理容易的進口雜交一代優良品種做母株,單瓣品種較重瓣品種開花更多。
育苗一般采用播種法。出苗后,要及時加強日常管理,并留意其中同時具有三枚子葉的小苗,這樣的實生苗開花往往會更多,而且具有遺傳性,可以通過無性繁殖來加以利用。
打頂催芽:傳統栽培大巖桐,一般多做小品式獨本栽培,這種栽培方法一般是盆小花少,難以達到“花團錦簇”的觀賞效果。要想改變這一狀況,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抹頂摘心,促發更多的側枝,這樣才會開出更多更好的花來。
在一次栽培過程中,曾有栽培者意外地發現一株小苗不知不覺間競長成兩個側枝(當時疑為蟲害所致或外力所傷),結果在很小的盆中同時丌出了16朵花之多。所以摘心宜早不宜遲,及早摘心有利于早日成型、開花。摘心后,及時選留2~3個高矮一致、位置適中的新芽。
加強肥水:傳統栽培大巖桐所用花盆實在太小,雖然也可根據長勢繼續使用口徑12厘米左右的小花盆,但最好的辦法還是及時換入更大的花盆(如口徑15~16厘米)中,以滿足其生長需要。
新根遇新土,長勢會更旺,而打頂后的大巖桐由于枝繁葉茂,需肥量大,要及時追肥育壯,最好是隨水澆施。此外,還可葉面噴肥,其濃度不能超過2~3%。。據同行介紹,他將一盆未經任何打頂的大巖桐,用“卉友”牌速效肥定期噴施,也同時開出7朵花,美不勝收。
虹吸取水:大巖桐葉片肉質,表而密布絨毛,澆水時很容易弄臟葉片,導致葉片局部腐爛,成為眾病菌侵染的目標。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應利用虹吸原理,通過花盆底孔取水和供肥。
這種辦法的最大好處,不僅是能有效地防止搞臟葉片,而且可使肥水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管理上十分方便。實踐中還發現,葉片上滯留水分也并非絕對不可以,只要是清水,或偶爾含有少量無機肥(含量不超過噴施濃度,即2—3‰),即使留在葉片上也無妨。事實上,熱病們經常用清水噴洗葉片,并無大礙,生長更好。
栽培基質:為了促進大巖桐多開花、開好花,必須養好根系。大巖桐根系纖弱,呈毛細狀,不耐水漬和粘重土。栽培用土應選用疏松透氣利水的栽培介質。
如腐葉土、珍珠巖、泥炭、鋸末(已腐熟)、蛭石、松針、種菇廢料(已腐熟)等,肥料可用麻醬渣(已腐熟)、禽糞及復合肥等。播種用土,以素土較好,如泥炭和蛭石等。尤其是苗期,肥分越少越好,以免出現肥害(可以通過淡肥勤施的方式來完成)。
適當遮蔭:傳統栽培大巖桐多進行遮蔭養護,其不足之處是容易造成植株徒長、細弱。所以有資料介紹,將其置于陽光下,在不引起葉片灼傷的情況下,充分滿足其對光照的需求,可促株型矮壯,節問密實,開花更多。
但許多栽培者在實踐中發現,過分追求光照,而不考慮光照強度,葉片會出現生理性黃化,遠不如遮蔭環境下葉片碧綠光潤,生機盎然。栽培者都認為凡事要從實際出發,首先還是要適當遮蔭,在不影響正常生長的情況下,稍稍加強光照,以保證其順利安全度夏和正常生長。
開花處理:大巖桐開花時,如果花朵四周的葉片妨礙花的開放,可根據需要剪掉其中部分葉片或將相關葉片剪掉半張,使花朵全部集中開放于植株頂部,形成一團花束。
安全越冬人冬以后,將大巖桐種球(塊莖)保留一段無葉莖干(約3~4厘米長)并及時沙藏,保持溫度不低于5℃。越冬期間,沙上不能太濕,以防球莖腐爛。如沙土過干,應酌情噴灑少量清水,以防塊莖干癟。
待到春暖花開時節,球莖發出芽來,根據需要酌情選留2~3個位置適當、高矮協調且飽滿健壯的新芽,隨之挖出種球移栽上盆,進入正常養護。經過上述方法栽培的大巖恫,最多可一次開出18朵花。其中,一株用口徑12厘米花盆栽培的大巖桐,株高不逾15厘米,僅2個分枝,即同時開出16朵花來,花團錦簇,甚為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