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月季,拉丁學名:Morden cvs.of Chlimbers and Ramblers,薔薇亞科藤性灌木,干莖柔軟細長呈藤木狀或蔓狀。本身無攀緣器官,需人工進行搭架或綁扎,牽引向上,高可達3~4m,花單生或聚生,花莖5.5~13.0cm,花型各異,花色多樣,花期較長,可三季開花,且成簇花開放時散發濃香。
藤本月季性喜陽光,光照不足時莖蔓細長弱軟,花色變淺,花量減少。喜溫暖背風、空氣流通的環境。適合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中生長,土壤過濕,則易爛根。
形態特征:藤本月季為落葉灌木,呈藤狀或蔓狀,姿態各異,可塑性強,短莖的品種枝長只有1米,長莖的達5米。其莖上有疏密不同的尖刺,形態有直刺、斜刺、彎刺、鉤形刺,依品種而異。
花單生、聚生或簇生,花莖從2.5厘米至14厘米不等,花色有紅、粉、黃、白、橙、紫、鑲邊色、原色、表背雙色等等,十分豐富,花型有杯狀、球狀、盤狀、高芯等。花色有朱紅、大紅、鮮紅、粉紅、金黃、橙黃、復色、潔白、鑲邊色、原色、表背雙色等等,十分豐富,花型有杯狀、球狀、盤狀、高芯等。
生長習性: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日照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風的環境,盛夏需適當遮蔭。多數品種最適溫度白晝15~26℃夜間10~15℃。較耐寒,冬季氣溫低于5℃即進入休眠。
如夏季高溫持續30℃以上,則多數品種開花減少,品質降低,進入半休狀態。一般品種可耐-15℃低溫。要求富含有機質、肥沃、疏松之微酸性土壤,但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寬。
空氣相對濕度宜75%~80%,但稍干、稍濕也可。有連續開花的特性。需要保持空氣流通,無污染,若通氣不良易發生白粉病,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等均對月季花有毒害。
藤本月季的栽培技術
澆水施肥:藤本月季在整個生活期中都不能失水,從萌芽到放葉、開花階段,應注意供應充足水分。尤其是在花期需水特多,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花朵肥大、鮮艷。進入休眠期后,需水相對減少,應適當控制水分。
由于藤本月季開花多,需肥量大,所以在冬季休眠期應施足底肥。生長季應及時施肥,一般在五月盛花后追肥,以利夏季開花和秋季花盛。秋末應控制施肥,防止秋梢過旺而受到霜凍。春季開始展葉時,由于新根大量生長,注意不要使用濃肥,以免新根受損,影響生長。
光照溫度:藤本月季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土壤較為適宜。它性喜溫暖、日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最佳生長溫度為15-25℃,低于5℃開始休眠,高于33℃花質較差;
光照不足時莖蔓變細弱,花朵變小,花量減少,花色變淡;不耐積水,若長期排水不良,會造成生長不好,易爛根。喜肥水,在肥水豐富的條件下,枝葉茂盛,花盛色艷;
反之,花朵變小,花色轉淡。有很強的耐旱、耐寒和抗病蟲害能力,根系發達,長勢強壯,枝條萌發迅速,分枝力強,再生力好,每株年萌發主枝7-8個,每個主枝又可萌發若干側枝。
整體修剪:藤本月季具有較長的藤蔓,令其自由生長,不但不成形,而且影響生長及開花,故需依附在某預制支撐架上生長。因此,整形修剪的任務之一,就是根據園林造景的需要,讓其在預先安排的支撐架上良好生長,以形成獨特的觀賞造型,達到理想的景觀效果。
在移栽前,首先要疏去衰老枝、細弱枝、傷殘枝、病蟲枝,掘苗后還要對根系進行修剪,把老根、病根剪除,將傷根截面剪平,以利愈合。苗木定植后一般需進行一次較強的修剪,常在枝條近部10cm處剪截,先養好根系,以后才能抽生枝條。
花期控制:藤本月季在中國南北不同區域均宜栽植。華北地區一般3月中旬開始萌芽,3月下旬展葉,5月中旬初花,多花品種可重復開花至11月中旬,霜凍后逐漸落葉。多花品種第一次花后結實,果實到11月份變為橙色或紅色。
藤本月季的病害防治:藤本月季常有病蟲危害,應加強防治,重點以防為主,做到及時檢查預報、綜合防治,應加強養護管理,增強植株的自身抗性。藤本月季春秋2季常有蚜蟲危害嫩梢葉,生長季有葉蜂咬葉呈圓孔型,可噴樂果等藥防治。
6、8月葉面易發生黑斑病,7、8月高溫多雨時最重,易引起落葉,此病以防為主,于春暖時節連續3周,每周噴1次波爾多液200倍液或石硫合劑200倍液進行預防。發病時應每周噴1次托布津800倍液或退菌特400倍液,收集并燒除病葉。
雨季易患白粉病,引起落葉,應在萌芽前噴石硫合劑防治,發病時,從發病初期開始,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或用代森鋅800倍液,或等量的波爾多液,連續噴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