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風信子(拉丁名: Muscari botryoides Mill)又名藍壺花、葡萄百合,葡萄麝香蘭,藍瓶花,葡萄水仙 ,是從歐洲引進的優良觀花地被,為百合科藍壺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小鱗莖卵圓形,葉絨狀披針形,叢生,植株矮小。花莛高15至20厘米,頂端簇生10至20朵小壇狀花,整個花序猶如藍紫色的葡萄串,秀麗高雅。
葡萄風信子是從歐洲引進的多年生草本優良觀花地被植物,為小型花卉球根植物。葡萄風信子是觀賞性較強的多年生花卉,它植株低矮整齊,花序端莊,花姿美麗,色彩絢麗,在光潔鮮嫩的綠葉襯托下,恬靜典雅。
是早春開花的著名多年生花卉。葡萄風信子是優良的觀花植物,有很好的觀賞效果,布置在家居中也顯得非常小清新,讓家居充滿靈動感,如果你也喜歡葡萄風信子,那就可以嘗試著進行種植。
形態特征:為百合科藍壺花屬小型球根花卉。有皮鱗莖卵圓形,白色。葉基生,半圓柱狀線形,肉質,暗綠色,邊緣常內卷,長15—30cm,寬0.6cm左右。株高15~30cm,地下為鱗莖,外被白色皮膜,球徑1~3cm,高約1.5cm。花期3~5月。
花筵直立,高15--20厘米,頂端簇生14-25朵小球狀花,花莖自葉叢中抽出,圓筒形,長約15cm,上面密生許多串鈴的小花,花梗下垂,花有青紫、淡藍、藍紫色,有白粉等。小花多數密生而下垂,花冠小壇狀頂端緊縮,花藍色或頂端白色,并有白色、肉色、淡藍色和重瓣品種。常見品種有白花品種、淡藍花品種和肉色品種。
生長習性:原產中歐,荷蘭栽培較多。性喜溫暖、涼爽氣候,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喜光亦耐陰,耐寒力也較強。適生溫度15℃至30℃,宜于在富含腐殖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上生長。夏季休眠,冬季葉片常綠,抗寒性較強,在北京地區僅葉端枯黃。
耐寒性較強,在我國華東及華北均可露地栽培越冬。初夏宜涼爽,亦耐半陰。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鱗莖在夏季有休眠習性,9月下旬萌發出土,花期3-4月。5月地上部枯萎進人休眠期。
葡萄風信子在種球收獲時( 6 月底) ,種球中已經開始了花芽分化,這與郁金香、水仙等球根花卉不同,郁金香、水仙等的種球收獲時處于休眠狀態,只有休眠解除后, 種球頂芽才能開始葉芽分化和花芽分化。相比之下, 葡萄風信子的花芽分化時間比較早,即在種球收獲前,地上植株還沒有枯萎時,種球中已經開始了葉芽和花芽的分化。
葡萄風信子的繁殖方式:葡萄風信子一般采用播種或分植小鱗莖繁殖。種子采收后,可在秋季露地直播,次年4月發芽,實生苗3年后開花。分植鱗莖可于夏季葉片枯萎后進行,秋季生根,入冬前長出葉片。
葡萄風信子適應性強,栽培管理容易,隨時可移植,亦能用于冬季促成栽培。8月底將鱗莖放入6℃至8℃的冰柜內冷藏50天,然后取出置在冷室通風處,12月初用種菊花的花盆栽植,每盆放8至12個種球。在15℃至25℃養護,元旦、春節便能開花,可作為室內垂吊盆花。可作是良好的林下地被花卉,也適于盆栽觀賞為室內垂吊盆花。
常用分球和播種繁殖:鱗莖分生力強,繁殖系數為10, 9月中旬進行分球,栽植深度為球高的2-3倍,每隔2一3年分球一次。播種繁殖春、秋均可,發芽適溫為20-25 ℃,播后30-50天發芽,生長1年后挖出休眠小鱗莖分栽,播種苗培育3年成為種鱗莖后才能開花。
葡萄風信子的文化背景:葡萄風信子晶瑩剔透,卻有一段和風信子一般的凄美愛情故事,正如花語中的悲傷一樣,令世人不能不為之扼腕嘆息。也正因這些悲傷的故事,讓更多的人迷戀葡萄風信子的美。
傳聞,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是真的存在著天帝及各路天神,而他們就居住在我們頭頂上的那片天上。在天上,居住著一位美麗的串鈴仙子。她在訪問人間界的時候,卻與人間界的王相戀了,并且,他們承諾永遠在一起。
但天帝始終不能允許仙子與凡人相戀,于是,天帝便讓月老為人間界的王安排了一個妻子。不久之后,王就順從了天意般的與那女子相戀了,而忘記了與串鈴仙子曾經的誓言,忘記了自己對串鈴仙子的承諾。
當看見這后,串鈴仙子雖不相信,卻也在心中狠狠地嘲笑自己,也是那樣無奈。于是,串鈴仙子為了看清這一切便下界輪回,從此串鈴仙子的命運便在一世一世的不斷輪回中,只為看清王是否真是那般的負心,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