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顏花(學名:Tigridiopalma magnifica C. Chen)屬于野牡丹科虎顏花屬,多年生常綠草本,莖極短,被紅色粗硬毛,具粗短的根狀莖,略木質化;葉基生,葉片膜質,心形,頂端近圓形,邊緣具細齒,基部心形。
長寬20-30厘米或更大,葉面無毛,葉背被紅色絨毛;葉柄圓柱形,肉質,被紅色粗硬毛;蝎尾狀聚傘花序腋生,花瓣5,暗紅色,蒴果漏斗狀杯形,花期約11月下旬,果期3-5月。
虎顏花產中國廣東西南部(海南島未發現)。海拔約480米的山谷密林下蔭濕處、溪旁、河邊或巖石上積土。虎顏花現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該屬植物只有虎顏花1種,虎顏花葉片碩大,葉形美觀,耐陰性強,花蕾小巧玲瓏 、鮮艷水靈,可作為高檔觀葉植物用于室內和庭院觀賞。
形態特征:虎顏花的葉基生,葉片膜質,心形,頂端近圓形,基部心形,長寬20-30厘米或更大,邊緣具不整齊的嚙蝕狀細齒,具緣毛,基出脈9,葉面無毛,基出脈平整,側脈及細脈微隆起,背面密被糠秕,脈均隆起,明顯,被紅色長柔毛及微柔毛;葉柄圓柱形,肉質,長10-17厘米或更長,被紅色粗硬毛,具槽。
虎顏花為蝎尾狀聚傘花序腋生,具長總梗(即花葶),長24-30厘米,無毛,鈍四棱形;苞片極小,早落;花梗具棱,棱上具狹翅,多少被糠秕,長8-10毫米,有時具節;花萼漏斗狀杯形,無毛,具5棱。
棱上具皺波狀狹翅,頂端平截,萼片極短,三角狀半圓形,頂端點尖,著生于翅頂端;花瓣暗紅色,廣倒卵形,1側偏斜,幾成菱形,頂端平,斜,具小尖頭,長約10毫米,寬約6毫米;
雄蕊長者長約18毫米,花藥長約11毫米,藥隔下延成長約1毫米的短柄,柄基部前方具2小瘤,后方微具三角形短距,短者長12-14毫米,花藥長7-8毫米,基部具2小疣,藥隔下延成短距;子房卵形,頂端具膜質冠,5裂,裂片邊緣具緣毛。
虎顏花的蒴果漏斗狀杯形,頂端平截,孔裂,膜質冠木栓化,5裂,邊緣具不規則的細齒,伸出宿存萼外;宿存萼杯形,具5棱,棱上具狹翅,長約1厘米,膜質冠伸出約2毫米,果梗5棱形,具狹翅,長約2厘米,均無毛。虎顏花的花期約11月,果期3-5月。
生長習性:虎顏花在野外生長于山谷密林下的陰濕處或潮濕森林的巖石縫中。喜高溫、濕潤的半陰環境,耐寒性較強,不耐干旱,忌陽光直射。
虎顏花的病害防治
病害繁殖:虎顏花在生長季節,特別是夏季高溫多雨時,極易發生根腐病與莖腐病 。根腐病的病原為鐮刀菌Fsarium sp.,對根腐病的防治要注意在發病前的預防。要控制濕度與澆水,并保持通風良好,同時噴施25%的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0.1%的溶液進行防治。
如果是設施栽培,也可用20%的百菌清煙劑進行薰治。莖腐病的病原是病原細菌Erwinia atroideae,發病初期可采用農用鏈霉素0.1%的溶液液浸泡根部殺菌,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0.167%的溶液、30%絡氨銅水劑0.286%濃度的溶液噴霧2-3次。另外,栽培基質要高溫消毒滅菌。
蟲害防治:虎顏花的蟲害主要有葉甲、夜蛾、燈蛾、蝸牛、蛞蝓等,易將葉片吞噬成空洞。對葉甲、夜蛾、燈蛾的防治以預防為主,要清除盆面或苗圃周圍的雜草,定期噴灑40%氧化樂果乳劑0.1%的溶液液,或50%敵敵畏乳劑0.1%的溶液液防治。
蝸牛、蛞蝓多采用人工捕殺或用滅螺力等毒餌誘殺。采用毒餌誘殺的,可用2%滅旱螺毒餌、6%密達殺螺顆粒劑、10%多聚乙醛顆粒等,均勻性或間隙性撒施在它們經常活動的地方。在家庭種植時,在蝸牛、蛞蝓經過的地面通道上灑少量生石灰防治。
虎顏花的作用用途:由于虎顏花的葉片碩大,葉形美觀,耐陰性強,花蕾小巧玲瓏、鮮艷水靈,花和葉互相襯托,相映成趣,觀賞價值高,可作為高檔觀葉植物用于室內和庭院觀賞。室內觀賞可用來點綴客廳、會議室、臥室、陽臺、櫥窗等;庭院栽培時常用于隱蔽處栽培或盆栽于畫廊下擺設。
虎顏花的文化背景
發現背景: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于七十年代在鵝凰嶂進行植被考察時,發現了一種《中國植物志》上沒有記載的奇花,這種花型態奇特,葉大花小,并且頁面布滿虎紋斑點。
在世界上公布后曾引起植物界的關注。中國植物界給這種花起名“虎顏花”,隨后虎顏花被中國列為一級瀕危保護植物,并且把它的名字寫進了中國的《中國植物紅皮書》,受到全球人類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