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顏花(學名:Tigridiopalma magnifica C. Chen)屬于野牡丹科虎顏花屬,多年生常綠草本,莖極短,被紅色粗硬毛,具粗短的根狀莖,略木質化;葉基生,葉片膜質,心形,頂端近圓形,邊緣具細齒,基部心形。

長寬20-30厘米或更大,葉面無毛,葉背被紅色絨毛;葉柄圓柱形,肉質,被紅色粗硬毛;蝎尾狀聚傘花序腋生,花瓣5,暗紅色,蒴果漏斗狀杯形,花期約11月下旬,果期3-5月。

虎顏花產中國廣東西南部(海南島未發現)。海拔約480米的山谷密林下蔭濕處、溪旁、河邊或巖石上積土?;㈩伝ìF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該屬植物只有虎顏花1種,虎顏花葉片碩大,葉形美觀,耐陰性強,花蕾小巧玲瓏 、鮮艷水靈,可作為高檔觀葉植物用于室內和庭院觀賞。

形態特征:虎顏花的葉基生,葉片膜質,心形,頂端近圓形,基部心形,長寬20-30厘米或更大,邊緣具不整齊的嚙蝕狀細齒,具緣毛,基出脈9,葉面無毛,基出脈平整,側脈及細脈微隆起,背面密被糠秕,脈均隆起,明顯,被紅色長柔毛及微柔毛;葉柄圓柱形,肉質,長10-17厘米或更長,被紅色粗硬毛,具槽。

虎顏花為蝎尾狀聚傘花序腋生,具長總梗(即花葶),長24-30厘米,無毛,鈍四棱形;苞片極小,早落;花梗具棱,棱上具狹翅,多少被糠秕,長8-10毫米,有時具節;花萼漏斗狀杯形,無毛,具5棱。

棱上具皺波狀狹翅,頂端平截,萼片極短,三角狀半圓形,頂端點尖,著生于翅頂端;花瓣暗紅色,廣倒卵形,1側偏斜,幾成菱形,頂端平,斜,具小尖頭,長約10毫米,寬約6毫米;

雄蕊長者長約18毫米,花藥長約11毫米,藥隔下延成長約1毫米的短柄,柄基部前方具2小瘤,后方微具三角形短距,短者長12-14毫米,花藥長7-8毫米,基部具2小疣,藥隔下延成短距;子房卵形,頂端具膜質冠,5裂,裂片邊緣具緣毛。

虎顏花的蒴果漏斗狀杯形,頂端平截,孔裂,膜質冠木栓化,5裂,邊緣具不規則的細齒,伸出宿存萼外;宿存萼杯形,具5棱,棱上具狹翅,長約1厘米,膜質冠伸出約2毫米,果梗5棱形,具狹翅,長約2厘米,均無毛。虎顏花的花期約11月,果期3-5月。

生長習性:虎顏花在野外生長于山谷密林下的陰濕處或潮濕森林的巖石縫中。喜高溫、濕潤的半陰環境,耐寒性較強,不耐干旱,忌陽光直射。

虎顏花的繁殖方式:虎顏花可采用播種 、分株 、扦插和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 。

播種繁殖:虎顏花的種子細小,宜即采即播 。播種時宜淺播,播種基質用腐葉土1份 、泥炭土2份 、細沙1份混合而成,消毒過篩后,整平盆面,用水浸透后均勻播種 。播種后用細土或細沙淺蓋一層,在18-25℃的溫度下,30天即可發芽,再經2個月后,可定植盆栽 。

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 、扦插宜在春季換盆時進行,換盆時取出母株要小心,不要將葉片折斷,然后將匍匐莖分切成段,每段至少帶有2-3片葉,待切口晾干后分栽盆中。在剪切傷口處涂以草木灰或木炭粉能防止傷口腐爛而提高成活率 。

組織培養:以虎顏花的腋芽為外植體,在無菌條件下,常規消毒后接種在添加人工合成分裂素(BA)1.0 毫克/升和萘乙酸(NAA)0.1毫克/升的MS 培養基上培養 。培養基含蔗糖2%,瓊脂0.6%,pH值5.8。培養溫度(25±2)℃,光照時間10小時/天,光照度 1100勒克斯(LX)。

1周內即長出黃綠色的愈傷組織,20天內在愈傷組織的表面直接分化出叢芽。叢芽在以上培養基上繼代培養可快速增殖。將叢芽轉入添加萘乙酸0.1毫克/升的50%的MS生根培養基上培養,10天內可長出根系。培養1個月后,試管苗即可移栽入盆,幼苗成活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