蟆葉秋海棠又稱王秋海棠、毛葉秋海棠,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多年生常綠草本觀葉植物。它的葉片有絢麗的彩虹斑紋,艷而不俗,華而不失端莊,極為美麗,是秋海棠中最具特色的栽培種,也是重要的喜陰盆栽觀葉植物。

其栽培較普及,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在歐美一些國家尤為盛行。可用作中小盆栽種,也可作中吊蘭式種植懸掛于客廳、書房或臥室,或與其他植物搭配作景箱種植,用于室內裝飾美化。

形態特征:蟆葉秋海棠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無地上莖,地下根狀莖平臥生長。葉基生,一側偏斜,深綠色,上有銀白色斑紋。花淡紅色,花期較長。

生長習性:蟆葉秋海棠性喜溫暖、濕潤、半陰及空氣濕度大的環境,忌強光直射。生長適溫為22℃~25℃,不耐高溫,氣溫超過32℃則生長緩慢。宜含豐富腐殖質、保水力強而又排水暢通的培養土。

蟆葉秋海棠的栽培技術:為滿足其上述生態的要求,北方地區盆栽,從5月初至10月上旬,可放在北面陽臺上或廊檐下,也可放朝北房間窗臺上培養,但要注意通風。干燥天氣及夏天,每天向花盆周圍地面上噴水數次,增濕降溫,保持一個涼爽濕潤的環境,這對其健壯生長極為重要。高溫干燥易引起植株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培養蟆葉秋海棠,切忌向葉面上噴不清潔的水,否則極易產生病斑,影響觀瞻。生長季節澆水不能過多,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宜。生長旺季約每半個月施1次以氮肥為主的復合化肥或稀薄餅肥水。

施肥時應注意不要讓肥液玷污葉片,若一時不慎葉片上沾有肥液時需立即用清水噴洗葉面,把肥液沖洗干凈。冬季移至朝南房間向陽處,夜間罩上塑料薄膜罩保溫保濕,每隔5天左右用與室溫相近的清水噴洗1次葉片。

以免灰塵或煙塵沾染葉面,保持葉面清新艷麗。越冬期間室溫需保持在10℃以上,停止施肥,控制澆水,即可安全越冬。蟆葉秋海棠一般生長4年之后植株長勢日漸衰弱,因此宜每隔4~5年用葉插法進行1次更新。

蟆葉秋海棠的繁殖方式:蟆葉秋海棠的葉片碩大,葉脈粗壯,再生能力強,將葉脈刻傷可刺激它產生不定芽和不定根,因此可用葉插方法來繁殖花苗。用口面很大的淺盆作扦插容器,洗刷干凈后裝入炒過的純凈面沙,用盆底給水法把面沙浸濕

選充實老熟的大型葉片作材料,用消毒后的刀片將葉片背面的葉脈刻傷,刀距2一3厘米,深入葉脈里。然后讓葉面朝上平置在濕沙上,將葉柄插入濕沙,再用碎玻璃塊將葉面壓住,最后在盆面蓋上玻璃,但不要蓋嚴。

在20一24℃的室溫下20天后葉脈切口產生愈傷組織,35天后可長出幼根和幼葉,這時應拿掉玻璃通氣。小葉展開后切斷幼苗間的主脈,分苗上盆,一個月后追施一些稀薄液肥,第二年即可開花。

蟆葉秋海棠的病害防治:蟆葉秋海棠常有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和葉斑病等危害,可用200倍波爾多液噴灑防治。蟆葉海棠有時葉面上發生褐色病斑,初起時葉面產生針頭大小的斑點,繼而擴大成四周呈水漬狀的黑色病斑。

這是細菌性斑點病,發現時應將病葉摘除燒毀,并避免葉面噴水以蔓延。植株上有時也可發生白星病等真菌性病害,對此柯用托布津噴灑防治。蟆葉秋海棠的蟲害有薊馬危害葉片,用50%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殺。如發現蝸牛、蛞蝓等咬食葉片,可人工捕休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