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葉草是車軸草屬植物(包括三葉草屬和苜蓿草)的稀有變種,也有五葉以上,最多是十八葉。在臺灣,“四葉草”普遍所指的是四葉的酢漿草。在西方認為能找到四葉草是幸運的表現。

在日本則認為會得到幸福,所以又稱幸運草。四葉草會被賦予這些意義是因為其非常珍罕性,大概一萬株三葉草中只會有一株是四葉的(一說為十萬株才有一株)。

四葉草的形態特征:四葉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60厘米;莖直立,少分枝,具4角棱,無毛,僅在節上具一環白色剛毛。葉紙質,6-10片輪生,倒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1.5-6.5厘米,寬4.5-17毫米。

在下部的較小,長6-15毫米,寬3-5毫米,頂端短尖或漸尖,或鈍而有短尖頭,基部漸狹,沿邊緣和有時在下面沿脈上具短的、向上的剛毛或在兩面被稀薄緊貼的剛毛,1脈,無柄或具極短的柄。

傘房花序式的聚傘花序頂生,長達9厘米;苞片在花序基部4-6片,在分枝處常成對,最小的長1.5-2毫米,披針形;花直徑3-7毫米;花梗長2-3毫米,與總花梗均無毛;花冠白色或藍白色,短漏斗狀,長約4.5毫米,花冠裂片4,長圓形,長2.5毫米,比冠管長;

雄蕊4枚,具短的花絲;花柱短,2深裂,柱頭球形。果爿雙生或單生,球形,直徑約2毫米,密被鉤毛;果柄長約4毫米。莢果褐色,矩圓筒形,長21~27毫米,闊約3~4毫米,多數有種子。四葉草花期5-7月,果期8-9月。

四葉草的生態習性:四葉草喜陽、喜濕,生命力強,截一段栽種可長出新的一株;夜間,四張葉子會緊閉在一起,次日太陽升起前再開放,看來它懂人性!四葉草生于山地林中或灌木叢林,海拔1580-2800米。

喜濕潤,較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在土壤深厚、地勢平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生長最佳。耐踐踏,適宜修剪,莖匍匐生長,但不易折斷。盆栽一段時間后四葉草會變。

生長不如盆栽前,葉也會變的稀疏、細小,施肥收到的成效也小;如果發現上述情況可能是盆栽土里有蟲(可能是白色),建議換土,否則有可能病死!最好還是放栽野外為好,難種植!

四葉草一年一次的輪回;在每年的七月到九月之間枯萎,三葉草有種子在適合的環境下可以再長出新的幼株,而四葉草是沒有種子的,也只有在一千萬株傳統的三葉草中尋找。即使找到也難以避免她的離去!她的珍貴亦在此!

四葉草的作用用途

1、植物標本:干舊報紙或草紙,透氣標本夾,固體氧化銅,50%的冰醋酸。四葉草植株保綠標本:采集標本時,需要采集典型的,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我們四葉草都是精選勻稱、碧綠、有一定生長期的的四葉草,這樣制作成的才會是適合珍藏的精品。

2、藥品的配制:將固體氧化銅倒入一定比值得的冰醋酸溶液中,按一定的比例(具體保密)隔水加溫,至氧化銅和醋酸形成醋酸銅溶液,呈藍色方可,將醋酸銅溶液過濾后倒入廣口瓶內保存,使用時兌入一倍的蒸餾水成保色液。

3、加溫保色:將保色液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后,將洗凈和整理后的植物放入,視葉片質地情況確定時間,葉片較薄和柔嫩的只需煮幾分鐘,葉片厚而堅實的需煮長一點時間。

葉片的變化是:綠色→黃綠或褐色→綠色后,將標本取出,用清水洗凈。(注:如果配置的保色液的比例不合適或者加熱的時間沒有控制好,會使煮出來的四葉草的標本發黃,甚至煮壞四葉草)

4、壓制干燥:將標本整理好后,進行壓制干燥。每份新鮮的標本用舊報紙或草紙夾住,對有些植物葉片背腹面具有明顯特征,可以把一部分葉片翻過來。標本夾好后,放入透氣的標本夾里用繩子扎緊,上面用重物壓緊;第二天進行整理標本并換上干的舊報紙或草紙,經過幾天后,將壓制好了的標本取出制作。

5、保色標本的制作:制作標本時,應根據標本的大小取臺紙,上臺紙時,一定要整理好臺紙和植物標本,標本在臺紙上合理布局。

6、過塑:一個完整的四葉草標本,通過保色后制成,經過過塑密封,既可長時間的保留,又是一份具有一定欣賞價值的工藝品。是收藏、饋贈的首選。

應用價值:四葉草為水土保持的良好植物,又為優良牧草,為牧草綠肥作物,也可作綠肥;種子含油約11%;全草供藥用,有清熱、涼血的功效。花、葉均有觀賞價值,綠色期長,花期長,耐踐踏,可作路徑溝邊、堤岸護坡保土草坪和廠礦、機關、學校等綠地封閉式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