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兜蘭(學名:Paphiopedilum markianum)蘭科,兜蘭屬地生或半附生植物。葉基生;數枚至多枚,葉片帶形、革質。花葶從葉叢中長出,花苞片非葉狀;子房頂端常收狹成喙狀;花大而艷麗,有種種色澤;
中萼直立,花粉粉質或帶粘性,退化雄蕊扁平;柱頭肥厚,下彎,柱頭面有乳突,果實為蒴果。6-8月開花。虎斑兜蘭的花比較雅致,色彩比較莊重,色及帶有不規則斑點或條紋。花瓣較厚,花朵開放期比較長。屬觀賞類花草。
形態特征:虎斑兜蘭的花葶直立,長20-25厘米,紫色,被短柔毛,頂端生1花;花苞片近橢圓形,長3.5-6厘米,寬1-1.5厘米,綠色而具紫點;花梗和子房長3.5-4.5厘米,被短柔毛;花大;
中萼片黃綠色而有3條紫褐色粗縱條紋,合萼片淡黃綠色并在基部有紫褐色細紋,花瓣基部至中部黃綠色并在中央有2條紫褐色粗縱條紋,上部淡紫紅色,唇瓣淡黃綠色而有淡褐色暈,退化雄蕊黃綠色但在中央有紫斑;
中萼片寬卵形至極寬的倒卵形,長4-4.5厘米,寬2.8-4厘米,先端常有短尖頭,背面有微柔毛;合萼片橢圓狀卵形,長3-4厘米,寬約2厘米,背面亦被毛;花瓣近匙形,長6-6.5厘米,寬3-4厘米,邊緣(尤其中部至基部)波狀;唇瓣倒盔狀,基部有寬闊的、長1.5-2厘米的柄;
囊近橢圓形,向末端略變狹,長2.5-3厘米,寬2-2.5厘米,囊口極寬闊,兩側各有1個直立的耳,兩耳前方的邊緣不內折,囊底具毛;退化雄蕊近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2-1.5厘米,寬8-9毫米,中央具臍形突起。虎斑兜蘭的花期6-8月。
生長習性:虎斑兜蘭生于海拔1500-2200米的林下蔭蔽多石處或山谷旁灌叢邊緣。虎斑兜蘭沒有貯藏養料的組織,需保證喜涼品種的休眠期。冬季大多數兜蘭都有要求比較干燥、光線充足的生長環境。
栽培兜蘭時花形大、著花多的植株比較喜溫,較適合把它們放在室內培植。用作插花的兜蘭花形宜大且圓,故不可一味追求花朵的數量而忽視其質量。
虎斑兜蘭的栽培技術
培養土:虎斑兜蘭對培養土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兜蘭的原產地降水較多一年中只有幾個月空氣比較干燥,因此兜蘭全年要求濕潤的培養土。此外,為預防根部缺氧,應保證培養土排水良好。
澆水:應用軟水(最好是雨水)澆花,但盆內不可積水,否則細菌大量繁殖,易造成植株腐爛死亡,冬季澆花的水不能太涼。葉片也不可長時間積水,否則葉片易腐爛。夏季可通過噴水或噴霧達到兜蘭生長所需的較高空氣濕度。
施肥:施肥宜少而勤。一般市場上銷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機肥料,一部分兜蘭品種會更加繁茂。此外,植株較大的品種比葉片少的品種需更多肥 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發育,植株才會開花。
否則要等到第二年才會開花。通常所有的兜蘭品種應每半年施一次石灰肥,劑量為每10厘米盆徑可用一茶匙碳酸石灰,也可在澆花中加入石灰,這樣肥料就可被植株長期汲取。
換盆移植:每隔兩年換盆一次,若能每年換盆一次自然更好。大型植株開花較多,除非必要,否則不要扯斷或扯裂根部。換盆時不可破壞植株組織,否則腐霉菌就會趁虛而入。可用木炭粉來預防腐霉菌。
虎斑兜蘭的作用用途:兜蘭又名拖鞋蘭,夏秋或臨冬開花,花期最長達70余天。西南地區的兜蘭葉片通常要厚實硬朗些,花色更為亮麗顯眼,有更好的抗旱保水機制,在抗逆性新品種選育上具有非常高的利用價值。
兜蘭盆花生產需要3到5年,由于其花形奇特、花色豐富、花期持久,且容易管護,在12到30攝氏度范圍能生長,室溫23度環境下能正常開花,因此頗受家庭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是值得開發生產的蘭花種類之一,也是發展小盆栽產業的新興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