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齡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百合科植物。延齡草是多年生草本,莖叢生于粗短的根狀莖上,高15-50厘米。 延齡草生于海拔1600-3200米的林下、山谷陰濕處、山坡或路旁巖石下。有活血,鎮痛,止血,消腫,去風濕的作用。
形態特征:延齡草是多年生草本,莖叢生于粗短的根狀莖上,高15-50厘米。延齡草的葉菱狀圓形或菱形,長6-15厘米,寬5-15厘米,近無柄。延齡草的花梗長1-4厘米;外輪花被片卵狀披針形,綠色,長1.5-2 厘米,寬5-9毫米。
內輪花被片白色,少有淡紫色,卵狀披針形,長1.5-2.2厘米,寬 4-6(-10)毫米;花柱長4-5毫米;花藥長3-4毫米,短于花絲或與花絲近等長,頂端有稍突出的藥隔;子房圓錐狀卵形,長7-9毫米,寬5-7毫米。延齡草的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長習性:延齡草喜陰涼潮濕,在華中自然條件下,生長在海拔1 400 m 以上的高寒地帶,3 月底4 月初越冬芽鉆出土表迅速生長。4 月下旬莖桿生長減緩,葉片由螺旋式合抱而開展成平直,葉片光滑無皺紋,葉色由嫩綠色轉變成暗綠色。
5月初葉基會合部的花朵開放。6 月上旬子房明顯膨大呈淡紫色或紫紅色。7 ~8 月果實膨大后, 由淡紫色變為紫褐色,果肉也由硬變軟。8月下旬莖葉枯黃倒伏,9 月上旬越冬芽形成,生長期150 d 左右。延齡草生于海拔1600-3200米的林下、山谷陰濕處、山坡或路旁巖石下。
延齡草的栽培技術
移栽:移栽田塊的選擇標準、整地規格與苗期相同,但棚架透光率略高( 30%) 。秋季移栽, 選擇2 年或2 年以上的實生苗按株行距10 cm×20 cm 規格栽植,覆土4 ~6 cm。
除草松土:除草松土全年4 次, 第1次在展葉期(4 月下旬),第2 次在著果期(6 月中旬),第3 次在果實即將成熟之前(7 月下旬),第4 次在越冬芽形成之后(10 月中旬) 。總的原則是第1 次深松(以不傷根為度),第2 、3 次淺松或只扯草不松土,松土時可同時施入敵百蟲等殺蟲劑防治地下害蟲,最后一次松土需松透, 草要除盡。
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施用。2 年生苗移栽前準備廄肥30 000 kg/ 公頃 、磷肥750 kg/ 公頃 、餅肥1 500kg/ 公頃,混拌均勻堆放1 月讓其充分腐熟,施用時整細過篩,先將肥料的大部分(80 %)均勻撒于畦面淺翻入土。
然后移栽,移栽結束再將余下部分(20%)覆蓋在種栽上面。追肥主要有尿素、氯化鉀等。延齡草夏初展葉后,葉面噴霧1 次氯化鉀,0 .37 g/ 平方米,對水75 g,間隔10d 再進行一次。
實踐證明,氯化鉀和尿素能有效地促進葉綠素的形成,增強植株個體的光合效應,從而加速地下根莖的生長。在延齡草秋季倒苗后越冬前,可結合除草和上防寒土在畦面加蓋一層厚5 cm的草木灰。
防寒越冬:延齡草和絕大多數宿根植物類似,以越冬芽通過冬季低溫階段,第二年春末夏初再次出土生長。為確保地下根莖及越冬芽的正常生長和發育,每年越冬前必須結合追肥加蓋一層厚5 ~8 cm 的防寒土。
收獲加工:延齡草2 年生苗移栽5 年后收獲。當秋季地上莖葉枯萎時,首先撤除陰棚,然后起挖根莖,去凈泥土等雜質,曬干或烘干即可入藥。
延齡草的病害防治:延齡草抗逆能力較強,人工種植前期病蟲害較少,一般只需進行床土消毒,后期間或發生越冬芽霉變及根莖腐爛現象,發病期間和發病之前可用五氯硝基苯進行葉面和土表噴霧防治,總有效率達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