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龍血樹樹干粗壯,葉片劍形,碧綠油光,生機盎然。當今被譽為“觀葉植物的新星”,成為世界上十分流行的室內觀葉植物。香龍血樹自17世紀40年代從熱帶非洲傳入歐洲,主要栽培在英國、法國植物園的溫室內,供參觀者欣賞。以后進入美洲和亞洲的植物園和公園內。

到20世紀70年代盆栽的香龍血樹在歐美已十分盛行,成為室內重要的裝飾植物之一。目前,荷蘭香龍血樹的年產值已達到3760萬美元,列荷蘭盆栽植物產值的第二位。意大利、西班牙等國也有一定規模的生產。

形態特征:香龍血樹為直立單莖灌木。葉叢生于莖頂,長寬線形,無柄,葉緣具波紋,深綠色。常見品種有黃邊香龍血樹(Linderii),葉緣淡黃色。中斑香龍血樹(Massangeana),葉面中央具黃色縱條斑。金邊香龍血樹(Victoriae),葉緣深黃色帶白邊。

生長習性:香龍血樹原產非洲西部的加那利群島。喜高溫多濕和陽光充足環境。香龍血樹的生長適溫為18~24℃,3~9月為24~30℃,9月至翌年3月為13~18℃。冬季溫度低于13℃進入休眠,5℃以下植株受凍害。其中博林富貴竹能耐2℃低溫。

香龍血樹喜濕,怕澇。葉生長旺盛期,保持盆土濕潤,空氣濕度在70%~80%,并向葉面經常噴水,但盆土不能積水。冬季休眠期要控制澆水,否則容易發生葉尖枯焦現象。

香龍血樹對光照的適應性較強,在陽光充足或半陰情況下,莖葉均能正常生長發育,但斑葉種類長期在低光照條件下,色彩變淺或消失。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盆栽以腐葉土、培養土和粗沙的混合土最好。

香龍血樹的栽培技術:栽前一定要滅菌殺蟲。每年春天換盆換土一次。置于18-25℃的環境中。春、秋及冬季宜多受陽光,夏季則宜遮蔭或放到室內通風良好處培養。生長期每隔半月施一次氮磷鉀復合肥或澆施稀薄有機液肥。

斑葉品種忌用含氮量過高的肥料。栽培中時見葉片的斑紋色澤變淡,這往往是栽培地點過度蔭蔽或施用氮肥過多所致。生長季節可充分澆水,盆土過干則生長不良,尤其是旺盛生長的夏季更不可缺水。水質要清潔,以防樹干腐爛。但不能使土壤長期濕度過大。澆水施肥注意勿施入葉叢中。

家庭盆栽要間干間濕,氣溫低時適當減少澆水量。干燥季節應經常噴水于葉面,保持濕潤,防止葉尖干枯、卷曲。室內養護要注意通風并經常向周圍環境灑水增濕,濕度太小葉片易失去光澤,灰暗而無生氣。

若室內散射光較少,應每7-10天移至光線充足處3-4天后再轉移,斑葉品種更應注意光照充足而且注意施肥時避免氮肥比例過高,否則斑葉易褪化。為保持葉片挺托有神,生長季節可在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的0.1%-0.5%的溶液。入秋后要節制澆水。冬季放室內陽光充足處,溫度維持在5-10℃。

香龍血樹的繁殖方式:香龍血樹常用扦插繁殖。5~6月選用成熟健壯的莖干,截成5~10厘米一段,平放在沙床上,保持25~30℃室溫和80%的空氣濕度,約30~40天可生根,50天可直接盆栽。也可將長出3~4片葉的莖干新芽剪下作插穗,插入沙床,保持高溫多濕,插后30天可生根。還可用水插和高壓法繁殖,但必須在25℃以上條件下進行。

病害防治:香龍血樹常見葉斑病和炭疽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香龍血樹蟲害有介殼蟲和蚜蟲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有時會出現葉片焦邊、葉尖枯焦等現象,這多為干旱,溫度過低,澆水、施肥不當等引起的生理病害。防治方法是:改善栽培管理,控制溫度和濕度,合理施肥,適當通風。

香龍血樹應經常保持葉面清潔,一旦發生蟲害及時清除蟲體。蔗扁娥對巴西木危害較大,可將受害巴西木搬到室外陰涼處,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噴灑,每周1次,連續3次。

香龍血樹的主要價值:香龍血樹植株挺拔、清雅,富有熱帶情調。幾株高低不一的莖干組栽成大型盆栽植株,用它布置會場。客廳和大堂,顯現端莊素雅,充滿自然情趣。小型盆栽或水養植株,點綴居室的窗臺、書房和臥室,更顯清麗、高雅。

株形整齊優美,葉片寬大,富有光澤,蒼翠欲滴,是著名的新—代室內觀葉植物。它可以中小盆點綴書房、客廳和臥室等,顯得清雅別致;大中型植株布置于廳堂、會議室、辦公室等處,可較長期欣賞,頗具異國情調;尤其是高低錯落種植的巴西木,枝葉生長層次分明,還可給人以“步步高升”之寓意。

植物文化:堅貞不屈,堅定不移,長壽富貴,吉祥如意夜滿秋深花帶露,望月樓中,燕雨橋頭,芳塵萬里愁且住。此生料定多空度?巨木無邊,亭亭玉樹,龍血暗香銷魂處。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龍血樹園的香龍血樹意為,芳香,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夜間香味尤其濃烈。