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風鈴木是一種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樹。春天枝條葉疏,清明節前后會開漂亮的黃花;夏天長葉結果莢;秋天枝葉繁盛,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冬天枯枝落葉,呈現出凄涼之美,這就是黃花風鈴木在春、夏、秋、冬所展現出不同的獨特風味。

黃花風鈴木株高可達8公尺,掌狀復葉,小葉5-7枚,披針狀長橢圓形,先端鈍,全 緣,厚紙質。春至夏季開花,總狀或圓錐花序,頂生,花冠漏斗狀,黃色, 花色清逸高雅。別名:黃金風鈴木、銀鱗風鈴木、巴西風、鈴木、伊蓓樹分布:原產巴西、墨西哥等地。

黃花風鈴木的花語:感謝,黃花風鈴木,是一種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樹。春天枝條葉疏,清明節前后會開漂亮的黃花;夏天長葉結果莢;秋天枝葉繁盛,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冬天枯枝落葉,呈現出凄涼之美,這就是黃花風鈴木在春、夏、秋、冬所展現出不同的獨特風味。

形態特征:黃花風鈴木約4-6m高。干直立,樹冠圓傘形。掌狀復葉,小葉4-5枚,倒卵形,紙質有疏鋸齒,葉色黃綠至深綠,全葉被褐色細茸毛。冬天落葉。春季約3-4月間開花,花冠漏斗形,也像風鈴狀,花緣皺曲,花色鮮黃;

花季時花多葉少,頗為美麗。果實為蓇葖果,向下開裂,有許多絨毛以利種子散播?;ㄆ趦H十余天,蓇葖果,開裂時果莢多重反卷,向下開裂,種子帶薄翅,有許多絨毛以利種子散播。

株高可達8公尺,掌狀復葉,小葉5-7枚,披針狀長橢圓形,先端鈍,全 緣,厚紙質。春至夏季開花,總狀或圓錐花序,頂生,花冠漏斗狀,黃色, 花色清逸高雅。

生長習性:黃花風鈴木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為20~30℃,冬季需溫暖避風越冬。華南地區北部冬季低溫,又多雨潮濕,需注意寒害。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為最佳。黃花風鈴木排水、日照需良好。

黃花風鈴木的栽培技術

溫度環境:黃花風鈴木生長適溫23-30oC,不耐寒,在我國僅適合于熱帶亞熱帶地區栽培。在苗期也要求較強的光照,特別是在溫室環境進行播種育苗時,極易因為光照和通風不足造成小苗長勢弱并發生猝倒病。因此在種子發芽、真葉展開后,要保證生長環境的遮光率不超過50%,同時保持足夠的通風。

土壤施肥:黃花風鈴木培育大苗的圃地應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澆灌與排水良好的地方,做好規劃和整理好排灌水的溝渠,每畝種植3000株左右,種植時每穴下250克的復合肥或1千克的有機肥作基肥,基肥應與泥土充公攪拌后再種苗。種苗時,要去掉育苗袋,種穩壓實。

株控制:黃花風鈴木苗期生長快,主干柔軟,容易倒伏并易產生萌芽,自然株型往往不佳。為得到直立挺拔的株型,應在種植后,從苗高30-50厘米時就在苗的旁邊豎立高約2米支撐竹子引導植株直立生長,苗每長高50厘米捆扎一次。

生長期間定期進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側枝,冬季落葉后應統一進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病枝、枯死枝和低矮處分生的偶側枝,才保持主干生長通直。由于黃花風鈴木的樹皮較薄,容易被支撐的竹竿摩擦破損,受損后容易形成較大的口,影響美觀。

因此要對其主干和支撐竹竿接觸部位墊襯軟布,以避免樹皮受擔損。當主干長高1.8-2米時,保留頂上的枝條形成樹冠,經過3-4年的大田培育,在植株高達3米以上,徑粗4-6厘米時可出圃綠化。

栽培:合適株行距2.5m*2.5m,挖穴至少50cm*50cm*40cm,施肥一般10斤左右,混合75%畜禽肥、18%磷肥、7%鉀肥、微量硫酸鋅(促使分蘗、分枝,使樹冠飽滿)做基肥。追肥要勤施薄施,隔兩個月施追肥一次,第一次施尿素,以后施復合肥。金花風鈴木枝條軟,注意一定要立桿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