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燈扶桑為常綠直立灌木,高達3米;小枝細瘦,常下垂,平滑無毛。葉橢圓形或長圓形,邊緣具齒缺,兩面均無毛;托葉鉆形,長約2毫米,常早落。花單生于枝端葉腋間;小苞片5,極小,披針形。

花瓣5,紅色,長約5厘米,深細裂作流蘇狀,向上反曲;雄蕊柱長而突出,下垂,長9-10厘米,無毛。蒴果長圓柱形,長約4厘米,直徑約1厘米。花期全年。 吊燈扶桑產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和云南南部各熱地,均系栽培。原產東非熱帶。為熱帶各國常見的園林觀賞植物;耐修剪,也是常見的綠籬植物。

形態特征:吊燈扶桑是常綠直立灌木植物,高達3米;小枝細瘦,常下垂,平滑無毛。吊燈扶桑的葉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7厘米,寬1.5-4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鈍或寬楔形,邊緣具齒缺,兩面均無毛;葉柄長1-2厘米,上面被星狀柔毛;托葉鉆形,長約2毫米,常早落。 

吊燈扶桑的花單生于枝端葉腋間,花梗細瘦,下垂,長8-14厘米,平滑無毛或具纖毛,中部具節;小苞片5,極小,披針形,長1-2毫米,被纖毛;花萼管狀,長約1.5厘米,疏被細毛,具5淺齒裂,常一邊開裂;

花瓣5,紅色,長約5厘米,深細裂作流蘇狀,向上反曲;雄蕊柱長而突出,下垂,長9-10厘米,無毛;花柱枝5,無毛。吊燈扶桑的蒴果長圓柱形,長約4厘米,直徑約1厘米。吊燈扶桑的花期全年。

生長習性:吊燈扶桑系強陽性植物,性喜溫暖、濕潤,要求日光充足,不耐陰,不耐寒、旱,在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只能盆栽,在溫室或其他保護地保持12℃-15℃氣溫越冬。室溫低于5℃時葉片轉黃脫落,低于0℃,即遭凍害。耐修剪,發枝力強。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但以富含有機質,pH6.5-pH7的微酸性壤土生長最好。

吊燈扶桑的病害防治

葉斑病:葉斑病是一種真茼性病害。多發生在秋末天氣轉冷時期,尤其北方地區入窖不及時更易發生。最初的癥狀是葉片出現淡黃色及紅黃色斑點,病斑擴大后呈圓形或橢圓形,在比較潮濕的條件下。

病斑上可出現黑色的粒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后期葉片干枯脫落。該病害的防治關鍵是做好防寒工作,秋后大風降溫時采取保護措施,在此基礎上及時噴布500~800倍液的代森鋅或1500倍%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莖腐病:莖腐病是一種為害嚴重并日發生范圍較廣的真菌病害。該病多發生在雨季,高溫多雨條件下發病嚴重。病原菌多從植株的根莖交結處侵染,初期病狀不十分明顯,只是受害部位的皮層皺縮,稍顯暗褐色。

但皮下組織卻已開始腐爛,變成褐色,病斑繞莖一周后,植株干枯死亡。從葉面上看,發病初期時,葉片萎蔫,邊緣出現黃褐色枯斑,逐漸向里擴展,后期葉片干枯脫落。該病防治的關鍵是防止暴雨長期沖刷植株,并在雨季前后每隔10天左右用200-500倍液托布津涂干。試驗表明,這種方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根結線蟲病:也是一種分布廣、為害嚴重的病害。該病從地上部分觀察,初期葉片生長衰弱,邊緣出現紅褐色的枯斑。并向內擴展,后期葉片干枯脫落。從地下部分觀察,則發現在植株根系間出現大大小小的瘤狀物。

初期光滑肉色,后期粗糙褐色,內藏針尖大小的梨形雌線蟲。該病的防治較困難。如果株數少可換土,土壤一定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暴曬,舊土不要再用。較多植株也可施入涕滅威顆粒劑,可按5寸盆埋入0.5克左右計劃。

園林用途:吊燈扶桑為美麗的觀賞花木,花大,色彩火紅鮮艷,花期長。盆栽扶桑是布置節日公園、花壇、賓館、會場及家庭養花的最好花木之一。扶桑在南方多栽植于池畔、亭前、道旁和墻邊。

全年大紅花開花不斷,異常熱鬧。長江流域和北方常以盆栽點綴陽臺或小庭園,在光照充足條件下,觀賞期特別長。也是夏秋公共場所擺放的主要開花盆栽植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