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為龍膽(GentianascabraBge.)、龍膽或三花龍(GentianatrifloraPall.)的根及根莖。龍膽為龍膽科植物及中藥材龍膽的統稱。植物龍膽在中國大陸、俄羅斯、日本、朝鮮等均有分布,生長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區。

中國有龍膽屬240多種,多產于西南高山地區,北京周邊只有少數幾種,與杜鵑、報春合稱為世界三大高山花卉。龍膽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其根和根莖入藥具有清熱燥濕、瀉肝、定驚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性味苦,澀,大寒,無毒。主治骨間寒熱、驚病邪氣,繼絕傷,定五臟,殺蟲毒。” 

形態特征:龍膽是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平臥或直立,短縮或長達5厘米,具多數粗壯、略肉質的須根。龍膽的花枝單生,直立,黃綠色或紫紅色,中空,近圓形,具條棱,棱上具乳突,稀光滑。枝下部葉膜質,淡紫紅色,鱗片形,長4-6毫米,先端分離,中部以下連合成筒狀抱莖;

中、上部葉近革質,無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2-3厘米,有時寬僅約0.4厘米,愈向莖上部葉愈小,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微外卷,粗糙,上面密生極細乳突,下面光滑,葉脈3-5條,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突起,粗糙。

龍膽的蒴果內藏,寬橢圓形,長2-2.5厘米,兩端鈍,柄長至1.5厘米;種子褐色,有光澤,線形或紡錘形,長1.8-2.5毫米,表面具增粗的網紋,兩端具寬翅。龍膽的花果期5-11月。

生長習性:種子發芽要求較高的溫濕度,適當的光照,25℃左右,一周即可發芽,低于20℃半月左右才能發芽,種子發芽率60一80%。種子不耐貯藏,壽命短,2.5年,適用年限一年。生育適溫20~28℃,夜間15℃,超過30℃生長不利。

播后第二年開花結實。8月上旬初花,花期50天,晝開夜閉。喜充足光照,種子發芽期需花達光,出苗期需弱光,幼苗生長期需自然光照。水分要求適中,透宜的土壤溫度為田間持水量的60一80%。在整個生育期干濕平衡,利于生長發育。

龍膽的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龍膽草人工栽培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由于龍膽草種子非常小對播種技術要求較嚴格,為保證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多采用育苗移栽的生產方式。一般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壤較濕潤的地塊。土質以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好。且一定要保證水源,以利灌溉。

移栽地塊可選擇崗平地、緩平地、也應土質肥沃,新墾荒地或老參地也可以。育苗地要精耕細作。可深翻20厘米,整平耙細,并施足腐熟的有機肥。作床以方便管理為宜,一般床寬1.2~1.5米,長依地塊而定。

有條件最好在床面土鋪一層腐殖土。移栽地塊也應深翻20厘米,清除雜物,施足底肥,床寬也是1.2~1.5米。不論是育苗床還是移栽地塊,作床時要留有作業道,以利于除草、灌溉和覆蓋等項管理。

育苗移栽:龍膽草種子非常小(千粒重僅23毫克左右)。對育苗技術要求較高.藥農經多年探索,摸索出一套較好的育苗與移栽方法。其具體方法是:一般在4月下旬以后進行播種。

首先將苗床澆透水,待水滲下后即可播種。因龍膽草種子小.播種時要特別注意防風。以免風把種子吹走。可采用拌沙等方法將種子均勻播下,然后用細沙土薄薄俊蓋,其厚度以蓋住種子為宜。為防止苗床干燥和溫度過高,播種后要對床面進行覆蓋。

現有三種租蓋方法:一是用白布稚蓋;二是用塑料編織布覆蓋;三是用松葉覆蓋.實踐證明三種方法均可.其中用白布筱蓋成本較高。用松葉筱蓋效果較差,用塑料編織布瞿蓋較為理想,應大力推廣應用。播種后只要注意保持水分,避免苗床干燥,10天左右就可以出苗。

移栽可在秋、春兩季進行。在深翻、施肥作床的基礎上,從床的一端開始栽。按15~18厘米行距進行開溝,溝深9一12厘米。再按15厘米株距把龍膽草苗斜放于溝壁上,頂芽稍低于地平面。然后培土。稍加踩實即可。

栽完后床面最好覆蓋一層腐熟的細馬糞,既可保持土壤濕潤又可防寒。為提高移栽成活率和產量,可用“ABT”生根粉蘸根,其效果很好。具體方法:用5號生根粉,配制成濃度為25PPm的溶液蘸根5~10分鐘。

田間管理:龍膽幼苗生長緩慢,生長年限長。苗期應及時除草,春季干旱時應灌水,雨季注意排水。花期合理追肥,在花蕾期噴施藥材根大靈,可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

提高營養轉換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如不留種,8月花蕾形成時應摘蕾,以增加根的產量。植株枯萎后清除殘莖,再在畦面上蓋3~5厘米糞土,以保護越冬芽安全過冬。

注意事項:扦插繁殖在龍膽的花芽分化前剪取成年植株枝條,每三節為插穗,剪除下部葉片,用新高脂膜母液直接涂抹枝條,可防夾口蟲,抑制津液損耗,防病菌侵入,提高成活率。龍膽幼苗生長緩慢,生長年限長。

苗期應及時除草,春季干旱時應灌水,雨季注意排水。花期追肥,如不留種,花蕾形成時應摘蕾,并噴施藥材根大靈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松土能力。

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增加根的產量。植株枯萎后清除殘莖,再在畦面上蓋糞土,以保護越冬芽安全過冬。龍膽常見病害有褐斑病、斑枯病、花蕾蠅等可用常規方法防治,并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

病蟲防治:龍膽草主要病害為斑枯病,同時也有白絹病發生,均在7一8月份造成危害,對產量影響較大,故應及時進行防治,其主要防治措施:一是入冬時清除枯枝落葉集中燒毀;二是移栽前用.03環高錳酸鉀對苗床進行殺菌,以防秧苗帶菌;

三是發病時可用70腸甲基托布津60倍液噴施,每隔7~15天噴1次,連續噴施5次左右,可減輕病害。應用“農抗12。”、“多菌靈”、百菌清”等進行防治也有較好的效果。發生白絹病時,要及時拔出病株,并用生石灰或草木灰撤于病區,可防止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