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菱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耐寒力較強,喜冷涼干燥氣候、不耐濕熱,炎熱的夏季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常枯死,秋后再萌發(fā)。原產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花菱草莖葉嫩綠帶灰色,花色鮮艷奪目,是良好的花帶、花徑和盆栽材料,也可用于草坪叢植。
花菱草原產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較耐寒,喜冷涼干燥氣候,不易濕熱,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上層深厚的沙質壤土,也耐瘠土。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二年生栽培。花菱草是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州花,也稱作加州罌粟,另有人參花、金英花之謂。
花期由春季直到夏初,花朵晴天開放,陰天或傍晚閉合。花色有猩紅、玫紅、乳白,橙色、淡黃等等。其瓣有四,外緣顯波皺。花菱草莖葉嫩綠,帶點兒灰,鮮艷奪目的花色很討人喜愛。春夏之交,人家屋前草坪,就常常見到叢植的花菱草;也有栽成花徑花帶的,令房舍添增一番盎然生機。
形態(tài)特征:花托突起,萼片2枚,連接成尖長的盔狀,隨著花瓣的展開而脫落;花瓣4枚,容易脫落,交叉對生,呈扇形,邊緣細波狀,鮮黃色,基部深橙黃色,有光澤。栽培品種有橙黃、金黃、橙紅、淡紫紅、肉色、乳白色。花瓣往往具有縐折,還有重瓣花品種。
花單生于莖和分枝頂端;花梗長5~15厘米,花托凹陷,漏斗狀或近管狀,長3~4毫米,花開后成杯狀,邊緣波狀反折;花萼卵珠形,長約1厘米,頂端呈短圓錐狀,萼片2,花期脫落;花期4~8月,果期6~9月。
花瓣4,三角狀扇形,長2.5~3厘米,黃色,基部具橙黃色斑點;雄蕊多數(shù),約40枚以上,花絲絲狀,基部加寬,長約3毫米,花藥條形,長5~6毫米,橙黃色;子房狹長,花柱短,柱頭4,鉆狀線形,不等長。
生長習性:花菱草耐寒力較強,喜冷涼干燥氣候、不耐濕熱,炎熱的夏季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常枯死 ,秋后再萌發(fā)。屬肉質直根系,須深厚疏松的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大苗不宜移栽。能自播繁衍。
北方地區(qū)一般10月下旬露地條播,11月上旬設風障,露地越冬,春季移植。也可在來 年春季直播花壇解凍土中,株行距l(xiāng)5*2Ocm,穴播多粒、間苗,夏季開花。注意幼苗期要保持充分的水分和養(yǎng)分,花后30天萌果易自裂出種子,宜適時在清晨采收。每次澆水不宜過大,施肥適量即可。
花菱草的栽培技術
培養(yǎng)要點:培養(yǎng)花菱草時應注重:花菱草根肉質,喜單調,怕水澇。在多雨季節(jié),地栽要留意及時排水,盆栽要適量澆水,宜干不宜濕,避免根頸部發(fā)黑糜爛。因為花菱草是一種直根性植物,具備長主根,不耐移植,宜將種子直播于盆內。
春天播種的植株,夏天開花,但生長及開花通常都不及秋播的好。因此播種宜在8—9月份進行,發(fā)芽適溫為15—20℃。如發(fā)芽不整齊,出苗較密時,需恰當間苗。
定植間距20—30厘米,定植地要高燥,排水要好。生長期要留意松土除草,露地過冬應采取防寒辦法。果皮變黃后,應在凌晨及時采收,否則蒴果會自行開裂,導致種子散落。
日常管理
秋季:播種苗上盆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后,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來。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1~3天,冬季和春季也是在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雖然它仍在繼續(xù)生長,但偏低的氣溫會使它的生長速度放慢,對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4~7天,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春季:氣溫回升后生長迅速恢復,并且逐步進入花芽分化期和開花期,對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2~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進入結實期后,停止肥料供給。
修剪:在開花的過程中,把殘花帶三片葉剪掉,可以延長花期。
肥水管理: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yǎng)齊全”和“間干間濕,干要干透,不干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并且在施肥過后,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