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竹為莎草科莎草屬的多年生草本,其莖桿挺直細長的葉狀總苞片簇生于莖桿,呈輻射狀,姿態(tài)瀟灑飄逸,不乏綠竹之風韻,因此很受人們歡迎,常供盆栽觀賞或作插花切葉。臺灣竹采用分株和扦插繁殖,性喜溫暖、濕潤和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
盆栽用園土作基質,不必過肥。用盆不要太大,以淺盆景盆栽植為好。栽后可作簡單粗放管理,夏季給予蔽蔭,冬季入室保暖,越冬溫度不低于7℃。平時多給予水分,要寧濕勿干。春、秋季各施1次薄肥使葉色鮮綠。過老的莖桿應盡早剪掉,讓其更新。每兩年翻盆換土1次。
形態(tài)特征:臺灣竹又叫旱傘草、傘草、風車草、水竹等別名,為莎草科莎草屬的多年生草本,其莖桿挺直細長的葉狀總苞片簇生于莖桿,呈輻射狀,姿態(tài)瀟灑飄逸,不乏綠竹之風韻,因此很受人們歡迎,常供盆栽觀賞或作插花切葉。
臺灣竹是多年濕生、挺水植物,高40~160厘米。徑稈粗壯,直立生長,徑近圓柱形,叢生,上部較為粗糙,下部包于棕色的葉鞘之中。葉狀苞片非常顯著,約有20枚,近等長,長為花序的兩倍以上,寬2~11毫米。
葉狀苞片呈螺旋狀排列在徑稈的頂端,向四面輻射開展,擴散呈傘狀。聚傘花序,有多數輻射枝,每個輻射枝端常有4~10個第二次分枝;小橞多個,密生于第二次分枝的頂端,小橞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壓扁,長3~8毫米,具6朵至多朵小花。
生長習性:臺灣竹性喜溫暖濕潤,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耐半陰,甚耐寒,華東地區(qū)露地稍加保護可以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稍粘的土質為宜。
臺灣竹性喜溫暖、濕潤和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畏科莎草屬多年生草寒,怕烈日,極耐陰、耐濕,四季均可在室內養(yǎng)護。喜溫暖、濕潤和蔽蔭的環(huán)境條件,怕陽光暴曬。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濕潤、疏松的土壤,不耐旱,不耐寒。
臺灣竹性喜溫暖、陰濕及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保水強的肥沃的土壤最適宜。沼澤的及長期積水地也能生長良好。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不耐寒冷,冬季室溫應保持5~10℃。
臺灣竹的栽培技術
栽培要點:臺灣竹冬季畏寒,夏季怕烈日,極耐陰。霜降前,就要搬入室內保暖養(yǎng)護;若受霜凍,葉子就會變黃,嚴重的會死亡。華東地區(qū)清明前后可移出室外半陰或庇蔭處養(yǎng)護。夏、秋季要防強光照,不然葉尖枯萎變焦,影響生長。
臺灣竹的生長力較強,春、夏、秋三季是其生長旺季,從根莖部陸續(xù)長出新的嫩芽來,像小竹筍似的,極富有生機。此時如果發(fā)現(xiàn)莖干或葉尖枯黃,要及時剪去枯焦部分,以保持美觀。
盆栽養(yǎng)護:平時盆土要保持一定的濕度,盆土過干則葉片容易枯黃。對肥料要求不高,一般在春、夏兩季生長期各施加稀薄的以氮為主的追肥l一2次即可,這樣臺灣竹就可長得枝青葉茂。也可用水種植養(yǎng)護,一般采用淺色盆為好;若沒有盆則用碗代替。
盆或碗內放上一些石子或黃沙作基質,固定植株,然后放入水,以浸沒根部為止。不要天天換水。見水混濁就換,一般7天左右要換水1次。生長季節(jié)每次換水時加入0.1%一0.2%復合肥,效果就更加理想。忌施有機肥料。
因加入有機肥料后會出現(xiàn)水質混濁,易造成根部腐爛。平時不要斷水,否則會使葉黃而枯死。冬季只要不低于15℃仍可正常生長;當溫度低于l0℃時,用水養(yǎng)殖的應取出放在干的地方,以免凍害。遭受凍害的莖于應及時剪掉,翌年春天仍可抽出新芽。
臺灣竹盆栽時,用一般園土加少量基肥即可。生長季節(jié)要保持土壤濕潤,或直接栽入不漏水的盆,保持盆中有5厘米左右深的水,可免去天天澆水的麻煩。生長旺季,每月施肥1-2次。
為控制高度,5月份可澆灌1次400ppm的多效唑,能有效地控制其生長過高。此草對光線適應范圍較寬,全日照或半陰處都可良好生長,但夏季放半陰處對其生長更有利,可保持葉片嫩綠不老。
水培方法:根據臺灣竹水陸都可生長的特性,如用一長方形不漏水的花盆,配置高低不同數叢傘花,留出水面,點綴幾塊玩石,可構成一幅自然的水景,但見疏影 橫斜,景致宜人,別有情趣 。
臺灣竹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也可播種。扦插于6-7月進行,選開花前的健枝最易生根。取莖頂梢3-5厘米,并將輪生的葉短剪一半,以減少水分蒸發(fā),然后扦于砂或蛭石,使葉片貼在基質上,澆透水,以后保持基質濕潤,20天就能生根。分株全年都可進行,但以3月中下旬翻盆時進行最宜。4月播種,也容易萌發(fā)成苗。
栽培:盆栽宜選用口徑30~40厘米的深盆,盆底施基肥,放入培養(yǎng)土,中間挖穴栽植,栽后保持盆內濕潤或淺水。也可沉水盆栽,將盆苗浸入淺水池中培養(yǎng),旺期水深高出盆面15~20厘米。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huán)境養(yǎng)護。
管理:臺灣竹喜陰濕,剛上盆的新株正處在緩苗階段,應放蔭棚下緩苗,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每10~15天追施1次稀餅肥水或麻渣水,結合追肥及時清除盆內雜草,剪掉黃葉,保持株形美觀。
高溫炎熱的季節(jié),應保持盆內滿水,并避免強光直曬。立冬前進溫室越冬,此時應適當控制水分,稍見光。植株生長1~2年后,當徑稈密集、根系布滿盆中時,應及時分盆移栽。
無土栽培:臺灣竹性喜溫暖濕潤、通風陰涼的環(huán)境,管理較粗放,繁殖簡單,其中尤以切根分栽最易成活。現(xiàn)介紹臺灣竹無土栽培方法如下: 將植株放入不漏水的盆缽中(以深口盆為好),將洗凈的石子或粗沙、卵石等填入盆內,壓住根系,填充的多少以確保植株不搖動并在水中不倒伏為度。
臺灣竹一上盆,需立即灌水,以灌滿盆體而不外溢為度。最好選用雨水、雪水、河水和池水,自來水則應放置一兩天后再用。要經常向盆中兌水,最好用噴壺從上而下噴淋,使葉片無灰塵,新鮮、碧綠、有光澤。春、秋、冬季可每月?lián)Q水一兩次,夏因氣溫,可4至6天換一次。
換水時應注意將根部粘液沖凈,否則容易爛根死亡。施肥可采用養(yǎng)分充足的肥片溶液,用尿素、復合肥也可以。夏季開花前和冬季休眠前要各施肥一次,每次一兩片,溶化后施入盆中,注意肥料宜淡勿濃,以防肥害。
臺灣竹比較耐陰,可經常置于室內觀賞,但應避開通風口,以防風吹使植株倒伏。夏季空氣干燥,應常向葉面噴水,保持一定濕度。冬季將其移至室內溫暖向陽處,室溫不可低于5℃,并要保持相應的濕度,勤用溫水(15℃至20℃)噴灑葉面,保持葉面無灰塵,以利于光合作用。
遇寒流來臨,要采取防寒措施,注意暖使植株免受凍害,安全越冬。春季谷雨前后,可置于室外背風向陽處養(yǎng)護,平時多用溫水噴灑葉片,盆中要加足水分,以防風吹干燥,導致缺水而枯死。
此外,適當進行修剪,剪去枯枝殘葉,促進新梢生長。若植株出現(xiàn)擁擠現(xiàn)象,可進行分株。無土栽培臺灣竹方法簡便易行,清潔衛(wèi)生,特別是兼有盆栽、盆景的觀賞效果,如置于客廳、書桌等處,可謂獨有雅趣,為室內理想的觀賞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