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美國東部地區的一種為多年生草本的植物。因多數小頭狀花序聚集成密長穗狀花序,小花由上而下次第開放,好似響尾蛇那沙沙作響的尾巴,呈鞭形而得名。是一種宿根植物,蛇鞭菊花期長,自然花期盛夏。花莖挺立,花色清麗,不僅有自然花材之美,而且具美好的花寓意。

形態特征:蛇鞭菊是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莖基部膨大呈扁球形,地上莖直立,株形錐狀。基生葉線形,長達30厘米。頭狀花序排列成密穗狀,長60厘米,因多數小頭狀花序聚集成長穗狀花序,呈鞭形而得名。莖基部膨大呈扁球形,地上莖直立,株形錐狀。

蛇鞭菊具地下塊莖,花葶長70-120厘米,花序部分約占整個花葶長的1/2。小花由上而下次第開放,花色分淡紫和純白兩種。葉線形或披針形,由上至下逐漸變小,下部葉長約17厘米左右,寬約1厘米,平直或卷曲,上部葉5厘米左右,寬約4毫米,平直,斜向上伸展。花期7-8月。

生長習性:蛇鞭菊耐寒,耐熱,喜光或稍耐陰,生長季節耐水濕,對生境要求比較粗放,南北方均可以種植。耐寒,耐水濕,耐貧瘠,喜歡陽光充足、氣候涼爽的環境,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以PH值6.5至7.2的沙壤土為宜。

蛇鞭菊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在春、秋季均可進行,發芽適溫為18.22,播后12-15天發芽。播種苗2年后開花。

分株繁殖:在春季萌芽前進行,將地下塊根切開直接栽植或盆栽。

蛇鞭菊的栽培技術

種植:蛇鞭菊在栽培菊苗時,首先應將扦插成活的小苗移至通風處煉苗2至3天,扦插后25至30天可以定植。秋菊定植的適期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定植前,深翻、敲碎、耙平土壤,筑畦,施農家肥。地栽菊緩苗以后,應及時進行一次摘心,只留最下部的5至6片葉片,生產3至4支花。株高20至30厘米時,要追加施肥。

切花菊高大,桿硬,高可到80至150厘米,為防倒伏應該及時設置切花網,上土后在畦的四周立竹竿穿網。現蕾時隨時摘除主蕾以下的所有側蕾。定植前和生長初期都要追施肥料。夏菊的花期在6至8月,適宜溫度10至13攝氏度,15至20攝氏度可開花。

秋菊4至5月扦插,8月至11月開花。 露地栽培或盆栽均需選用肥沃、排水良好的基質,切忌積水,否則塊根易腐爛死亡。在生長期時保持土壤稍濕潤,每半月施肥1次。在夏季應適當培土,防止植株倒伏,規模化生產時設置網架以防止倒伏。每2-3年分株1次。

切花

切花主要特性:葉片的衰敗比花朵快。該切花對灰霉病敏感。蛇鞭菊適宜制作干花。采切發育階段:一般在花序上部大約1/2的小花開放時采切。在花蕾階段采切的切花可以在保鮮液中發育,逐步開放。瓶插壽命:在保鮮液中的瓶插壽命7-12天。

保鮮劑處理方法:脈沖處理液:每升水中加200毫克8—羥基喹啉檸檬酸鹽+50克蔗糖。花蕾開放液:每升水中加1000毫克8—羥基喹啉檸檬酸鹽+50克蔗糖。瓶插保持液:每升水中加360毫克8—羥基喹啉檸檬酸鹽+15-25克蔗糖。

儲藏和運輸技術:去除切花下部葉叢,在pH值為3.5的干凈熱水進行水合處理。干儲會降低切花瓶插壽命,而儲存在保鮮液中可以顯著延長切花壽命;

在0-2℃溫度下,切花在水中可濕儲7天左右,干儲約5天。蛇鞭菊經過通常的運輸和采后處理后損失較小。用于長途運輸的切花,應在緊實蕾階段采切。到達目的地后,用花蕾開放液處理。

零售商和消費者處理方法:對花莖進行再剪截,去除將沒入保鮮液的花莖上的葉叢,然后進行水合處理。在室溫條件下,用脈沖處理液處理切花24-72小時,然后轉入一種瓶插保持液中。

蛇鞭菊的園林用途:蛇鞭菊花葶直立且多葉。葉線形、基生,葉色濃綠。頭狀花序排列成密穗狀,每個花序由300朵左右管狀花組成,花紫色,有限花序,花期在夏末秋初的少花季節,約40天。

蛇鞭菊姿態優美,馬尾式的穗狀有限花序直立向上,頗具特色,適宜布置花境或路旁帶狀栽植,庭院自然式叢植。在夏秋之際,色彩絢麗,恬靜宜人,給人以靜謐與舒適的感覺,宜作花壇、花境和庭院植物,是優秀的園林綠化新材料。

由于花期長觀賞價值極高,不僅是園林綠化樹種珍品,也是重要的插花材料。應用于庭院、別墅的花境,挺拔秀麗,野趣十足。作為背景材料或叢植點綴于山石、林緣。也可作切花觀賞,是一種有實力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