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蹄蓮為天南星科,馬蹄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塊莖。葉柄長可達100cm,葉片長戟形,稍下垂,二面綠色,佛焰苞長10cm,白色,有時綠色,管部比檐斜漏斗狀,內(nèi)面基部深紫色;肉穗花序。

漿果扁球形,綠色,果期8月(昆明)。白馬蹄蓮原產(chǎn)非洲南部。昆明有栽培。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栽培宜用肥沃疏松的腐殖土, 要求光照充足。白馬蹄蓮是優(yōu)良的切花材料。廣泛應用在花籃,婚禮花束中。

形態(tài)特征:白馬蹄蓮為多年生草本,具塊莖。白馬蹄蓮的葉柄長45~100㎝,粗1~2㎝,葉片長20~40㎝,寬7.5~10㎝,稍下垂,二面綠色,具白色斑塊,長戟形,稀心狀箭形,先端驟狹銳尖,側(cè)脈細弱,極多數(shù),表面略下凹,背面稍隆起。佛焰苞長10㎝,白色,有時綠色,管部比檐部短1/2,斜漏斗狀,內(nèi)面基部深紫色;檐部先端漸狹為錐形尖頭。

白馬蹄蓮為肉穗花序:雌花序長1.5~2㎝,粗4~5㎜,雄花序與雌花序近等長,但稍細。子房4~5室,柱頭無柄,盤狀。白馬蹄蓮的漿果扁球形,綠色,直徑1.3㎝,每室有種子1~2枚。白馬蹄蓮的花期6—8月;果期8月(昆明)。

生長習性:白馬蹄蓮既怕寒冷,又畏炎熱和高溫,高溫季節(jié)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根莖進入休眠,馬蹄蓮多數(shù)冬季低溫期休眠。若溫度適宜,馬蹄蓮可周年開花,但以休眠后再種植的種球開花繁茂。北方溫室栽培花期在11月至翌年5月。切花耐水養(yǎng),觀賞期冬天15~20天,夏季7~10天。

白馬蹄蓮的栽培技術(shù)

土壤:深翻:栽培床準備分4個步驟,即深翻土地,消毒,做床和施基肥。首先將土壤深翻20~30㎝。消毒:將深翻后的土壤在烈日下暴曬幾日,或可用蒸汽、氯化苦、溴甲烷、五氯硝基苯等消毒。

栽培床一般采為高床,床寬80㎝,步道40㎝,或者床寬40㎝,步道40㎝。高出地面10㎝,高出步道20㎝左右。基肥用量一般為每667㎡溫室施膨化雞糞400㎏,磷酸二桉50㎏;或消毒過的腐熟農(nóng)家肥2000~3000㎏,磷酸二銨50㎏。

種植時間:一般品種在8月末種植,11月份至5月份為產(chǎn)花期。馬蹄蓮也可在3月份種植,6月至8月為產(chǎn)花期。如溫室條件較好,可春秋種植,四季產(chǎn)花。但四季產(chǎn)花的也要讓植株在冬季或盛夏有個挺葉休眠期,以便植株得到營養(yǎng)補充和休整,保證較高的產(chǎn)花量。

種植密度:以4㎝一個芽眼的種球為例,寬80㎝的床可種植4行,行距20㎝,株距12~20㎝;寬40㎝的床種植2行,株距10㎝。前者每㎡種植約25~40株;后者每㎡種植約50株。每667㎡溫室約種1.7萬~1.7萬株。如果是多芽的種球或大于4㎝的種球,要適當疏植。不能種植過密,否則通風透光不良,易生病蟲,產(chǎn)花量也下降。

栽培深度:冬季覆土約5㎝,夏季覆土深度要在8㎝左右。

激素處理:種球種植前如用赤霉素GA3,GA4,GA7或細胞分裂素Ba處理,則有利于花芽分化,促產(chǎn)量,同時也能使種球發(fā)育的更好。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為500~100㎎/L,浸種球10~30min,撈出陰干。

水分:馬蹄蓮喜濕,在旺盛生長季節(jié),要經(jīng)常澆水,使土壤經(jīng)常濕潤。生長環(huán)境中的空氣濕度也要高,因此,四周地面也要經(jīng)常噴水。但若用噴灌,則噴濕葉面即可,以防水分在葉鞘中積存,引起腐爛。盛花期過后,要減少水分,以促進其休眠。 

營養(yǎng):生長初期,追肥量要少,如土壤肥沃,可不追肥,但進入花期,要追肥,可將無機化肥和有機肥交替施入。無機化肥采用氮、磷、鉀1:1:1的比例混合,配成0.5%~1%的水溶液,隨水澆灌,每15d一次,每667㎡溫室一次追入10~15㎏。

澆灌后馬上用清水沖洗葉面和葉基部,以免肥水流入葉鞘引起“燒苗”。有機肥可用腐熟豬糞、雞糞等,每株下面距根頸5㎝處挖坑施入,每株50g左右,整個生長季可追施有機肥2~3次。盛花期過后停止追肥,促進休眠。

溫度:四季如春的溫度(12~25℃)可使馬蹄蓮周年開花,在北方冬季生產(chǎn)需加溫,南方夏季生產(chǎn)需降溫。

光照:夏季陽光過于強烈時,要適當遮陽,一般可采用遮陽率30%~50%的遮陽網(wǎng);秋冬季需要較充足的陽光,不必遮光。北方冬季栽培,如能額外補光,生長開花更佳,下午放下草簾后連續(xù)光照3~5h效果好。 

剝老葉:在生長開花旺盛期,如葉片過于繁茂擁擠透,要及時剝?nèi)ネ獠恳殉檫^花莖的老葉片,從基部剪除,目的是避免葉片過多影響光和通風,促進花莖生長,提高產(chǎn)量。如老葉不多,但新葉過于旺盛,內(nèi)部通風差,花莖少,還可以進行拉葉處理,將葉片輕輕壓向四周,使株叢開展,這樣再結(jié)合合理的水肥措施,可提高產(chǎn)花量。

通風:整個溫室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措施,如日光溫室春秋季可采用前底腳或后窗通風,冬季可采用溫室頂部通風,而夏季則需要更強的對流通風措施,否則病害嚴重,開花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