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月見草,別名:待霄草、粉晚櫻草、粉花月見草,拉丁文名:Oenothera speciosa,英文名:evening primrose(晚櫻草),是月見草的一種,柳葉菜科、月見草屬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粗達1.5厘米);
莖常叢生,因它在傍晚見月開花,且天亮即調謝,故名月見草,但美麗月見草白天也會開放,花朵如杯盞狀,引來粉蝶翩翩飛舞,甚為美麗。叢生狀種植,營造出別樣的自然園林風情。
形態特征:美麗月見草的基生葉緊貼地面,倒披針形,長1.5-4厘米,寬1-1.5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圓,自中部漸狹或驟狹,并不規則羽狀深裂下延至柄。美麗月見草的葉柄淡紫紅色,長0.5-1.5厘米,開花時基生葉枯萎。
莖生葉灰綠色,披針形(輪廓)或長圓狀卵形,長3-6厘米,寬1-2.2厘米,先端下部的鈍狀銳尖,中上部的銳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并驟縮下延至柄,邊緣具齒突,基部細羽狀裂,側脈6-8對,兩面被曲柔毛;葉柄長1-2厘米。花單生于莖、枝頂部葉腋,近早晨日出開放。
美麗月見草的花蕾綠色,錐狀圓柱形,長1.5-2.2厘米,頂端萼齒緊縮成喙;花管淡紅色,長5-8毫米,被曲柔毛,萼片綠色,帶紅色,披針形,長6-9毫米,寬2-2.5毫米,先端萼齒長1-1.5毫米,背面被曲柔毛,開花時反折再向上翻;花瓣粉紅至紫紅色,寬倒卵形,長6-9毫米,寬3-4毫米,先端鈍圓,具4-5對羽狀脈。
美麗月見草的蒴果棒狀,長8-10毫米,徑3-4毫米,具4條縱翅,翅間具棱,頂端具短喙;果梗長6-12毫米。種子每室多數,近橫向簇生,長圓狀倒卵形,長0.7-0.9毫米,徑0.3-0.5毫米。美麗月見草的花期4-11月,果期9-12月。
生長習性:美麗月見草適適應性強,生長勢旺盛,喜日光充足的溫暖環境,忌水濕,適宜生長于排水良好的沙壤上,耐-10℃低溫、耐旱、耐瘠薄。耐酸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
一般中性,微堿或微酸性土,排水良好,疏松的土壤上均能生長,土壤太濕,根部易得病。北方為一年生植物,準河以南為二年生植物。生于海拔1000-2000米荒地草地、溝邊半陰處。
美麗月見草的栽培技術
播種育苗:美麗月見草每1g種子有10000余粒,自播能力強,發芽適溫18~25℃。露地播種春秋皆宜,保護地播種可周年進行,每1m2苗床撒播種子0.3g。將播種地施少量基肥深翻,按照1.5m寬做成平畦,耙平踏實。
小水灌透;種子摻2倍細沙充分混合,均勻撒播,覆蓋沙土或蛭石3~4mm,保持土壤濕潤;播種后25天左右,即見其幼芽發出,再1月后即可移栽;并對需移栽的幼苗遮蔭1周左右,經過2次摘心控制高度促進分枝后,做為定植(工程)苗等待出圃。
綠地栽培養護措施
定植:以華北地區生長情況為例。于春季將綠地深翻整平,施入含磷鉀多的肥料,按照15cm×15cm的株行距定植;一旦成活,1個月后隨著新枝葉的發出即可郁閉,并陸續開花,5~6月份達到盛花期;花后7~8月份及時修剪,留茬10cm左右,使基部蓮座狀葉片充分吸收養分,即可迎來第2次盛花期,直至11月份花開不斷。
水肥管理:美麗月見草對水肥要求不嚴。一般在栽植前施足有機肥和腐殖質,生長期間通常不需要追肥。對氮肥比較敏感,容易徒長枝葉,水肥過于充足或長時間疏于管理,容易旺長倒伏并花量減少;一般盛花前追施1次液肥,可以提升開花效果,并促使種子飽滿。
夏季適當澆水,通常在降雨量豐沛的年份不需澆灌,枯水的年份適當澆灌1~2次。入冬前澆灌防凍水,可提高抗旱、耐寒和越冬能力;早春澆透返青水,可促進早日萌發。栽培后期,注意控制水肥,以控制旺長,保持良好景觀效果。
雜草防除:美麗月見草生長速度快,可抑制雜草生長,因此,只需注意在郁閉封地前及時清除雜草。
修剪和更新栽植:美麗月見草生長萌發力較強,為了營建良好的景觀效果,避免由于多年生長,疏于管理,造成植株過密,花量減少的情況,一般需要每年更新栽植。但采用“一間兩剪”的養護管理技術措施。
不必每年更新栽植也可以保持多年良好景觀。主要是在定植第2年盛花期后的7~8月份,對美麗月見草地上部分留10cm左右做壓低修剪,并按照36株/m2均勻保留,對其它基部萌芽間苗剔除,保證植株有良好的生長空間;入冬前再留茬10cm剪除地上雜亂部分,新發的紅色嫩芽,依然保持冬季良好的景觀效果。
冬季管理:深冬季節,可撒施腐殖質進行覆蓋,增強抗寒性和越冬后萌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